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击沉“大和”号战列舰一些杂谈

很多年前,多少年我也记不清了。当时有一款游戏,名为《大海战》。游戏制作没有现在画面浮夸,不过游戏内的军舰模型都很细腻。游戏简单上手也容易,主打一个爽。该有型号都有,该有的装备也都齐全。游戏体验并不比现在的网游差。为什么要讲这个,因为今天要聊海战。

完美的风暴

1945年春天,在菲律宾海西北部发生了罕见的现象。一场宽达50英里的雷暴,以航空发动机的轰鸣声震撼着空气和海洋。

没有任何气象预报会提到这场雷暴的到来。这场现象是人为造成的,被称为“第五十八特遣舰队”。

该舰队的编号是可变,详细注解:第58/38特遣舰队(Task Force 58/38),也被称为“快速航母特遣舰队(Fast Carrier Task Force)”,是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后期(1944年1月~1945年8月)的主要战斗编制,参与了几乎所有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后期的大规模战役。 该舰队编制名称于战争进程中也在“第58特遣舰队(Task Force 58)”与“第38特遣舰队(Task Force 38)”来回改变互换。这主要是为了区分该舰队的上级舰队:当上级舰队为第五舰队(US Fifth Fleet),舰队总司令为雷蒙德·A·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Admiral Raymond A. Spruance)时,该特遣舰队为TF 58;当上级舰队为第三舰队(US. Third Fleet),舰队总司令为小威廉·F·哈尔西海军上将(Admiral William Frederick Halsey, Jr.)时,该特遣舰队为TF 38。 【注:官方使用了“特混58/38编队”作为译名,日文资料中也常见“第58/38任務部隊”——实际是指同一编队,只是在翻译“Task Force”时所导致的差别。】 (感谢:游泳的小公鸡,提供详细修正信息。)

“第五十八特遣舰队”的不可知性在于,它确实是真实存在的。没有固定的船只编制、固定的指挥、责任区域、稳定的编号。只有无线电波中的杂音和远处的天际的闪光。

“第五十八特遣舰队”是战斗物质的局部浓缩。一块被选定的区域,最好的战斗舰艇都向那里汇聚,遵循着海军上将们的战术图上的箭头指示。

在4月6日至7日的夜晚,菲律宾海的风暴加剧到最高级别。在同一地点,11个航空母舰编队同时汇聚,在8艘“艾奥瓦”级、“阿拉斯加”级、“萨沃岛”级最先进的战列舰和巡洋舰的掩护下,还有大量“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新旧型重巡洋舰和数十艘驱逐舰。

驱逐舰等于消耗品

在美国海军第58特遣队中,驱逐舰被蔑称为“铁皮罐”,被视为消耗品。它们被派往最危险的方向,以便单独的船只必然会吸引神风敢死队的注意。这些“假目标”应该用他们的死亡来警告敌人的接近。而被派往“雷达警戒”的命令则等同于死刑。

第58特遣队也不会保留“瘸腿的”。所有受损的船只都被送往乌利提环礁的前线维修基地。而最严重的损坏则被送往美国本土的珍珠港和西海岸。为了替换退役的单位,海军上将米切尔下令新建更多的驱逐舰,数量是退役单位的两倍。这种政策导致特遣队不断壮大,规模变得非常庞大。

对手没有打算投降

到1945年,日本已经几乎失去了自己的舰队。但找到了一种“非对称回应”,给对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代反舰导弹的原型:装满炸药的飞机,配备最可靠、最可靠的制导系统——活人。

起初,日本的战术看起来很有说服力。到3月底,航空母舰“弗兰克林”、“沃斯普”和“企业”被烧毁。在乌利提环礁的夜间空袭中,又有另一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被击伤。烧毁的驱逐舰的数量已达数十艘。

