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新疆商界的二号人物,身价上亿,拥有503个孩子

编辑|观律鸣法

文章由观律鸣法头条首发

【内容来源于读者投稿】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那些高调的成功人士是否真的富有内涵。而米恩华,这个低调的新疆第二大富豪,用他不为人知的故事,给出了答案。

米恩华养了503个孩子,却始终住在老社区的普通小楼里。他虽然身家250亿,却没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

这个只有高中文化的山东男人,在新疆白手起家,一路艰辛终于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那么,米恩华的低调究竟是本性使然,还是有心思考的作秀呢?让我们走进这位神秘富豪的内心世界,一窥究竟。

米恩华逆袭

米恩华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山东农村家庭,四岁那年,父母带着他来到新疆生活。为了改变贫困的命运,米恩华从小就学习劳动,14岁就开始在外打工挣钱养家。

米恩华曾在餐厅里当服务员,在工地上搬砖,在山上采矿,工作非常辛苦。8年时间里,米恩华靠自己的双手,在社会最底层打拼挣扎。

米恩华经常早出晚归,吃不饱穿不暖。为了多赚点钱养活家人,米恩华经常连轴转工作到深夜。

米恩华给人洗车时手冻得通红,上山采石头时差点从山崖上跌下来。米恩华没有怨天尤人,只是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

22岁那年,米恩华得到了人生中第一份正式工作——乌鲁木齐城管办的市场检查员。

这份工作虽然不高薪,但对米恩华来说已是莫大的安慰。他终于可以不再辛苦流离,有了稳定的生活。

这份工作也开启了米恩华摆脱贫困的契机。因为长期在市场中活动,米恩华看到了各种商机,梦想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创业经商。

他经常跟商户闲聊,了解他们的生意窍门。米恩华脑海里也时常出现创新的生意点子,但苦于没有机会去实践。

1988年,30岁的米恩华鼓起勇气辞去了铁饭碗,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起初,米恩华只能做小买卖,开地摊、卖日用品。

他每天早早去批发市场采购,又背着大包小包赶到自己的地摊位摆摊。天气热时,米恩华会在地摊上插上小电风扇让顾客凉快。

他总是笑脸相迎,与顾客热情交谈,虽然赚钱不多,但米恩华没有气馁,他坚信只要自己努力,总有一天可以成功。

米恩华努力积累经验,向其他摊贩学习经商之道。他根据不同时节调整货品,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生意方式。

1989年,米恩华发现乌鲁木齐一处荒废的露天电影院,大胆租下投资改造,创建了红十月市场。

这给许多小商贩提供了场地,米恩华也在第一年就通过收租获得了可观利润。米恩华雇佣工人,将电影院改建成一个有序的市场,给每一个商户划出了专属区域。

商户们也感激米恩华给了他们这样一个场地,生意变得红火起来。1992年,米恩华接到通知,市场必须搬迁让路给公园建设。

米恩华没有喊冤,而是顺从地搬迁到新的地点,重新创建了华凌市场,并使其业绩日渐蒸蒸日上。商户们也没有流失,因为他们信任米恩华的经营能力。

米恩华从山东农村来到新疆,从底层打工到创业成功,完全依靠自己勤劳和智慧,在贫困中打开了一条向上爬的道路,是很多人的楷模。

开拓商机

米恩华创办的市场是乌鲁木齐有名的综合性大型市场,米恩华凭借过人的商业头脑和定力,带领红十月市场从草创到壮大,并在多次搬迁中保持商户团结、稳定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米恩华看准了乌鲁木齐的发展潜力,借钱创办了红十月市场。当时的红十月市场只是简陋的棚户区,商户和顾客都不多。

