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身高不超过2米,为何高铁站要修60米高?面子工程又一体现?

我国作为高铁里程第一的国家,因此高铁站往往能成为一个地区的地标性建筑。当你真正进入到车站的内部时,你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高铁站修建的独特之处。

高铁车站顶棚的高度大约都在50米以上,最高的地方甚至能达到将近60米。每当我们仰望时,有人总会不经意的认为修这么高一定只是为了看起来有面子吧。

但是,在这"摩天"建筑的背后,并不单纯是因为面子工程,而是充满了设计师们对功能与美学的权衡与把控。

应对高峰期客流量的考验

我中国作为高铁技术领先的国家,修筑这么高的车站是否只是为了看起来显得气派和有面子呢?

从我国国人的平均身高来看,男性的平均身高不超过1米8,而女性的平均身高则不超过1米7。

按照这个数据推算,即使是有长得比较高的男性,那净身高也基本没有会有超过两米的存在。

从这个方面算起来的话,那高达六十米的车站,确实是没有什么用处。而这人难以触及到的高度是否就算得上是面子工程的一种浪费呢?

诚然,我们必须要承认高大的建筑确实能给人带来气派的感觉。但是要说只是为了面子工程而投入如此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把地上建筑修建的这么高是不可能的

作为现代交通枢纽的高铁站,其设计固然要考量美观大气带来的视觉冲击,更要注重内在功能的完备——这最终关系到数百万乘客的出行体验。

我国高铁网已成为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铁系统,2019年发送旅客近16亿人次。尤其在节假日期间,部分热门线路高峰时段的临时旅客可达常规的5-10倍。

面对如此客流压力,高铁站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空间容量的问题。除了要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容纳等车的人之外,还必须要考虑到氧气供给是否充足的问题。平常可能我们都不会意识到这一点,但每逢节假日出行的旅客那必是人山人海,如果层高不够的话,室内的氧气肯定是会更加稀薄。

再加之各种气味混杂在一起无法扩散出去,难免不会发生因无法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而导致的头晕眼花事件。

就在2008年的广州火车站就也发生过因人数众多,致使窒息死亡的案件发生之后,这一问题也被高度重视起来。

以深圳福田站为例,其站房高度接近50米,日均可实现20万人次的客流管理,有效缓解了高峰期的压力

此外,高大的空间和结构也更利于急救疏散和事故应急。2008年广州火车站踩踏事故后,车站设计标准中增设了与高度匹配的必要出入口、通道、避难层等,保障来往旅客的生命安全。

提升空间使用效率

相比传统的低层建筑,高层高铁站内部空间更加开敞,使各种设施设备得以充分垂直布置,大大提高了空间使用效率

以电力系统为例,车站所需的变电设备、配电线路等多达数千种,线路总长度超过200公里。在有限立体空间内规划这样复杂的系统是巨大挑战。"高大空间不仅使电力系统便于散热和维护,还避免了采用价格更高的地下空间。"中国电力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云鹏说。

此外,数十米高的穹顶采光设计带来的光照充足效果,也大幅减少了车站对人工照明的依赖,实现了更优的能源利用。

因为高铁站必须保持24小时的灯火通明的状态,如果层高不够高,那么就只能依靠人工光源。全天不间断的人工光源势必会造成巨大的能源消耗,既不节能也没有利用到外界的自然光,是一种极其浪费的设计。

但是如果高铁站设计的高一点的话,也会增加自然光的直接照射,有利于高铁站内的采光照明。另外车站上方大穹顶的设计,也使得站内减少了关于灯光的使用。

除了这些好处以外,高铁站内部的独特的超大空间更有利于降低噪音,减少人们的压抑感。

结构美学带来视觉冲击

当高速动车驶入车站,巨大的钢架结构和波浪形屋顶构成的视觉效果足以震慑人心。这是建筑美学所带来的视觉体验上的极大满足。

事实上,在许多标志性车站的设计理念中,美学正成为其中的基本要求之一。北京南站59米的双曲穹顶和长沙南站波浪式的雨棚造型,都成为城市新地标,大大提升了城市文化品质

"专业人员更倾向于优美流畅的外形与内部功能的协调性。"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杨卫分析称。

美学确实并不是高铁站建造时应追求的唯一目标,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会有更多兼顾实效和美感的标志性高铁站设计问世

高铁站的商业价值与安全逻辑

除满足基本运营需求外,车站商业价值作为重要业态之一也被设计师充分考量在内。银行、书店、便利店等设施主要布置在站厅层,而餐饮、购物等则设于夹层或地下一层。通过对垂直空间进行商铺、餐饮等服务设施的布置,实现了商业空间的分层利用。

数据显示,深圳福田高铁站在地面建筑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了近3万平方米的商业空间。可以看出,科学合理的商业规划不仅丰富了旅客出行体验,也能为高铁站提供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建设投资与运营收入的有机衔接

高层建筑相对于传统的低层建筑来说,也具有更良好的抗震性能。因为面对同样等级的地震,高层建筑会较少的发生倾倒的可能。即使是意外发生,高层建筑内也会有相对充足的空间保证人员的疏散逃生。

同时如果发生爆炸等意外情况的话,较高的车站顶也会利于将冲击波导向上方,减轻横向冲击波的威力,为在地面上的乘客争取更多的逃生时间

高铁站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关于地震等自然灾害和意外情况的发生,并把它纳入了修建过程当中。由此可见这样的高度看似是铺张浪费的背后,其实更是一种对于未来的一场长远投资。

高铁站并不是为了比高度

在追求壮美外观的同时,高铁站设计也需要充分权衡建造与运营的成本投入。以北京南站为例,其太空梭状屋顶的建造难度可想而知,由此带来的建造成本和维护保养成本都远远超过一般的车站。

一些业内专家也提出,站房空间越高维护难度越大,60米似乎也不应作为设计高度的默认标准,还有待深入评估和讨论。

在设计师们看来,如何在飞扬的想象力与建造维护成本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仍然是高铁站设计过程中一个挑战自我的难题。

结语

综上所述,当我们再次仰望那些宏伟壮观的高铁车站时,也许更应该欣赏那些匠心独运、严谨求精的设计师们,是他们通过地面与天空的探索碰撞,为数亿旅客营造了这些功能与美学并存的空间杰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面子   穹顶   美学   旅客   车站   身高   设计师   高度   发生   建筑   工程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