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自闭症儿童共患、家长饱受折磨,它的危害却常被忽视


在大小米的家长群里,孩子不睡觉可以排进最受折磨问题的前三名:


中午不肯睡、晚上睡不着、半夜三点就醒……这些现象在孩子中越来越普遍,2022年发布的《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未成年人的睡眠时长仅7小时,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睡眠平均时间仅有7.65/7.48/6.5小时。


睡眠障碍不仅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也给家长带来很多困扰和焦虑。该怎么应对?


我们邀请了上海市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心理治疗师、研究员王广海博士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英国皇家儿科医学院院士、卓正医疗儿科儿童发育行为专科高峥医生给家长解答相关问题。


什么是睡眠障碍?

自闭症儿童睡眠障碍有什么特点?


王广海:睡眠健康的标准是多维度的,简单来说,如果一个人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规律性、睡眠主观感受性以及睡眠行为上出现了问题,我们就可以理解有了睡眠紊乱或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 ASD 儿童最常见的共患疾病之一,国外报道其发生率达 50%~80%,而我国区域性调查显示 ASD 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为 70%,以就寝抵抗、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节律紊乱最为突出。


然而,睡眠障碍常常被家长和专业人员忽视,处于未被充分识别和诊断的状态,持续对ASD儿童的日常功能和生活质量,以及康复干预效果造成损害。


有哪些诊断工具或测评标准

可以检查是否有睡眠障碍?


王广海:门诊常用的标准化睡眠问卷有简明婴幼儿睡眠问卷(Brief Infant Sleep Questionnaire,BISQ)、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 Sleep Habits Questionnaire,CSHQ)等。


客观评估工具包括多导睡眠监测仪(polysomnography)和表式睡眠活动记录仪(actiwatch)。


对于家长来说,如果孩子入睡时间太晚、睡眠节律紊乱、夜醒次数过多、出现睡眠异常事件如梦游、磨牙等现象,建议要带孩子去进行专业临床评估。


高峥:家长可以使用睡眠日记作为记录监测睡眠状态以及自我认知的工具。因为儿童尤其是自闭症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有限,家长可以详细记录孩子晚上上床的时间、实际睡着的时间、夜醒的次数、早晨起床的时间和情绪、午睡时段等等,对医生有很大参考价值。


孩子睡多久才算睡够了?


高峥: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很大,不用和周围的孩子比谁睡得久。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发布过关于睡眠时长的专家共识,家长可以参考。


其中推荐时长和非推荐时长(灰区)还有一个可调整的范围,一个0-3月龄的孩子只有在少于11个小时的时候;4-12月龄孩子只有少于10个小时,1-3岁孩子只有少于9个小时的时候,才认为是值得警惕的。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关于睡眠时长的专家共识 图源:SEA Hubs


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白天活动状态,如果孩子出现想睡睡不着、越困越睡不着、情绪烦躁、不能安坐、上课效果差等现象,说明他可能缺觉。


睡眠过度补偿也是孩子缺觉的信号。比如一个孩子平时七点半起床,周末八点半还叫不醒,说明可能周中睡少了,已经影响精力了。孩子跳过睡眠潜伏期直接入睡也是睡眠不足的预警信号,睡眠潜伏期指躺下到入睡的时间,大多数人在10-20分钟,但有的孩子经常玩着游戏,看着书,吃着饭就直接原地睡着。这代表他的睡眠潜伏期过短,正常的睡眠时间可能被剥夺了。


睡眠障碍的患儿常见表现有哪些?


王广海:在我的临床经验中,入睡困难、就寝抗拒、睡眠作息紊乱、夜醒、夜惊、梦游、磨牙、打呼噜等都是比较常见的。


儿童的睡眠问题往往给家长带来很大麻烦和压力。我见过一个NT孩子夜里醒过来之后睡不着,家长一个晚上要抱着他蹲七、八百次,称为“萝卜蹲”。


还有孩子一到晚上就非常兴奋,这里逛逛,那里看看,每天折腾一两个小时才睡觉。


我临床上还见过一个小朋友,必须要开着水龙头才能睡觉,给他放一段水流声也不行,他一听就能听出是假的,家里水电费非常高,家长吃不消,才来治疗。


目前有哪些疗法来干预儿童睡眠障碍?