米恩华白天操办市场,晚上跑遍乌鲁木齐的街头巷尾发传单宣传,终于慢慢吸引了客户上门。

就在生意有了起色,米恩华准备打造市场规模的时候,政府通知要将市场所在地改建公园,限期十天内搬迁。

米恩华立即着手准备搬迁,他高瞻远瞩地选择了西大桥附近一片荒芜的空地作为新址,那里交通便利是米恩华的主要考虑。

新址两边都有臭水沟,满地垃圾,旁人都认为米恩华选择错了,但他坚信只要交通方便,就能吸引人流。

果然,新的市场很快就规模更大了,年成交额达到亿元以上。1994年,红十月市场再次收到通知要搬迁。

消息一出,当地百姓都在政府指定的新址插起了小树,房地产商抬高地价。米恩华没有去争地皮,而是召开商户大会宣布,所有商户搬到新市场免8个月租金。

几乎所有老商户都跟随米恩华搬迁了,新市场很快聚集近千家商户,米恩华的诚信得到了回报。

米恩华还将商业领域扩张到汽车维修、餐饮、加工等行业,创办多个市场。他每进驻一个新场地,都要亲自带队清理卫生、布置商户摊位。

他的身先士卒和诚恳态度让新来的商户感受到负责人的用心。米恩华注重平稳发展,坚持“一口吃不成个胖子”的理念,不贪图一时得利,稳扎稳打,逐步壮大实力。

2004年,米恩华接手破产的德隆集团畜牧业务,成功重振旗鼓,建立起完整的畜牧产业链,使新疆的传统优势产业焕发新生。

米恩华带领红十月市场从艰难起步到腾飞壮大,他用过人的定力和胆识,开拓出一条民营企业发展的成功之路。

米恩华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他持之以恒的奋斗改变命运,而他在赚钱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回馈社会。

赢得人生

米恩华和妻子杨小玲是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他们互相关爱,事业成功。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对夫妇把自己的爱心延伸到社会上,帮助许多贫困儿童。

2001年,米恩华将华凌集团的帮扶对象定在新疆于田县。当他亲眼目睹当地孩子的艰难处境后,下定决心要收养他们、教育他们。

就这样,一个个无父无母的孩子被送到了米恩华家中,一开始只有十几个孩子,挤在米恩华在市场顶层买的房子里。

随着收养的孩子越来越多,米恩华夫妇只好投资数千万元,建立了福利院和技工学校,还自费请老师教他们汉语。

米恩华很有远见,为每个孩子制定了十年发展计划,成绩好的可出国留学,成绩差一些的可在学校学习一技之长,毕业后直接进入华凌集团工作。

米恩华一共养了503个的孩子,创下了采纳收养儿童数量的纪录。他一直保持低调作风,过着简朴的生活。

常去职工食堂吃饭,多年没有要过专门的办公室。米恩华认为,企业做好了自然会有人找到他,做不好,豪华的办公室又有何用?

可以说,米恩华不仅为新疆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还用自己的行动,向这503个孩子传递了爱的信息。

杨小玲也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全力支持丈夫一起照顾这些孩子,夫妻二人互相关爱,同舟共济,才有了收养这么多孩子的勇气和能力。

米恩华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工作勤劳,辛苦养育他和兄弟姐妹长大成人。小时候,米恩华就梦想有朝一日能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脱离艰辛的劳动。

随着米恩华事业的成功,他的父母也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每年春节,米恩华都会开车回家乡探望父母,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米恩华深知,没有父母的呵护和教导,他就没有今天的成就,米恩华从小家境普通,上学时与其他同学相比条件较差,但他从不气馁。

创业之初,米恩华白手起家,过着小日子。新疆经济较为落后,创业困难重重。米恩华经历过许多失败和挫折,差点选择放弃。

庆幸有杨小玲的鼓励支持,两人携手共渡难关。杨小玲放弃了自己的高薪工作,不离不弃地陪伴米恩华开拓事业。

米恩华感激妻子给予的精神支持,这成为他内心的一股强大动力,米恩华夫妇克服种种艰险,终于使华凌集团在新疆站稳脚跟。

如今米恩华事业有成,而杨小玲也放弃工作,两人携手完成了这项传递爱心的壮举。

米恩华和杨小玲用他们的爱心,创造了一个温暖大家庭,改变了503个孩子的命运。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爱心可以创造奇迹,可以温暖人心,可以点亮生命。

结语

米恩华的成功证明,一个企业家要想获得社会的尊重,光有钱远远不够,更需要有爱心和责任感。

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像米恩华这样的企业家是否正在变得越来越少?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米恩华这样朴实无华、爱民如子的企业家,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社会,这样的典范能否被广泛效仿和持续推广,仍需时间检验。

我们期待更多米恩华式的企业家加入,也注意防止个案蜕变为舆论导向。企业家应该有社会责任,但责任的界限和具体落实,还需民众广泛讨论。


对此您怎么看?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看法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文不存在捏造事实。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新疆   孩子   铁粉   乌鲁木齐   商界   身价   企业家   贫困   父母   人物   社会   工作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