一年增长一亿元 从“代工生产”成长为“隐形冠军”

在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各类工业机器人正在挥舞手臂不停转动,进行出厂前的最后测试,巨大的手臂上下翻飞,精度与速度成为它们的最大考验。而让人想不到的是,控制机器人的手臂、头部和腿部等部位的核心组建电磁制动器,出自成都市蒲江县的另一家本土企业——成都超德创科技有限公司。今日,记者走进蒲江,探访该企业如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突破“卡脖子”技术,从代工加工企业成长为隐形冠军企业。

背靠产业链

“代加工”找到新方向

记者来到该公司生产车间看到,数条生产线忙碌作业,自动化机械设备有序运转,工人们铆足生产干劲赶订单。通过绕线、装盘、灌封、装配等工序,一件件精密零件被生产出来,整齐地码放在货箱内。

“公司创立之初仅有五人。”成都超德创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法人胡渊是五人之一。这个小团队从一开始就瞄准了电磁制动器。据了解,电磁制动器应用于机器人和高端数控机床伺服电机等行业,属于核心关键部件,是伺服电机的“刹车系统”,对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工作了快10多年的胡渊一直很“憋屈”。

“我们行业一直被国外品牌垄断,就会一直受制于人,没有自己的品牌,就没有话语权。”胡渊想要创业的心越发炽热。2014年,机器人国产化浪潮袭来,胡渊抓住机会争做了一回时代弄潮儿。他拉上几位志同道合的同伴,创立了超德创公司和品牌,正式开始进入自主品牌运营和技术的自主研发。

“超越在全球行业中非常领先的德国品牌,这就是超德创成立的初衷和名字由来。”不过很快,现实就给了胡渊几个人当头一棒。创业之初资金困难,胡渊他们不得不通过给国外公司做代工来赚取利润发展企业。但好景不长,不愿意看着国产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国外公司取消了全部代工订单,企图将新生的超德创扼杀在摇篮里。

“当时,如果放弃自己的品牌,只做零件代工,订单就还是我们的。但我们不能这样被人卡脖子。”不服软的胡渊不为诱惑所动摇,带着团队坚持走自主品牌运营和自主研发的道路。

关键技术突破

“代工厂”成长为“隐形冠军”

当超德创丢失了国外订单后,为了突破困境,公司一方面接了些短、平、快但利益微薄的业务来维持企业日常运营,另一方面继续坚持自主研发。

“我们从核心技术手段开始突破,走的是一条从单一零件研制到部件的研发。”胡渊告诉记者,此前给国外公司代工时,对方提供的数据只有零件的参数,从零件到部件组合时的核心参数,一直是“机密”,而公司要研发的就是从众多参数中进行排列组合,找到零件到部件之间的参数。为了打破国外材料的垄断,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在技术研发上,公司和西南交大共同创建了联合实验室,公司花了一年多时间,成功突破了技术瓶颈,实现了国产化替代。截至目前,超德创已获得50项专利,还有10余项正在申报中。其中,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电动车开门系统电磁制动器,将用于新能源车开门系统,轻松实现“汽转电”;新研发的-196 ~250 超低温电磁制动器成功应用,生产的前置制动器通过德国客户认证测试,替代国外品牌成功进入高端医疗装备行业。

乘着技术突破的东风,超德创快速发展成为“专精特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企业,开始在机器人、伺服行业拓展,超德创也逐步成为替代日本、德国、美国进口品牌的首选,2023年成都超德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任务饱满,14条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车间每天稳定出产9000—10000多套电磁制动器产品。据介绍,目前,成都超德创科技有限公司服务客户超过1100家,包括汇川、埃斯顿、信捷等国内上市公司2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10余家,产品出口到德国、意大利、韩国等9个国家和地区,是名副其实的瞪羚企业。“去年,超德创工厂的产值较上一年翻了一番,达到了2亿元,今年我们的目标是预计完成3亿元的产值。”

“目前我们正计划在蒲江筹备二期项目,预计今年6月二期进入试投运阶段,届时,该工厂将年产400万套电磁制动器,年产值约4—5亿元。”胡渊告诉记者,二期的定位是进一步拓宽国内外市场和加速替代国外高端制动器品牌。他坚信在快速高质量发展的蒲江,超德创成为行业“隐形冠军”指日可待。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摄影 粟新林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王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代工   制动器   德国   机器人   零件   电磁   自主   冠军   国外   品牌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