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调不当容易致癌?营养科医生教你这样守护“舌尖上的健康”

央广网北京2月4日消息(记者 郭彦伟 雷妍)春节临近,决定在厨房大展身手的你想好做哪道菜了吗?又准备采取哪种烹调方式呢?没想好没关系,看看营养科医生的相关建议,再做决定也不迟。

杂环胺类化合物具有致癌和致突变性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临床营养科医生马啊琴介绍,在食物加工烹调过程中会产生杂环胺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对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危害,具有致癌和致突变性,容易引发肝脏、血管、胃肠道、乳腺、口腔、皮肤和淋巴组织等部位的肿瘤。

杂环胺类化合物的形成因素

马啊琴表示,杂环胺类化合物的产生与烹调温度和时间、食物中的水分、食物成分、肌酸或肌酐等因素息息相关。

首先,加热反应是主要产生杂环胺的过程。加热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水分含量越少,产生的杂环胺就越多。烹调温度是杂环胺生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当温度从200 升至300 时,杂环胺的产生量可增加5倍。烹调时间对杂环胺的生成也有一定影响,在200 的油炸温度下,杂环胺主要在前5分钟形成,之后形成速度减慢,进一步延长烹调时间则杂环胺的生成量不再明显增加。

其次,烧、烤、煎、炸等直接与火接触或与灼热的金属表面接触的烹调方法,由于水分很快丧失且温度较高,产生的杂环胺要比炖、焖、煨、煮和微波炉烹调等温度较低、水分较多的方法多。由于杂环胺的前体物是水溶性的,它们可以在加热过程中向食物表面迁移并被加热干燥,因此杂环胺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肉类表面。油炸肉类会使肉表面脱水,相当于干热加热,从而产生杂环胺。

再次,在相同的烹调温度、时间和水分条件下,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会产生更多的杂环胺。

最后,肌酸或肌酐是杂环胺的主要来源。因此,含有肌肉组织的食物会大量产生杂环胺,同时肉类中的肌酸含量也是杂环胺生成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正确预防杂环胺摄入

马啊琴称,尽管杂环胺类化合物对健康存在潜在的危害,但合理的烹调方法和饮食习惯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摄入量。

首先,尽量选择低温烹调方法,如蒸、煮、炖、焖等,这些方法可以减少杂环胺的生成。

其次,在烹调过程中,控制烹调时间和温度是关键。尽量避免高温长时间的烹调,尤其是油炸和烤制。合理的烹调时间和温度可以减少杂环胺的生成,同时保持食物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最后,多样化的饮食可以减少单一食物中杂环胺的摄入量。马啊琴建议大家尽量选择新鲜的食材,包括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蛋白质来源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4

标签:舌尖   突变   肉类   水分   不当   含量   温度   表面   食物   因素   营养   医生   过程   时间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