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Find X7「首发拆解」:最初的设计可能不是现在这样?

视频加载中...

转眼间,已经来到了2024年,新年第一期拆解的主角就是它,OPPO Find X7(标准版)。

估计有小伙伴会问,为什么不拆Ultra呢?因为,现在这个时间,大部分媒体关注的焦点都是Ultra,我这个人呢,不爱凑热闹。另外,在一个手机系列里,超大杯的用料、做工一般差不了,反倒是标准版更能体现这个系列的品质和基本功,也更容易看出品牌的用心程度。

Find X7采用了时下主流旗舰偏爱的造型,正面双曲屏幕+背面两侧大曲率收弧后盖。这次,我们手上这台机器配色为 “海阔天空”,后盖采用双拼设计,DECO区域能看到很多熟悉的细节,外沿的细密纹理,外圈的镜头参数凹印,带有光影层次感的背板,以及标志性的哈苏LOGO和小圆点。这类造型的线条设计已经非常成熟,上手之后握感舒适,贴合度高。Find X7素皮版厚度约9mm,重量约202g,还是很有分量感的。

下面开始拆解,关机后,取出底部的SIM卡托,外沿和挡板为金属材质,包裹有塑料框架,边缘红色橡胶圈起到防尘防水的密闭作用。

原以为接下来就是常规套路开后盖,然后咔咔一顿拆,然而,意想不到的是,这家伙一上来就给我们出了个大难题。后盖加热3分钟后,升温并不明显。另外,上下左右都没找到一个缝隙,别说塑料撬片插不进去,就连金属撬片都束手无策。更让人挠头的是,反复加热几次,情况并没有出现任何变化,依旧纹丝不动,无从下手。我原本以为GT5 Pro已经天下无敌了,没想到Find X7比它还勇猛,这是哪个工程师的杰作?

我甚至一度怀疑,它是不是跟华为Mate 60 Pro一样,得从屏幕开启,然而,经验和理智都告诉我,突破口肯定是在后盖。我仔细观察了一下素皮部分,边缘有一圈颜色更深的外沿,类似一条包边,从它跟中框的缝隙入手,只会把素皮掀起来,对开后盖并没有任何帮助。

可见,要想打开后盖,只能从上半部分入手。单独对这里加热几次,换上硬度更高的金属薄翘片,反复尝试之后,终于把翘片插入了边角的缝隙。

从手上反馈的力度来看,封胶黏性非常强,后盖粘得也特别紧,里面应该还有负责加固的辅助点胶位。好在,成功打开了突破口,接下来拼的就是耐心,金属撬片扫过一圈之后,还得用塑料翘片一点点除胶,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近一年内,遇到过最难拆的后盖,具体有多难拆,看看我用过的这几个撬片就知道了,塑料撬片消耗了3个,直接都扯烂了,2个金属撬片的前端也都变了形。

在右上角发现一个小细节,边缘的白色内衬被刮掉了一点,此时才发觉,这部分后盖应该是塑料材质,起初乍一看我还以为是玻璃的。素皮区域的除胶难度更高,因为这里粘得更紧,除胶的时候也更容易被破坏,有几处素皮边缘划开了小口,或者被撬片刮烂了。

折腾半天,总算是打开了后盖,我都没顾上仔细看手机的内部,就想先知道这个后盖是什么结构?它是怎么装配的?为什么这么难打开?

其实,它的结构并不复杂,主体就三部分。

一是撑起整个后盖的深灰色塑料内衬,可以理解为整体框架,二是占据大半区域的深蓝色素皮,三是承载DECO的透明外壳。

这个深灰色内衬比荣耀100 Pro和GT5 Pro的都要薄,薄到连给双拼做凹槽都非常难,只有很浅的一层,只能算是给双拼划分好了各自区域。

并且,这种薄还呈现出向四周边缘递减的态势,有点斜切收边的感觉,整体要比双拼部分小一圈,从外部是看不到内衬边缘的,素皮外侧边缘那一圈并不是内衬的延伸,而是素皮自己的收边,跟后盖框架是独立的两部分,并不是后盖的边缘,如果不知情的话,从这里入手,以为触及了后盖的封胶,实际上却是插入了素皮的分层。

超薄塑料内衬带来两个效果,第一是装配效果,整个后盖柔韧性很强,易变性,随手一捏就可以弯曲,它有着很强的延展性,尤其是更薄的边缘,再加上面积大、覆盖广、黏性强的粘胶,使得后盖四周有着更高的贴合度和更强的吸附性,固定得非常紧。

