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安徽小城,怎么就“傍上”了合肥?


安徽省会合肥,将要带动六安这个兄弟城市的发展。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近日下发的相关文件显示,同意支持六安与合肥同城化发展。

地处大别山北麓的六安,多年来经济发展水平在安徽省内处于中下游位置。与合肥的同城化,近年来被其视为发展的突破口。合肥与安徽省内的多个城市毗邻,但同城化发展,为什么选择了六安?

冬日六安 图/图虫创意

为什么是六安

六安别称“皋城”、“皖西”,是安徽省辖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毗邻省会合肥市,两城相距不到80公里。截至2022年底,六安市常住人口437.9万人。

2022年,六安GDP为1923.5亿元,在安徽16个地级市中排第10名。

值得一提的是,六安位于大别山北麓,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240多座、占大别山区的3/4,山区达到70%以上。据了解,与省会合肥同城化发展,是国家支持大别山区域发展的重要政策,近期发布的《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就明确了六安与合肥同城化发展的政策。

“与合肥的同城化,对六安而言是一种‘捆绑’发展的策略,毫无疑问将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在招商引资等方面有不小作用。”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学研究员牛凤瑞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除了上述原因,在不少业内专家看来,合肥与六安的同城化,与合肥寻找发展腹地息息相关。

事实上,除了位于西部的六安,安徽东部、东南部几座与合肥接壤的城市,都是南京都市圈的成员。

南京都市圈示意图 来源:南京发改委

2021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原则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在南京都市圈成员中,不仅包括江苏城市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还包括安徽城市芜湖、马鞍山、滁州和宣城。此外,安徽的蚌埠和淮南等城市也在申请加入南京都市圈。

除了南京都市圈,在安徽省内,淮北的两座城市则加入了徐州都市圈。在2021年11月,安徽北部的宿州市和淮北市,不约而同地在市政府官方微信平台发文称,安徽支持两市深度融入徐州都市圈。

彼时,时任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的刘惠表示,皖北地区人口多、底子薄、基本公共服务历史欠账多,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安徽在区域联动方面将支持宿州、淮北深度融入徐州都市圈,推动省际毗邻地区探索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机制,共同打造产城融合新城区。

近日,最新编制的《合肥都市圈发展规划》已上报国家发改委。该规划显示,都市圈范围包括合肥市全域、淮南市的寿县、滁州市的定远县、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马鞍山市的含山县、芜湖市的无为市、安庆市的桐城市,总面积约2.49万平方公里。

不过,相比最初规划版本,目前合肥都市圈的范围,远远小于业界预期的。在牛凤瑞看来,都市圈范围的调整,意味着合肥将集中力量,带动上述区域发展。

而入围合肥都市圈的六安的金安区和舒城县,也被认为是此次同城化重点发展的区域。

安徽发改委副主任钟岚公开表示,2023年前三季度,合肥都市圈以占全省17.8%的面积和23.5%的人口,贡献了31%的地区生产总值、44%的进出口总额,集聚了近50%的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35%的新增外资企业。

“六安山清水秀、建设空间(用地指标)潜力巨大,而合肥科教、行政(省会城市)资源丰富,合肥部分产业向六安转移可能性不小。”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虹吸风险

作为中小城市,面对周边相对强势的大城市,如何避免被持续虹吸,一直都是业界探讨的焦点。

曾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大城市对周边中小城市是发挥虹吸,还是溢出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战略谋划方案。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与中小城市相比,大城市在比较紧缺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管理服务质量、对外交流合作通道建设等方面占有明显优势,一般加工业项目偏爱大城市,导致大城市对周边中小城市形成强烈的虹吸效应。

他说,“到了工业化后期阶段,大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在基础设施、公共管理服务、对外交流合作通道等方面的差别不大,只要制定的城市发展战略科学合理,那么大中小城市就能取得‘1+1>2’的效果,中小城市也会享用更多的来自周边大城市的溢出效益。”

2010年“六普”数据显示,六安市常住人口为461万,到2022年底,六安市常住人口437.9万人,与十二年前相比减少近30万。而目前六安户籍人口583.6万人,与常住人口相差约145万人。由于毗邻,多年来六安一直是合肥人口迁入的第一大来源地。

而为了配合同城化发展,两地交通便捷程度不断提升。2023年11月,合肥发布消息称G312合六路工程的最后一个节点主体结构封顶,这也标志着工程项目主线实现全线贯通,主线道路很快将放行通车。届时,合肥、六安两市之间的联系将进一步加强。

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同城化又进一步促进两地的交流,六安是否可能进一步被虹吸?

在曾刚看来,在同城化过程六安被合肥“虹吸”的风险不容小觑。为了避免合肥与六安发展差距的扩大,必须未雨绸缪,制定科学合理的同城化发展方案,适时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六安与合肥在公共服务方面的短板。

他说,“合肥与六安等周边中小城市应该建立的是平等互动合作的伙伴关系,而非处理落后产能、外置低端城市功能的容器。”

产业合作是关键

除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合理布局规划,产业层面的合作,也被不少业内人士看作避免被虹吸的关键。

“人口随着产业迁移,发展产业是留住常住人口极为关键的一点。”牛凤瑞分析。

不少背靠大城市,在同城化中发展较好的城市,不少都受益于产业合作与供应链共享。

多年来,广东的“广佛同城”持续、快速发展。佛山与广州的产业链,有着紧密配合。三大日系汽车品牌本田、丰田、日产在我国的主要生产基地,均在广州市内,而毗邻广州的佛山南海区,目前仅狮山镇就有整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50余家,涵盖了本田、丰田、日产三大汽车生产商的配件供应商。在总体布局上,形成了南海汽配、广州整车的产业格局。

此前,六安在农业以及相关加工业层面,有一定优势。比如,茶产业已成为六安市最具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而制定同城化战略后,六安也开始向合肥的产业结构靠拢。

2022年5月,六安出台了《电子信息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按照“五光示色”产业定位(“五”代表以5G技术为主的现代通信,“光”代表太阳能光伏,“示”代表新型显示,“色”代表电光源),打算利用毗邻合肥的区位优势,打造若干个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六安市经信局局长黄胜红最近公开表示,六安将智能电动汽车作为重要支柱产业,努力做好合肥新能源整车企业配套服务,力争进入合肥乃至全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体系。

据了解,六安市现有智能电动汽车配套企业51家,其中一级配套企业15户,二级配套企业22户,三级配套企业10户,2022年产值116.7亿元,同比增长96.5%。

在曾刚看来,合肥要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还有多种模式可以探索。他说,“可以建立创新共同体,发挥合肥科教、人才资源以及六安等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空间优势,通过建设跨区域科创平台、创新飞地等方式,推进跨区域政产学研用金一体化;此外,还可以建设跨地域产业集群,改革开发区管理机制,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经营等方式,引进高水平专业化园区管理公司,实现各市开发区的‘连锁’管理,联合建设产业创新集群。”

作者:赵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1-31

标签:合肥   安徽   大别山   中小城市   南京   小城   大城市   区域   产业   城市   都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