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素灵丨冬天咳嗽为何要喝猪蹄汤?干咳痰少、年老体虚的尤其适合

本 期 导 读

被低估的中医食疗。


食疗能不能治病?


我非常真诚地告诉大家:食疗不但能治病,而且有时候食疗对慢性病和虚弱体质的调理要远远超过任何一种治疗手段——当然不能超过练功,而且练功还省钱。


在《伤寒论》里,有一个「猪肤汤」,就是用猪皮熬成浓汤,专门治疗肺肾阴亏,气液不平衡



我自己也曾经亲自见证过许多食疗案例的殊胜和神奇疗效,比如最负盛名的「神仙粥」,带须葱白和姜下入热粥中,在轻微风寒感冒初起的时候,趁热服用,微微发汗之后不再受风寒,即可痊愈。


在秋冬季,有些老年人总是经常咳嗽,而且咳得很奇怪,咳而痰不多,每天晚上睡觉前或早上起来都要干咳,痰很少。虽然许多人认为这是小毛病不用治,但时间长了身体就不好。



这时候要来一碗山药炖猪蹄,或者直接清汤炖猪蹄,要炖得很烂,接连吃上两三次,喝汤吃肉。吃完后再也不发作。


为什么?


山药炖猪蹄,或猪蹄清汤,实际上类似于中医方剂里面的「清燥救肺汤」的功效,但口感要好吃得多,而且相对要平和些。如果脾胃功能太差,要加点健脾的材料,如山药等。


上述都是非常经典的系列案例。在慢性病和虚弱体质的调养上来讲,食疗所带来的疗效有时候并不弱于汤药、针灸及中医其他治疗方法。 但是,也有不少朋友会说:为什么我吃了同样的食疗方,就没用?


可能你忽略了以下4大原则。


原则一:适量


食疗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它是一切食疗、食养的基础,也是一切药物治疗,以及凡是入口的东西都必须遵从的一个最基础性的面向:脾胃能不能运化


如果脾胃运化不了、吸收不了,再好的东西也都是负担。在吃的问题上,强饮强食是最伤人的。看到特别心爱的东西,欲望压过了身体的需要,于是就吃吃吃。吃进去之后,食物无法转化,又无法排出去



任何蔬菜和肉类如果大量堆积在体内,一个星期就已经腐烂了。食物腐烂之后,散发出来的那些东西向全身浸透。如果它停在体内十年,导致体内产生许多垃圾和污水,身体还好得起来吗?


那时,自然就是该发病的发病,该衰弱的衰弱,该肚子里有包块的有包块,该脸上长斑的长斑……


许多人有疑问,为什么很多中医见一个人就说脾虚、肾虚,怎么可能有那么多脾虚和肾虚的人呢?其实,大部分脾虚和肾虚的根源是强饮强食,而且带着情绪吃,带着情绪饮。


所以,食疗和食养最经典、最基础的面向是适量原则。这个适量原则,必须是跟自己的消化、运化能力相匹配。


原则2:

难消化的饮食尽量安排在早餐


如果有什么特别喜欢又比较难消化的食物,可以安排在早上吃,但不要吃太多。许多人会惊讶地问,难道早上要喝一碗羊肉汤吗?


真的可以。


像那些体质虚寒、精神不振的人,晚上在砂锅里炖好羊肉汤,第二天早上起来,美美地喝一口,至少有几个小时会精力充沛。如果特别虚,可能只有半小时感觉精力好;如果不太虚,可以持续整个上午。


原则3:

用「蒸」和「炖」保存食材原味


最好的烹饪方式是什么?蒸和炖。


但是,蒸,一定要蒸透、蒸烂;炖,也一定要炖透、炖烂。


从口感上讲,尽量保持食材的原味。一是为了好吃。因为很多时候,如果吃所有东西都是一样的味道,心里会产生厌倦感;另外,最主要的因素是保持食材的原味,其实就是保存食材的气和味。


一个食材的气和味,就等于它的阴阳。直白一点说,保持原味就是保存食材的气和能量值,也是保存它携带的信息。



比如,炒土豆丝和炖土豆,它是不一样的。虽然都是土豆,按规范性的称量,10克炖得烂烂的土豆和10克清炒土豆丝,吃进去之后是不同的。


为什么?因为炖土豆经过了水和火的充分分解,比较容易消化,而炒土豆丝并没有。所以,除了食材本身,还要注意烹饪方式。


另外,一些绿叶性的食材,最好的方式是快炒,或者叫白灼断生,也叫汆一下。当然,许多人说生吃,只要受得了,确保来源的清洁、有机,可以尝试生吃。


原则4:注意匹配,实现和谐


人类,特别是中国人的整个文化,都是建立在和谐之上。天地间的人、事、物没有什么好和不好。但是,一旦不匹配,都是不好;一旦匹配,都是好。


不要单纯地把印象停留在东西的具体好坏上,永远要注意匹配度。在吃的问题上,能不能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合适的食材、合适的进食机会、合适的量,其实最为重要的原则就是匹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猪蹄   咳痰   脾胃   山药   食疗   土豆   合适   中医   冬天   原则   适合   东西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