第二是一体化效果,内衬跟双拼可以更好的贴合,再加上大面积刷胶,使得它们跟内衬几乎成为一体。尤其素皮部分,更柔软,贴合度更高,吸附效果更好,内衬贴多紧,它就能跟着贴多紧。

后盖之所以难拆,还有三个因素。

第一,两侧大曲率收弧,导致撬片进入缝隙之后,前沿接触到的不是封胶,而是中框圆弧的末端,除非撬片能变形,向上延伸,才能达到除胶的目的,这属于基础难度。

第二,两侧中框的边缘处,各有一条凹槽,后盖扣合时,会嵌入到这个凹槽里,让撬片都插不进去,这就是难上加难。

第三,高黏度的粘胶,再加上多个辅助的独立点胶位,又把难度拉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准。

结果就是,好和不好的地方都显而易见。好的是后盖装配紧实,密封极严,用工具拆都要费半天劲,自己开胶的概率很低,什么灰尘水汽,都别想从这里进入。

不好的是,太难拆了,后期用户想自己换电池,基本不可能无损拆解,后盖大概率会出现损伤,维修成本相对较高。对此,我们摄像大哥也给了一句评价,他说这后盖设计的时候,就没考虑过让你拆,也没想过你会修,足见OPPO对Find X7的品质和电池使用寿命有着很强的信心。

跟前面拆过的几款旗舰类似,DECO内侧有一个黑色的塑料内衬,不同的是,Find X7的DECO内衬并不在后盖内侧,而是跟金属DECO一起,位于后盖外侧。

它采用4颗螺丝和粘胶双重固定,临近的4个金属弹片负责天线信号溢出,从它们接触的位置和左下方的空白处来看,DECO外侧采用金属材质,应该是铝合金。镜头位置都设有泡棉圈,用于缓冲保护。

左上角有个小的泡棉圈,下面隐约可见黑色滤网,斜上方一条通道向外延伸,顺着这个方向,在DECO外侧边缘对应位置发现一个圆孔,从这一系列结构布局分析,大概率是给降噪麦克风预留的,在手机主体盖板上,也发现了疑似降噪麦克风的部件。此时,可以确定的就已经有两个麦克风了,一个是底部的SIM卡槽旁边的麦克风,另一个是顶部靠近天线带的降噪麦克风,如果DECO这里也有一个麦克风的话,那就意味着Find X7采用了三麦克风设计。

DECO区域的四个开孔中,上面三个分别对应后置三摄,最下面一个对应环境光传感器。DECO区域外还有一个开孔,对应的是闪光灯。

到这我估计还会有小伙伴提出疑问,这回也没有超大号长焦镜头占位置了,为什么不把闪光灯下移,跟环境光传感器放一块。我估计设计师和工程师同样考虑过,最终选择多开一个孔,应该也是权衡利弊后的决定。从现有方案的配置来看,闪光灯是双LED,灯珠的尺寸稍大,如果直接挪下来,放到环境光传感器旁边,跟它共用一条FPC,线路和功能实现都没问题,唯独空间有点不够用,下面这个圆孔显然挤不下它们。

从外侧来看,三个圆孔一样大,可要把闪光灯挪过来,最下面的圆圈就得扩孔,必然打破这里的美感平衡,而且能扩的幅度也不大,直接挪过来显然行不通。还有个方案,就是减少灯珠的数量,从2个变成1个。但我估计,这事儿设计师能答应,工程师肯定不干,相当于把闪光灯的性能削弱一半。后来哥俩商量了一下,还是在右上角多开个孔靠谱,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方案。

后盖捋得差不多了,来看下手机主体。结构跟大多数主流旗舰类似,第一眼看过去,最吸引人的还是后置三摄,盖板由14颗螺丝固定,长焦下方贯穿左右的是NFC线圈,紧挨着左下角还有一条单独的天线,环境光传感器通过一条FPC连接内部。中间有一大块石墨散热贴,覆盖电池大部分区域,电池依旧采用快拆设计。散热膜上端延伸覆盖主板BTB连接器,下端覆盖扬声器的同时,左右两侧也通过粘胶起到了固定作用。

撕开两侧的粘胶,拧下盖板所有固定螺丝,周边还有卡扣辅助固定,用镊子撬起盖板。

拆的时候才注意到,盖板分成上下两部分,下半部分包裹了一大块金属板,一个作用是辅助散热,另一个作用是辅助信号溢出。

左上角和右侧中间位置各有一个触点,负责连通NFC线圈,右下角的两个触点对应天线FPC,主摄下面的四个触点对应环境光传感器。

盖板内侧的防护措施做得很到位,最下面一排泡棉对应主板A面核心BTB,左上方和右上方的泡棉对应长焦和主摄的BTB,散热膜上也有一条泡棉,对应电池板,它们都起到了缓冲保护作用。

