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行记05:拉萨-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2010年,在茶卡盐湖北部的一片草原上,我和几个蒙古人围坐在他们蒙古包里,看他们的妻女载歌载舞。蒙古包外,繁星似水,天河如云,一台柴油机嗡嗡地发着电,在宁静的夜色中声闻数里。

酒过三巡,一个叫“巴义尔”的蒙古人指着远处的国道和道路尽头重重叠叠的山峦,用不太熟练的汉语问我:“你,要上去吗?”没等我回答,他就拿起酒壶喝了一大口,那时青海的“壇头”;随即递给我一把匕首,让我吃刚出锅的血肠。

我接过匕首,看了一下,上面几个弯弯曲曲的蒙古文字,刀尖隐约有点青蓝色的光晕。高原上的铁锅哪里煮得熟食物,一刀下去,鲜血迸流,吃了一口,腥香四溢。我关于西藏最初的记忆与向往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澄蓝如镜的盐湖只是工厂工人的作业区,可有可无的收一张二十元的门票(嘴甜可免,貌美可免);草原上的蒙古包可以随意进去免费吃饭;南山下最美的女子叫桑才卓玛;以及,也许是最重要的,那一年我刚满二十二岁,丢了手机,在茶卡车站简陋的招待所里,遥望世界上最高的地方。

遥望并怀想。

“你要上去吗?”好比是在蔚蓝的海水前,潜水员问你,你要下去吗?

尽管对西藏的感念还很模糊,以为拉萨和布达拉宫就是西藏的全部;尽管还搞不清层层叠叠的山系,分不清西边的阿里和东边的康巴;但答案就在你的喉舌间,呼之欲出。

于是,在2017年7月25日下午,我第二次走出了那座模拟布达拉宫的雪城和红宫而建的车站,站在了拉萨干燥的空气中。

拉萨火车站

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但是座小城。

随便搜一下地图就会发现,城市在拉萨河北岸沿东西展开,看上去面积也不太小,但往西过了罗布林卡,往东过了西藏大学就已经比较荒凉,北面的拉鲁湿地更是一大片自然状态的荒地,所以,市区几乎就是围绕着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的二三十平方公里的地方。

如果去过拉萨,你一定会听到一句话,“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贞观七年(633年)前后,著名的松赞干布在拉萨建立了吐蕃王朝,将政治中心从山南的雅砻河谷迁至此地。随后大兴土木,造宫堡,修河道,建寺院,奠定了拉萨城市雏形,大昭寺就是这一时期建造的。据说,建寺期间有山羊负土填湖,藏语中羊叫“惹”,土为“萨”,大昭寺建成后就叫做“惹萨”。由于大昭寺是最早的建筑,人们便以“惹萨”(汉文史籍称为逻婆“、“逻些”)作为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城市名。随着佛教的兴盛,人们把这个城市视作圣地,“拉萨”的名字就是这时出现并沿用至今,而我们如今津津乐道的拉萨地标布达拉宫,虽传说始建于松赞干布时期,但现存主体建筑“红宫”,却是17世纪五世达赖时期的结构了。

如果是第一次到拉萨,布达拉宫不能不去。因为限流,这地方在旅游旺季一票难求,在淡季却几乎免费。不过,在拉萨,一切皆可用钱解决。预约不到布达拉宫没关系,加钱就可以;参观宗教场所时不让拍摄,没关系,加钱就可以;要去珠峰没有搬边防证,没关系,加钱就能开介绍信;甚至前往尼泊尔的签证,如果你不想去大使馆排队,也可以加钱找人代办。

布达拉宫广场

我对藏文化并无特别的嗜好,对藏传佛教的来龙去脉,也不甚了然,因此,在2014年进过一次布达拉宫后,就没有再去。不过,当你初次走进山墙下的雪城,仰望头顶的红宫,再顺着台阶逐级向上的时候,确实能感受到某种无以名状的神圣。进入红宫,却又是另一番景象:一处处七弯八绕的通道串联起一间间小室,室内一灯如豆,弥漫着浓重的酥油味,阴影中时而闪现出绿度母、白度母或是宗喀巴大师色泽艳丽却又晦暗不明的肖像,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诡异。或许是开放的地方不多,游人只能沿着既定的线路前进,这座及政治、宗教功能为一身的宫堡内部,似乎远不及外部壮观。进入布宫之前,我尚觉其上有某种东西神圣不可侵犯,但进入之后,看着一间间昏暗的斗室和扎眼的“禁止拍照,如需拍照,请交xxx元”的标识,不禁有点哭笑不得。

