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之惑:通胀率降了,为啥物价居高不下?

当41岁的凯尔·康诺利回顾2023年时,她认为这是充满变化和挑战的一年。这位新晋单亲妈妈重新进入职场,却在去年11月被公司解雇。

与此同时,康诺利看到各种东西都在涨价,她和三个孩子不仅减少了外出就餐或看电影等消费,刚刚过去的年末节假日也是能省就省。

康诺利说:“当我们在杂货店结账时,孩子们求我为他们买点额外的东西,而我不得不告诉他们,‘对不起,不行,我们不能’,这种感觉很糟糕。”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报道截图

在康诺利生活的佛罗里达州狭长地带社区,经济困境似乎更为明显。路上的豪车越来越少,很多私家船主要么卖掉游艇,要么为了节省燃料不开,家长们则在社交媒体群里交流如何更好地省钱或是赚点外快。

17年来最高比例的负面看法

耐人寻味的是,去年年底新近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似乎让白宫觉得很“提气”——美国政府声称以低失业率、稳定的经济增长和明显放缓的通胀结束了2023年。但是,这却没能得到民众的支持。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上月发布的“全美经济调查”结果显示,66%的受访者对美国当前经济状况和前景持负面看法,这是该调查开展17年以来的最高比例。

美联社-美国公共事务研究中心(AP-NORC)新年伊始公布的最新民调结果也显示,美国民众现在最担忧的依然是经济,超过四分之三(约76%)的受访者希望政府着力解决与经济有关的问题。

相比一年前同一民调的结果75%,最新数据基本没有变化。这说明老百姓的实际感受与美国政府对2023年经济的看法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美联社报道截图

说白了,虽然美国目前的通胀率相比去年的创纪录高位降了不少,但一直居高不下的物价给大多数美国人带来的“杂货店痛苦”并未减轻。

路透社报道:尽管拜登政府称经济现状良好,但多数民众认为情况并非如此,他们抱怨工资涨幅赶不上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当白宫谈论经济时,美国人考虑的是承受能力而非经济指标。

密歇根大学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美国人仍然对美国经济感到沮丧。

长期通胀给美国人留下“愤怒后遗症”

美国劳工部例行发布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反映的是总体通胀率,其中占大头的三大块分别是住房(房价和房租)、交通(油价和车价)和食品,其中住房的权重最高。

而目前美国通胀降温的最大驱动力来自汽油和二手车价格的下降,也就是三大块中的交通部分,而另外两项:住房和食品却一直保持价格坚挺。

美国劳工部提供的美国住房通胀数据图

经济学家认为,对经济感到乐观的往往是更富裕的群体,比如有房产的人;而收入较低的人可能会感到生活更拮据。

去年早些时候从波特兰搬到住房成本更低的凤凰城的玛丽莎·丽达一家对此深有体会。

“我看新闻,看到专家们说‘最好的收益,有很大的增长’……我就想,那些收益都去哪儿了?”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报道截图

虽然经济学家和美联储会关注通胀率、也就是物价的变化幅度,但美国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更关注所需商品的绝对价格。从这方面讲,许多商品涨价的速度可能慢下来了,但绝对价格依然远远高于疫情暴发前或暴发之初时的水平,而且不太可能回落。

《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截图

除了物价因素外,一些政府福利“说有就有说没就没”也是重要原因。

疫情期间,数百万计的家庭得到了政府的支票,扩大了的儿童税收抵免直接存入他们的账户。而现在失去了政府的疫情援助,人们变得更穷。再加上工资涨幅永远跑不赢通胀,情况就更不乐观了。

美国中低收入阶层民众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要靠透支信用卡维持生活。美国信用卡欠款余额在2023年第三季度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信用卡还款逾期比例从一季度的6.5%升至三季度的8%,达到十余年来的最高水平。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报道截图

在哈佛大学教授、美国财政部前首席经济学家卡伦·戴南看来,失控的本轮通胀打破了此前长期低至正常水平的价格涨幅,给人一种强烈的感觉。如今,尽管年通胀率已降至更容易接受的水平,但随着物价继续攀升,消费者仍感到不安。因为本轮高通胀持续时间太长,而且升幅总是高于工资涨幅。

“人们仍然对美国在2021年和2022年的通胀感到愤怒。与一年一次有限的加薪相比,你每天看到的午餐账单在你的脑海中产生的共鸣更加强烈。”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报道截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通胀率   通胀   美国人   居高不下   美国   美国经济   物价   截图   民众   住房   消费者   价格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