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WAIC演讲实录 - 祝世虎:“以客户为中心”落地实践与心得体会


2023WAIC商业AI高峰论坛于7月7日在上海世博中心召开。会上,祝世虎先生发表了《“以客户为中心”落地实践与心得体会》的主旨演讲。


祝世虎是光大兴陇信托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数据中心总经理,光大集团数字化协同实验室资深研究员,也是北京大学第一批人工智能博士。


以下为祝世虎博士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商业AI高峰论坛的演讲实录: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以客户为中心”,银行做业务一般是总行设计出一款产品,分行按照这个产品找客户。按照这个思路来讲,这明显是以产品为中心。

而我们“以客户为中心”就是要在这样一个扭曲的组织架构中,走出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道路出来,也就是宋总讲的“体系化”的道理。

自我介绍一下,我200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是智能科学系成立以来的第一批AI博士,之后在银行、信托中从事过业务、风控、模型、科技、数据,我认为这是一个体系化的过程。

下面我向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看法与体会。第一,“以客户为中心”的三点体会。第二,客户画像,数据如何赋能。第三,结合光大信托落地的一个案例。



第一,“以客户为中心”的三点体会:


我们看到过很多科技公司上市的招股书,他们写的主要是这四点:客户、创新、生态、品牌。一家科技公司或者一家金融机构上市,招股书写了这么多,忽略了这家公司赚了多少钱,而是注重公司未来怎么能赚这么多钱这一点,就是通过客户、创新、生态、品牌四点去说的。


客户是基础,工商银行讲到,客户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基础。一家中小银行,1000万客户,工商银行6亿客户,他们是一个重量级吗?转型可以用同一套方法论吗?绝对不行。


创新,客户是创新的起点,有了客户才能做创新,首先我认为小改进不能称为创新,创新必须要走量,怎么才能走量,就是宋总刚才提供的组织架构调整。


生态和客户是什么关系?生态是客户对产品的认同,和总公司对子公司整合的能力。


品牌是客户对你的认可。客户是基础,创新取决于客户的起点,生态取决于客户和产品的协同,品牌恰恰是客户对公司的认可,这就是一家企业四大提升的底层逻辑。


风险和客户是什么关系?传统的风控,在国内和国际上有千年的历史,从当铺开始一直到巴塞尔协议,风险的不确定性是可以预测的,所以才有一个职业是风险管理。

其次,传统的风险管理都是用流程管住风险,一家银行的风险管理分为贷前、贷中、贷后。巴塞尔协议,靠资本来抵补风险。但是资本抵补不了流动性风险。从传统风控到智能风控,传统风控认为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智能风控是风险、利润、客户三者的最优化。

我们给银行做一笔业务,相当于给银行引入了一个客户、一笔业务、一个风险。这是一个线性最优化的问题,而这三点只是因素之一,更重要的一点是银保监会对银行的各种约束,如果它能把这个量化出来,那么这个最优化的模型就会非常厉害。



客户与智能风控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呢?智能风控,例如:台下坐着的小孩是我北大的师弟,我把他招聘过来。他到我们银行时做的第一个模型在数学上非常厉害,但是我知道这个模型是不可能放贷款的,因为数学角度看太完美了,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后来经过成长,他逐渐理解了要做的不是模型,要放的是每笔贷款,这是两年之后的他。到现在是第四年了,他对风险的理解是,做的模型是为了给银行建立两个体系,一个是风险的主标尺,一个是客户的主标尺。这两个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评级有什么关系,风险来自于两个方面,债项级的风险和客户级的风险。


我们的模型体系就是为银行战略做服务的,客户的主标尺,把银行客户从上到下排一下,哪个产品的客户好、哪个产品的客户坏,银行你们有没有辨别过客户的好坏之分,商用房的客户好、还是住宅类的客户好?不好比较。信用卡的客户好,还是蚂蚁借呗的客户好,算出来会让人大吃一惊。



以前新客户来了我们会给奖励,但现在面临新的问题——流量枯竭,客户下沉,产品同质化。现在市场上的客户基本可分为以入口为王和以内容为王。我们获客要从传统的线下获客到数字化获客,批量营销、实时营销、裂变式营销。


举个例子,批量营销技术使我们实现了批量化,以前是一个人对一个人,技术实现批量化。实时营销,比如我今天刚到上海就收到了一条微信,“欢迎你来到上海机场,使用XXX信用卡满100减30”。实时营销对科技的要求非常高。裂变式营销,即找到一个人,对他周围的所有人都能做营销,这是一个网络图谱和聚类。