布达拉宫背面(宗角禄康公园)

布达拉宫往东南一点,就是大昭寺,这里本是拉萨建城的根基,但也逃不过商业包装的命运,围绕大昭寺,是一整圈的商业街——八廓街。上面售卖的东西除了牦牛肉干和唐卡以外,与一切全国各地的商业街几乎无异:手工围巾,明信片,各种死贵的文创和小资情调的咖啡馆,加上满街的穿珠子、编辫子,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海拔再高也要泡妹子,海拔再高也要做生意。

围绕着大昭寺区域,有命名为北京路、江苏路和林廓路的几条主干道,看名字大抵跟内地援建有关,这几条路上没什么景点,但有些标志性建筑,比如邮局,银行,电视台之类,颇可一观。

西藏邮政局

西藏电视台

中国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

这个区域,街边没什么吃饭的地方,但走累了,还可以在路边的茶馆喝茶,这里的茶大致分为两种,甜茶和咸茶。甜茶就是用奶或奶粉与茶叶混合,再加些糖或者甜味剂,相当于内地的奶茶;咸茶则是用酥油打发了之后与茶混合,再加少许盐巴,形成一种又香又咸的饮料。茶馆里都有大壶和小壶两种规格可选,所谓大壶小壶,只是两种不同尺寸的保温杯,给你满满装上一大杯,一般外地游客都只能接受甜茶,但如果喝得比较多,就会发现甜茶会腻,反而是咸茶别有一番风味。

茶馆内部

说实在的,我对拉萨这座城市,谈不上喜欢。这是第二次进藏,甚至没有去必去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就在周围转了转,然后就花了点时间,去看城东的色拉寺和城西的哲蚌寺。

去色拉寺主要是想看看传说中的“辩经”。这是藏传佛教按照佛学的逻辑推理方式,辩论佛教教义的学习课程,藏语称“村尼作巴”,意为“法相”,是藏传佛教喇嘛攻读显宗经典的必经方式,多在寺院内空旷之地、树阴下进行。这个活动并无固定的举行周期,但色拉寺每天下午都有。

色拉寺辩经处

色拉寺辩经

如果你是来追求宗教性的崇高,那色拉寺的辩经可能会让你失望。我在那里看了半个小时,尽管听不懂藏语,但总体来说,表演的痕迹很重,也许是为了方便游客,把色拉寺辩经开发成一个旅游项目了吧。

城西的哲蚌寺是格鲁派(俗称“黄教”)六大寺庙之一,坐落在拉萨市西郊约十公里的根培乌孜山南坡的坳里,由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之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1416年创建,据说解放前该寺僧众超过一万人,拥有141个庄园与540多个牧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

我个人感觉,这座寺庙千房百舍,从山脚直延伸到山顶,壮观程度相比于布达拉宫,虽然略逊,但占地面积却大得多,没有烦人的付费拍照标识,来的人又相对较少,可以自由游逛,所以每次都来。

这一次来,还有“奇遇”,穿过上面这条甬道的时候,我发现尽头有三五本地人在排队,就好奇跟了上去,跟着他们依次走进了一间昏暗的小舍。突然,诵经声在头顶响起,一支转经筒“咚”的一声砸在我头上,砸得我眼冒金星,随后几点水泼了上来,泼得我六神无主。一抬头,一个喇嘛正面目狰狞,法相威严,高声念诵。

我吓了一跳,忙从口袋里掏出一些事先准备好的零钱,放在桌上,落荒而逃,回到住所,头整整疼了三天,满脑子都是:唵——嘛——呢——叭——咪——吽——

这次经过拉萨,只是阿里大北线的起点,是为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拉萨   西藏   松赞干布   法相   大昭寺   藏语   盐湖   布达拉宫   日光   茶馆   色拉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