“弗兰克林”号的损坏如此严重,以至于它再也没有回到战斗中

凭借这种技能和勇气,神风敢死队可以摧毁世界上任何一支舰队。但在此之前,出乎意料的是,敌人的力量并没有减少。而日本人的飞机也开始告罄。

烧毁的“弗兰克林”、“沃斯普”和“企业”号在巡洋舰和驱逐舰的护航下离开了战区。而它们的位置则被“大黄蜂”、“本宁顿”、“贝拉伍德”、“圣哈辛托”、“埃塞克斯”、“班克海德”、“汉考克”、“兰利”、“大胆”、“约克城”和“巴丹”所取代。

为了援助美国舰队,美国海军紧急派遣了以航空母舰“兰道夫”为首的联合特遣舰队。这艘军舰在与神风特攻队交战后正在返回战区进行维修。

在这种情况下,7月7日早上,“第五十八特遣舰队”收到了发现日本舰队的消息。这些日本舰队(违背常识)正在向冲绳进发。

386架飞机起飞了……

荒谬

在击沉“大和”号的战斗中,出动了比日袭击珍珠港时更多的飞机。如何在一个区域内集结10多艘航空母舰,并保持其数量不变,以弥补每日损失?

至少有七艘参加作战的舰艇是顶级单位,可以搭载90架飞机。

日本海军的历史上,很难凑齐七艘重型航空母舰。而日本海军同时在作战编队中最多拥有四艘类似的军舰。

大多数国家的海军都无法指望拥有一对航空母舰。模型爱好者至今仍在讨论未建成的意大利航空母舰“阿奎拉”或德国的“齐柏林”的可能用途。但当谈到击沉“大和”号时,从十一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却被视为最平常的现象。

第58特遣舰队的编制是不合适的。它在日本帝国海军残余部队的背景下显得滑稽,这些残余部队奇迹般地活到了1945年。而每一种作战编队都引发了疑问——为什么?

右舷十艘巡洋舰。还有几十艘后方预备队,以备补充损失、轮换舰队人员和休整船员。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的对手在战争中只拥有10艘排水量超过10000吨的巡洋舰。这是一场真正的激烈的战斗。也是“大和”号的最后一场战斗,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天才的海军指挥官

从其他海军的角度来看,任何可能导致行动失败的错误,对米切尔海军上将来说都无关紧要。

指挥部意识到,部分航空兵群可能会迷路或无法到达目标。现实情况确实如此——近50架飞机错过了“大和”号。美国人已经预料到了这种情况,并以最简单、最可行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为打击行动分配了近400架飞机。这样一来,就可以确保足够数量的中队能够聚集在目标上空。

一切都进行得如此顺利,因为“大和”号的沉没并不是一笔小钱。

第58特遣舰队的兵力得到了多次复制。这使得指挥部能够同时解决所有问题,而无需进行优先排序。力量足以满足所有需求。陷入“斯基拉”和“卡里布迪斯”之间的风险不存在。

当一个集团正在击沉“大和”号时,还有一个更庞大的空军正在船只甲板上等待时机。数百架飞机被留作任何其他方向出现威胁的准备。

而对手并没有让他们等待太久:当天早上,神风特攻队对第58特遣舰队发动了另一次攻击。其中最严重的受害者是航空母舰“汉考克”——一架飞机撞上了甲板上的飞机,引起了爆炸,导致62名船员死亡。由于飞行甲板上的火灾,从“汉考克”起飞的用于对抗“大和”号的飞机在返回时不得不在水上或其他舰艇上降落。

对于第58特遣舰队来说,一架或两架航空母舰并不重要。所有风险都已得到保险。

在日本水面舰只可能突破到航空母舰所在区域的情况下,派出了大量的战列舰部队——这是历史上有史以来最多的。为了对付潜艇,设置了无限的反潜雷达网。为了控制边界,派出了雷达监视驱逐舰。起飞的通信中继飞机提供了与派往400公里外击沉日本战列舰的中队的稳定通信。