最常用的是哪一种?


王广海:我们团队在《中国全科医学杂志》发表专家述评,详细介绍了美国孤独症治疗联盟(ATN)共识、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指南、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AN)指南这 3 个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对睡眠障碍行为治疗和褪黑素治疗等进行解读。


目前行为治疗是ASD儿童青少年失眠和睡眠行为紊乱干预的主流方案。


行为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消退法、逐渐消退法、渐变就寝时间、积极就寝程序等。例如上述听水声睡觉的孩子,就属于入睡行为依赖问题。

ASD儿童睡眠障碍的行为治疗方法 图源:唐艺嘉,王紫惊,姜艳蕊,等 .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睡眠障碍临床实践相关指南解读


我跟家长沟通后定了计划,首先固定全天作息,合理安排白天的活动时间,不管晚上几点睡,早晨起床和午睡的时间都尽量固定。


在就寝程序方面,每天晚上安排30-45分钟规律的、安静的睡前程序,让孩子进入睡眠准备状态。然后把就寝时间稍微延迟,使其接近孩子实际入睡时间,也就是让孩子足够困倦,可以不依赖水流声就能睡着,早晨起床时间不变。然后再把作息时间慢慢提前到正常水平。


这种治疗方法也叫睡眠限制法,这个方法可能和家长认知不一致,家长会觉得孩子本来就睡得不够,你还不让他上床睡觉。但其实,这个家长来复诊了三四次,执行了一个月后,孩子就不再依赖水龙头声音睡觉,睡眠情况改善了。


此外,让孩子听水流声的时间逐渐缩短,假设原来要听半个小时,先调整为25分钟,辅以家长安抚的行为,在孩子能够适应后再缩短,用逐渐消退法,让他摆脱对水声的依赖。这种渐进的方式比直接取消水流声更容易让家长接受。


如何建立良好的睡前程序?


王广海:建立良好的睡前程序有助于健康的睡眠习惯。一般来讲睡前30- 45分钟,安静、愉快、固定顺序的活动有利于睡眠。比方说睡前抚触,给孩子讲故事、洗澡、刷牙、换睡衣、上厕所等等。但像玩手机、IPAD等屏幕暴露活动肯定是不利于睡眠的。


高峥:产生正确的睡眠联想很重要。要在孩子有困意后,再让孩子进卧室,如果孩子确实不困,就让他离开卧室相对安静地玩一会。


因为如果过早让孩子进卧室,他就会把卧室和玩联想到一起,而没有和睡觉联想到一起。


同理,选绘本时尽量选择老生常谈和相对无趣的绘本,不建议读新的绘本,特别是故事情节刺激,容易让孩子兴奋的绘本。


我们不以让孩子赶紧睡着为目的,而是要让他平和地跟困意相处。入睡过程本质上是一种体验,而不是一个任务,当困意自己找上门,你只要给他一点辅助,就容易入睡。


除了建立睡眠程序和睡眠联想,

还需做什么?


王广海:睡眠调整是系统性的问题,不能只采用一种方法。总体上来说,既要考虑环境因素,又要考虑24小时的活动安排,还要考虑家长作息的影响,最好是全家总动员。


睡眠习惯的培养和行为干预,最终取决于父母如何去执行。很多家长反映,回去试了一些方法,结果小孩哭得更凶,第二天家长就放弃了,这相当于间接强化了孩子不良睡眠行为,下次更难治疗。


有家长觉得孩子睡不好是因为白天运动不够,要让他“放电”,其实过度活动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建议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5岁以下儿童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指南》,合理安排24 h活动,促进身心健康。

5岁以下儿童24小时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时间建议 图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高峥:在睡觉这件事上,奖励和威胁的手段其实都不好。孩子不睡觉家长恼火很正常,但不要因为这件事而苛责孩子,尤其是自闭症孩子,这会让他会更有压力。


除了行为性睡眠障碍,

有哪些常见的生理性睡眠障碍?