再看盖板上半部分,撬起之前存疑的那个部件,翻过来之后,从造型判断应该就是个麦克风。内侧左上角有一颗扬声器,供应商为瑞声科技,它还兼顾了听筒功能,通过下方两个触点连通主板,左边四个触点对应降噪麦克风,最右侧四个触点对应闪光灯。

紧挨着的金属弹片,负责连通正极。上方中间位置的方形泡棉圈对应前置镜头,旁边的泡棉垫对应它的BTB,起到缓冲保护作用,下面还压着一小块石墨散热贴。

此时,主板A面已经一览无余,左上方有一颗降噪麦克风,外面包裹有金属罩,它的右上方还隐藏着红外传感器,Find X7也支持红外遥控功能。前置镜头覆盖有一层铜箔,右边的红色橡胶圈对应扬声器。主板有一颗单独的固定螺丝,位于超广角镜头左下方。从斜侧方可以看到,主板采用了叠层设计。A面的电容和元器件都做了点胶处理,起到保护作用。右下角有一黑一白两条同轴线,连通主副板。

依次断开电池、USB、主副板FPC的BTB,以及两条同轴线。

接着断开长焦和主摄的BTB,这两颗镜头下方都有粘胶固定,超广角镜头相对简单,断开BTB就能取下。

撕开前置镜头背面的铜箔,断开BTB之后取出。

此刻,Find X7的前后四摄就凑齐了。

影像系统是这次升级的重点,5000万像素索尼LYT-808主摄,跟一加12和GT5 Pro同款主摄,1/1.4英寸大底,支持OIS光学防抖,等效焦距23mm,光圈f/1.6,支持DCG HDR模式。6400万像素豪威科技OV64B潜望式长焦镜头,这颗镜头去年非常火,也是目前调校很成熟的一款长焦镜头,华为P60 Pro、OPPO Reno10 Pro+、vivo X100 Pro同款长焦镜头,Redmi Note 12 Turbo和Redmi Note 12T Pro的主摄用的也是OV64B,1/2英寸大底,悬浮棱镜防抖,等效焦距70mm,最近对焦距离25mm,光圈f/2.6。5000万像素三星JN1超广角镜头,传感器面积1/2.8英寸,等效焦距15mm,光圈f/2.0。3200万像素索尼LYT-506前置镜头,支持AF自动对焦。

拆解继续,拧下主板的固定螺丝,撬起取出主板。

A面的防护措施同样到位,除了前面提到的点胶之外,所有BTB都有橡胶圈保护。

其中,电池的橡胶圈在接头一端。为了控制镜头模组凸出和机身厚度,Find X7选择了镜头对应位置破板下沉的方案,包括前置镜头和扬声器在内,挤占了主板大量空间,所以,才又加了一层主板,用于装配芯片和元器件。之前隐藏的红外传感器,也能看清全貌了,它正好位于前置镜头BTB基座的上方。

主板B面有两块铜箔,左下方还有一大块硅脂,对应的金属屏蔽罩是可拆卸的,B面的电容和元器件也都做了点胶处理,保护措施是一个都没落下。

撕开铜箔,撬起金属屏蔽罩,那颗印有海力士标识的,是16GB LPDDR5X运行内存,下面压着一颗稍大的绿色芯片,则是来自联发科的天玑9300处理器,右边隐约可见的黑色芯片,是1TB UFS4.0闪存。再往右,印有联发科标识的,是MT6639射频IC。

取出主板后,空出来的金属防滚架左上方,能看到降噪麦克风的圆形缓冲泡棉,红外的位置也做了相应防护,超广角对应位置有一块方形泡棉,右侧的黑色部件是三段式开关总成,长焦镜头下面压着一块导电布,上面有加固用的粘胶,主摄下面那圈黑色区域,也是用于固定的粘胶,右侧4个触点,对应电源键和音量键,处理器对应位置还能看到大片硅脂残留。

四周散布的大量触点,都是辅助信号溢出的。撬起前置镜头旁边的黑色PCB,它背面集成了前置环境光传感器。

视线转向下方,拧下副板区域所有固定螺丝,跟上方盖板一样,这里也分成了两部分。

撬起取下长一点的盖板,内侧有一块泡棉,负责填充保护USB接口的FPC。

依次断开屏幕、主副板FPC和指纹识别的BTB,接着是黑色同轴线,从电池一侧撬起副板,后面还连着白色同轴线,断开后才能取下副板。

别看副板面积不大,防护措施同样到位,所有BTB基座都有橡胶圈保护,电容和元器件也都做了点胶处理。

背面USB接口对应位置有金属片加固,麦克风外包裹有金属罩,避免卡针插错造成损伤。

Type-C接口并未集成在副板上,而是通过一条FPC直通主板,边缘设有红色橡胶圈,起到防尘密闭作用。撬起取下音腔,跟主板区的扬声器一样,它也来自瑞声科技,两者构成立体声双扬组合。振动单元通过粘胶固定,它的供应商为瑞声科技,型号ELA0809。