这一切都使得第58特遣舰队的指挥部能够不受琐事的干扰,专注于完成主要任务——带回击沉“大和”号消息。


空军在海上

“小而便宜的飞机,击沉了如此巨大而笨拙的战列舰。”

击沉“大和”号的飞机与德国“斯图卡”明显不同。就像它们与袭击珍珠港的日本“九七式舰上攻击机”和“零式战斗机”不同。

当时,距离第58特遣舰队的战斗机动区超过400公里。目标小而灵活,在周围的海洋中显得微不足道。如果云层的底部高度为500米,飞机可能会整天在海上飞行,却一无所获。

在攻击过程中,使用了描述起来听起来不太符合第二次世界大战事件的手段。

攻击群由装备地形雷达的领导飞机带领。到战争结束时,海军航空部队装备了AN/APS-4雷达。这是一个可吊装的雷达容器(代替标准炸弹架)和操作员工作站。AN/APS-5的简化版本安装在单座战斗机上。

吊舱雷达的存在解释了人们的说法,即在高空接近的飞机“潜入”云层并奇迹般地发现“大和”就在眼前。

攻击群中只有少数“海盗”俯冲轰炸机——总共75架。其他飞机用于发射火箭和炸弹:180架“海盗”和“野猫”战斗机。它们的有效载荷相当于两架伊尔-2攻击机。

在击沉“大和”号中发挥特殊作用的是“复仇者”鱼雷轰炸机(131架)。它们也不是用纸板制成的双翼飞机。按正常起飞重量计算,“复仇者”是其最接近竞争对手——日本B5N2“九七式舰上攻击机”的1.7倍重。

这似乎很奇怪,但即使有如此“先进”的目标指示、无线电罗盘、副油箱和带有语音控制的多通道无线电台,仍有近50架飞机在海上盘旋后返回而一无所获。

只有1945年的航空技术才能在规定条件下完成任务。而且只有在数百架飞机的参与下。

至于“大和”号,除了那天发生的所有不可思议事件之外,日本人还不得不与新时代的空军作战。

舰载防空问题

127毫米通用舰炮的消耗量为1127发炮弹击落1架飞机。这是美国海军1944年的数据。当时,大多数军舰都配备了Mk.37火控系统。这是一套非常先进的瞄准系统,其中使用了Ford Mk.1A模拟计算机来处理来自雷达站的数据,这台计算机重量超过一吨。

20毫米厄利孔炮的火力似乎完全无效。9348发炮弹击落一架飞机意味着击中是偶然的,而小口径防空炮的作用更像是心理上的。

这两种情况下,这些数字都非常明显。它们表明,每一枚击落飞机的炮弹都是多么大的成就。

“大和”号舰队包括旗舰“大和”号、阿贺野级轻巡洋舰和八艘驱逐舰。舰队防空的核心是127毫米通用炮和大量的25毫米高射机枪。

日本的127毫米炮使用的是单装炮弹,而不是美国的5''/38炮使用的分装炮弹。尽管如此,两种系统都表现出相同的射速。美国的火炮在弹道性能和瞄准驱动装置方面优于日本的火炮(具体数字取决于炮台类型、单双联装以及特定改型)。

属于巡洋舰玛雅的 127 毫米 89 式多用途炮

真正的差异在于火控系统。但在如此巨大的灾难面前,日本人没有福特Mk.1A超级计算机可以忽略不计。美国人不得不花费1127发炮弹才能击落一架飞机,日本人也不会少,甚至会更多。任何类似的数字都清楚地表明,40年代的舰载防空系统无法应对大规模的空袭。

我们可以仔细计算日本军舰上5英寸炮的数量,并估计在那场战斗中击落每架12架飞机所需的努力和时间。但我们将把这项工作留给那些无法接受显而易见的人。

如果不考虑“大和”号的最后一次航行,那么在服役时(1941年),这种类型的战列舰拥有与其他同级别战舰相当的防空系统。12门五英寸炮和30多门小口径防空炮(MK26)。