王广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学龄前阶段比较常见的原发性睡眠呼吸障碍,临床上可表现为打鼾,鼾声大且不规律,夜间有窒息感或憋醒,睡眠紊乱,白天出现嗜睡,记忆力下降、行为异常。


主要是由于扁桃体、腺样体肥大,造成气道阻塞,大脑供氧不足导致的。因为气道阻塞,孩子不得不频繁保持微醒觉的状态,保持呼吸的通畅。因此碎片化睡眠占比较多,睡眠质量不高,影响大脑发育。


很多家长会觉得睡觉打呼噜代表睡得好,这是一种误解,其实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睡眠问题,如果孩子有打呼噜、睡觉时憋气、张口呼吸、白天感觉疲惫等症状,需要及时到耳鼻喉科,或者呼吸科就诊。


睡眠节律紊乱也有可能是生理性原因导致的,这在自闭症孩子中比较常见。例如孩子正常时间上床,睡了两、三个小时就醒之后就再也睡不着,可能和孩子体内褪黑素分泌的模式有关。


很多家长对褪黑素使用有顾虑,

褪黑素会不会对孩子健康造成损害?


王广海: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针对睡眠节律紊乱和失眠,使用褪黑素被证明是有效的。


但是,使用的剂量和时间点都有讲究,用不好不但不会有帮助,还可能产生副作用。科学研究表明,褪黑素短期和长期使用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家长一定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


我参与了世界睡眠医学会儿童褪黑素使用的全球标准制订,这预期今年会发布,届时能够为ASD和神经发育障碍儿童褪黑素的使用提供参考。


通过补充营养剂的方式来改善睡眠有用吗?


王广海:这种说法目前缺乏循证依据。在未明确营养素缺乏的情况下,不建议额外摄入营养补充剂作为改善儿童睡眠障碍的干预方法。


家长对于睡眠障碍的认识还存在哪些误区?


高峥:认为孩子必须要在某个特定时间前睡着,我认为这是最常见的误区。


家长经常问我,是不是九点之前必须睡觉,是不是十点以后睡会长不高,是不是睡得晚会影响孩子免疫力?其实不是,如果孩子睡眠总时长充分,且实际入睡时间比较固定,每日之间的波动不超过一个小时,入睡之前没有过于烦躁,兴奋,不对过度安抚有心理需求,那么睡晚点没有问题。


家长要以用全面的,功能性的眼光来看待睡眠问题,如果睡眠没有对孩子生活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不妨碍孩子日常学习和社交,不用特别焦虑和担心。


王广海:第一是家长对孩子睡眠障碍认知度可能还不够。尤其是自闭症家长对孩子的核心症状如重复刻板的行为,社交,语言障碍等往往比较重视,但容易忽略睡得好不好,能睡多久,24 小时运动情况这些影响孩子生活的最基本问题。


第二是家长应对睡眠问题的方式不恰当,反而会让睡眠问题维持下来。比方说家长为了让孩子睡得好,选择抱睡、哄睡、拍睡、奶睡等等,其实这些方式都是不恰当的入睡条件依赖,因为一旦养成这类行为习惯,孩子就不会独立睡觉。


相较于花大价钱做干预治疗,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其实是性价比非常高的投资,只需要做好睡前程序,养成良好睡前习惯,每天作息规律,经常运动,就能建立起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睡赢晚上,才能赢得白天。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睡眠问题实用指南》


最后再推荐给家长一本书——《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睡眠问题实用指南》,这本书介绍了谱系孩子常见的睡眠问题的解决策略,并为读者附上解决睡眠问题的各类工具、资源,希望对家长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7

标签:自闭症   家长   儿童   孤独症   紊乱   睡眠   障碍   小时   孩子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