剩下的指纹识别模组也能拆了,Find X7采用的是短焦镜头方案。空出来的框架里,扬声器位置设有红色橡胶圈,起到防尘密闭作用。麦克风对应位置有泡棉垫,屏幕FPC有红色橡胶垫固定。

电池拆卸不需要任何工具,按照图示,撕开易拉胶,然后用力向上一提,电池就拆下来了。Find X7电池采用双电芯设计,等效容量5000mAh,制造商为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从背面标注来看,其电芯供应商为ATL,也就是宁德新能源。

接着拆屏幕,加热之后,也是从边角入手,它的封胶一点不比后盖少,再加上边角还有排线,所以更要格外小心。

清理完四周的粘胶,取出固定FPC的红色橡胶垫,屏幕就可以拆卸下来了。

内侧覆盖有一整块铜箔,顶部中间位置,是为前置镜头预留的全透明圆孔,斜下方的两个方形半透开孔,对应前置环境光传感器。底部的方形开孔,对应短焦镜头指纹模组。让人稍感意外的是,上方还有一组方形开孔,看形状和位置,大概率是为超薄屏幕指纹模组预留的,也就是说,这块屏幕本身是支持超声波指纹方案的,我们可以大胆假设一下,Find X7最初的设计方案,可能用的是超薄屏幕指纹,只不过后来工程机定型的时候,改成了短焦镜头方案。

驱动板右下角位置有一颗芯片,是来自新思科技的触控IC,型号为S3910P,跟上一代的Find X6 Pro同款。

拆掉屏幕之后,中框的金属防滚架也露了出来。中间一大块石墨散热贴尤为醒目,四周还能看到大面积的粘胶残留,黏性非常强,可以保证屏幕装配稳固。环境光传感器和屏幕指纹的位置,都有泡棉圈缓冲保护。

撕开石墨散热贴,下面是一块不锈钢VC均热板,从形状来看,面积应该比Find X6 Pro要稍大一些。

到这里,OPPO Find X7的拆解就基本完成了。作为一款旗舰机,Find X7用料扎实,做工精细,保护措施全面到位,该有的、该做的,一个也没落下,无论主板还是副板,所有BTB都用了橡胶圈保护,芯片和元器件都做了点胶处理,内部大量使用缓冲泡棉,保护对应的元器件和BTB连接器。

从拆解角度来看,它完全可以作为旗舰机的范本,规规矩矩,工工整整,属于手机圈里标准的“三好学生”。除了后盖难拆点,维修成本高点,唯一遗憾的就是指纹识别和振动单元了。我分析,这也是受定位所限,因为,从屏幕拆解的情况来看,面板为超薄指纹模组预留了装配位置,或许是为了在配置上拉开差距,凸显Ultra的高端,不得不选择短焦镜头方案,压缩了振动单元的空间,只能使用体积更小的ELA0809。希望下一代Find X系列的标准版,能把这部分遗憾弥补上。

相信细心的观众应该已经发现了,这次视频着重突出的是整个拆解的思考、判断和分析过程,以第一视角,带着大家去剖析一款全新的旗舰机。

过程中遇到很多类似情况,就是一开始对某个零部件,或者结构设计存疑,不确定它是做什么的。所以,在对应节点,会先给出一个猜测,或者预判的答案,后面通过进一步拆解,去逐步印证,并寻找答案。

按理说,写稿子的时候,是在我完成拆解之后,那些疑问早已有了答案,属于开启 “上帝视角”的状态,可为什么我没有在对应节点,直接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比如,告诉大家这是什么,那是干什么的,它为什么会这样设计。如果真这么写的话,我会觉得拆解过程一下子就变得索然无味了,就跟不读题目,直接念答案的感觉一样。

我希望我的拆解,可以让那些有同样兴趣爱好、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跟我一起去培养和实践拆解的思维模式,共同感受思考和解题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堆砌数据、罗列结果。就像侦探社的推理游戏一样,一起玩、一起思考才有意思。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和想法,无所谓好坏或者对错,我会坚持自己的理念,把我心中理想的拆解一直做下去,如果你也喜欢的话,就陪我一起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三星   盖板   内衬   触点   粘胶   麦克风   主板   最初   镜头   位置   金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