日本军舰的防空系统不能说是优越或落后。所有那一时期的战列舰(同样)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可笑的缺点。例如,德国“俾斯麦”号获得了出色的稳定平台,但没有为其制造自动防空炮。

在随后的几年里,“大和”号的防空系统经历了4次连续的现代化改造,其中6座155毫米的副炮炮塔被替换为6座双联装通用炮。五英寸炮的数量增加到24门,使“大和”号成为其他战舰中防空火力最强大的战舰之一。


根据最初的设计,大和号的近防武器(MAA)包括8座三联装25毫米口径“96式”机关枪。这是一种性能不佳的机关枪,被批评为“集合了厄利孔和博福斯的缺点”。

厄利孔机关枪的弹丸威力较小,射程也较短,而博福斯机关枪的射速较低,重量较大。而“96式”机关枪则兼具了这些缺点。

其弹丸重量仅为厄利孔机关枪的一半,射程也只有3000米,与航空鱼雷的释放距离相差无几。射速为400发/分,是博福斯机关枪的一半。重量为1.3吨,是博福斯机关枪的两倍。

因此,在与美国海军第58特遣舰队的战斗中,大和号的MAA表现不佳,无法有效拦截来袭的美国飞机。

根据战后统计,每击落一架美国飞机,大和号平均需要消耗9000发“96式”机关枪弹。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消耗量,表明“96式”机关枪的效力非常有限。

"欧根亲王"(Prinz Eugen)

无用的机关枪

20毫米口径的“厄利孔”机枪当然是盟军舰艇上的浪费空间:其有效射程(1000码)甚至比航空鱼雷的释放距离还要短。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的“96式”机枪看起来更有前途:有效射程3000米,弹丸重量是“厄利孔”的一倍。

理论上,这可以让它们在敌机进入武器射程之前将其击落。这些装置具有良好的射界,并配有防水罩来保护操作人员免受海浪的侵袭。

但一切都被弱小的瞄准装置和只能容纳15发子弹的弹匣所破坏。日本“96式”机枪的射速是“厄利孔”的几倍,这显然不利于提高其效力。

“大和”号上的机枪数量一直在增加,到战争结束时达到了152门。这个数字并不说明什么。考虑到“96式”机枪的所有缺点以及类似系统(“厄利孔”机枪)的“成就”,近防武器(MAA)只能威胁到气球。

可以对这一说法提出异议,但关于每架被击落的飞机需要消耗9000发子弹的统计数据确实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关于460毫米口径的防空炮弹或防空机枪的效果,最好保持沉默。

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日本人无法与克莱斯勒公司达成大规模供应40毫米口径的“博福斯”机枪的协议。日本没有生产类似用途的机枪。与德国海军的军事技术合作也毫无成果。德国海军在整个战争期间一直被迫用半自动的37毫米SK C/30防空炮来防御飞机。

从理论上讲,配备Mk.14火控系统的“博福斯”机枪也不能根本改变防空能力。美国人记录了每击落一架飞机需要消耗2364发40毫米口径的炮弹。这是10分钟内从双联装“博福斯”炮连续射击所需的数量!即使10门这样的装置可以向同一舷侧开火,但问题是:飞机会等吗?

大规模的攻击提高了进攻者的效率,因为它会破坏防御。无论防空火力多么密集,迟早都会落下一枚炸弹。如果敌人继续投入新编队,那么防空系统的效率就会越来越低,而攻击的效果就会越来越好,直到最后。

在此处应该得出关于航空对笨拙的舰船的优势的全球结论。但“大和”号的故事却讲述了另一个故事。拥有比全世界所有海军加起来还要多的航空母舰的舰队轻松地增加了自己的战绩。而当第58特遣舰队不在附近时,海战的发展就遵循着完全不同的规则。

到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为开发各种用途的雷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击沉   战列舰   机关枪   巡洋舰   航空母舰   机枪   驱逐舰   日本   舰队   海军   杂谈   飞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