第二,客户画像,数据如何赋能:


即博弈论和降维打击。主动获客和被动获客之间的关系就是降维打击。博弈论是讲两个技术之间的此消彼涨,技术的迭代使得上一代技术对下一代技术呈现降维打击。做风控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挖黑,还要挖白。


做风控在什么时候能挖白?比如我在贷中监控的时候放100亿的贷款,当成本有利润的时候就不是成本了。我贷中监控的时候做客户画像,因为它很便宜,贷中的时候可以10万一笔,可以给它一周时间去做金融画像。



我认为整个的体系,就是客户画像、产品画像、触达画像,形成了画像的三体系,再加上一个反馈镜像,我把这个方法论称为四像合一,很多模型的迭代是在反馈镜像的时候出现的。


下面讲讲我们的合作,首先是业务部门提出的几个要求:资产总量提升、结构优化、粘合度提升、流失率降低。把内部的数据总结起来,像刚才宋总说的,要打通数据孤岛,有一些咨询公司认为银行不注重数据资产,才形成的数据孤岛。



我认为他们被知识蒙蔽了双眼,是因为我们不懂数据资产所以不注重数据价值吗?如果把零售的数据给信用卡,或是把信用卡的数据给零售,再看不同行业的老总会给出什么评价。我们信托没有把数据当数据资产,而是把数据当命。

第二,每次说数据孤岛的时候,人们都认为是科技部产生的数据孤岛。我管理科技部,可以拿U盘把这大量的数据拷到一块去,哪里存在数据孤岛?数据孤岛就是由刚才宋总所说的部门边界产生的。数据孤岛打通之后,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可以相互结合,外部数据价值很高,这是花钱买来的。同源数据的拉链,异源数据的匹配,模型层建完了,四像合一层。

基础层、主题层、汇总层,最后形成了客户画像。这是特征库建后,流水的数据,铁打的特征,如果一个客户画像,今天是好人、明天是坏人,今天是女的、明天是男的,这样业务员无法做业务,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特征库才能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这是我们做的模型体系,做完之后,我们的客户层基本包含了基本信息、生命周期、偏好、资产负债、客户交易、线上行为。我们做客户画像的时候觉得银行最好的数据究竟是什么,好多银行比较好的数据是没有入仓的。我们银行做客户画像最好的数据是信用卡的积分数据,但是信用卡积分数据不是管理数据和监管报送数据。


这是客户层面,在产品层面,产品和客户,哪些客户适合哪些产品?这是四像合一,客户、产品、渠道特征库,整合起来,客户画像如果是白名单就没用,关键是如何触达。


比如说我是一个司机,你用加油卡触达我,比用电影票触达我更合适。所有客户、所有银行在未来拼的是触达能力,它是四像合一中最关键的一项。

为什么Facebook和谷歌把白名单计划停止了?因为他们的触达能力已经扩大到全网了。这是一个实践案例,总行要做到底层数据统一、整体特诊体系建设和模型体系的建设,分行做到有特色。拿北上广做小微企业模型,放到某些省份一个准入的都没有,这个时候总行和分行就要有分工、有授权。



第三,案例分享:


这是一个简单的案例,我们某个分行的客户有很多,客户中我们认为可以转化的客户,比如说沉睡可转化的客户,可以转化到次优的客户、可以转化到VIP的客户有这么多,分布是底大头小。经过我们的营销触达之后,变成一个纺锤结构了,我们中间做了客户画像和触达能力。


我们在分行做实验时,必须说明总行的数据方法比分行的客户经理好,需要有数据证明,我们的客户画像就是比你人工选的好,我们拿一大批客户让分行先挑,分行挑25000,我们再在剩下的里面再挑25000,分行先挑的触达能力1%,我们后挑,我们触达能力是9%。


最后,我们做客户画像的时候要注意一个后发劣势,这一点我没有看到,但中小金融机构的后发劣势我却看到了。



我们学习工商银行的时候,往往只学习它的最表面、最容易出成果的地方,而忽略的数据的整合、科技的整合、算法的研究。


科技系统的建设是最容易的,花钱就可以,而科技系统之下是一套数据体系,需要和模型体系的建设打通到一块,这些才是最难学的。


我要讲的就是这么多,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客户   孤岛   心得体会   画像   分行   实录   模型   体系   风险   银行   数据   产品   中心   祝世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