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人造蛋流入市场,成本只要一毛钱?提醒:6种鸡蛋,真要少吃

这些年,人们似乎都被各种“科技与狠活”吓坏了,不说大家了,就连我自己,对于市面上的各种小吃、火腿肠、麻辣烫等都是敬而远之,平时大部分时候都在家里自己做饭吃。

本以为自己在家做饭应该足够安全了,但万万没想到,就连我们自己买的食材也出问题了。

最近,一条“人造蛋”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说现在的很多鸡蛋压根就不是鸡蛋,而是人造的,不能吃。

大量人造蛋流入市场,成本只要一毛钱?

网传视频中,有人用化学原料制作人造蛋黄和蛋清,从外观上来看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并且在视频的鸡蛋生产车间中,还标注着这样一句话:“一小时产六万个”“每天八十万粒”“成本只要一毛钱”...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鸡蛋就不能吃了?我们平时吃的大部分都是假鸡蛋?

还真不一定!因为从网传视频来看,这些所谓的人造鸡蛋很可能就是展示用的鸡蛋。并且从技术角度而言,要想制作出可以食用的人造鸡蛋,其成本要远远高于真实的鸡蛋。央视曾做过实验,发现人造鸡蛋的制作成本大概是真鸡蛋的4倍

更重要的是,以现有的技术手段几乎不能还原天然蛋壳。

另外,在网传的视频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详细制作鸡蛋的过程,能够看到的往往都是一晃而过的镜头。

也就是说,网上的这些视频很大可能是断章取义,通过移花接木的手法恶意造谣。

虽说人造蛋已经辟谣了,但坊间还流传着“激素蛋”的传闻,并且从新闻来看,激素蛋似乎不是造谣。

激素蛋危害大,有毒又致癌?

关于激素蛋的传闻,同样来自于短视频平台,相关视频中都在强调一个问题:“现在超市和菜市场里,存在大量激素鸡蛋,成年人吃了这种鸡蛋会扰乱激素水平,小孩吃了会影响生长发育。”

与此同时,这些视频还“细心”地教大家如何辨别激素蛋,比如双黄蛋就是激素蛋,蛋壳比较软的也是激素蛋,蛋清质地稀薄的也很可能是激素蛋。

视频的最后,这些博主还苦口婆心地劝告大家不要买激素蛋,说经常食用这些激素蛋有毒还致癌。

看着天衣无缝,实际上经不起任何推敲。

首先,双黄蛋是个随机事件,和是否打了激素没有直接关系。母鸡在下蛋时产了一个卵黄后,大脑的控制中心没有及时接收到信号,因此会又产一个卵黄,这是双黄蛋的原理。

再看蛋壳软就是激素蛋这个说法,实在是没有任何依据。因为有些蛋壳软,压根和有没有激素没关系,而是下蛋的母鸡缺钙了

最后再看蛋清稀薄和激素的关系,事实上蛋清的稀稠只能说明鸡蛋是否新鲜,多数情况下,旧蛋、陈蛋和不新鲜的蛋,蛋清会比较稀薄。

总结下来就是,这些鉴别方法没有一个是靠谱的,更多的是在刻意制造恐慌,吸引流量。

虽说这些鉴别方法不靠谱,但需要承认的是,激素蛋确实存在。但大家先别急着恐慌,因为激素蛋也需要区别看待。

鸡蛋中的激素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内源性激素,另一种是外源性激素。

所谓内源性激素,指的是鸡蛋本身都含有激素,最典型的就是黄体酮。但这类激素是天然产生的,所以是正常的,我们无法避免,对健康也没有危害。

再看外源性激素,其实就是人工摄入的激素。有些商家为了增加鸡蛋的产量,会刻意添加一些激素类饲料来喂食鸡蛋,久而久之会导致激素沉积在蛋里,最终形成了外源性激素蛋。

外源性激素对健康确实有害,但我们在购买时很难用肉眼分辨出来,只有专业设备或机构才能检测出来。所以这就要求大家,在购买鸡蛋时,尽量选择正规渠道。

劝告:6种鸡蛋,真要劝你少吃!

①毛鸡蛋

毛鸡蛋又称鸡崽蛋,指的是已经受精的鸡蛋在孵化路上受到各类因素影响,最终导致胚胎停止发育的鸡蛋。

有人觉得毛鸡蛋的营养价值更高,殊不知这种鸡蛋很可能已经被沙门氏菌等感染了,人吃了以后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

②臭鸡蛋

这种鸡蛋的蛋壳一般呈乌灰色,有些蛋壳甚至已经破裂了,在打开以后能够闻到明显的臭味,并且蛋黄呈暗黄色或灰绿色。在看到鸡蛋发生这些变化后,多数人都不会吃,但有些人习惯了节俭,觉得煮熟了吃是一样的。这里劝大家,不要太过于节俭了,有些该扔的真的要扔。

③散黄蛋

因为在运输过程中遭到剧烈震荡,导致蛋黄膜破裂最终引起蛋黄松散,这种情况下的散黄蛋一般是可以吃的。但有些是因为存放时间过久,蛋白结构被破坏了,造成散黄的,甚至已经出现了明显异味,就不能再吃了。

④溏心蛋

有些老人喜欢煮溏心蛋给孩子吃,觉得这种鸡蛋营养价值更高。事实上,这种半生不熟的鸡蛋营养价值压根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甚至可能含有一些未被杀死的沙门氏菌、寄生虫,食用后可能引起感染,进而危害健康。

⑤油炸蛋

有些人喜欢吃油炸蛋,尤其是搭配着螺蛳粉吃。需要明确的是,经过高温油炸的鸡蛋,营养成分所剩无几,油脂热量含量还很高。长期食用油炸食品可能会加重器官组织的代谢负担,甚至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的发生风险。

⑥蛋壳有霉点的鸡蛋

蛋壳看似密不透风,实际上却是松散结构,不能完全阻挡外来污染物质进入鸡蛋内部。所以如果发现蛋壳表面有霉点或者有明显污染物质的,尽量不要进食,因为有可能已经受到了潮湿或雨淋,导致细菌入侵。

总而言之,以现有的技术,制作人造蛋的可能性很低。但激素蛋确实要堤防,一般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不会有太大问题。鸡蛋虽然营养,但在食用时要注意烹饪方式和选择,以免将营养变成负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卵黄   沙门氏菌   双黄   蛋清   蛋壳   稀薄   蛋黄   激素   鸡蛋   成本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