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诉阿里巴巴都不是赢家,细说京东,亚马逊,阿里数据参考不同


中国电商行业发生了一件引人注目的大事。据京东集团于12月29日发布的声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京东诉阿里巴巴“二选一”案做出了一审判决,判决阿里巴巴向京东赔偿10亿元。这一判决结果无疑是对电商行业的一次重大震动。

据了解,“二选一”是指电商平台上商家只能选择一家电商平台作为销售渠道,不得同时与竞争对手进行合作。这一行为被认为违反了公平竞争原则,损害了消费者和商家的利益。在此案中,京东指控阿里巴巴强迫商家“二选一”,排挤竞争对手,维护自身市场地位。

经过审理,法院认为阿里巴巴确实存在“二选一”的行为,并且对京东等竞争对手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因此,法院判决阿里巴巴赔偿京东10亿元,以示惩罚。

对于这一判决结果,京东表示欢迎,认为这是对公平竞争的维护,同时也是对消费者的保护。京东方面表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商品。

阿里巴巴方面则表示将尊重法院的判决结果,并深刻反思自身的行为。阿里巴巴表示,将以此为契机,加强自律,推动电商行业的公平竞争和可持续发展。

此案的发生对于电商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一方面,“二选一”行为的存在不仅损害了竞争对手的利益,也影响了商家的自主选择权和消费者的利益。此次判决结果是对“二选一”行为的严厉打击,有利于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此案的发生也提醒了电商平台需要加强自律,遵守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电商平台应该尊重商家的选择权和消费者的利益,通过提升自身的服务和品质来赢得市场地位,而不是通过不正当手段来排挤竞争对手。

此外,此案的发生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电商行业垄断问题的关注。电商平台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然而,如果电商平台滥用市场地位,采取不正当手段排挤竞争对手,将会对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电商行业的监管和监督,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此次京东诉阿里巴巴“二选一”案的判决结果是对电商行业的一次重大震动。此案的发生提醒了电商平台需要加强自律,遵守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电商行业的监管和监督,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更加健康、公平、有序的电商行业未来的发展。

今昔对比,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十年前,阿里巴巴市值高达2500亿美元,而亚马逊市值仅为1300亿美元。
然而,十年后,阿里巴巴市值下滑至1900亿美元,而亚马逊市值飙升至1.58万亿美元。
在这个过程中,阿里巴巴曾经的辉煌如今已成过往云烟,而亚马逊也经历了从低谷到巅峰的逆袭。
这些变化不禁提醒我们:在商业竞争中,我们要学会尊重对手,尤其是那些曾经的弱者。
同时,我们更应该尊重客户,因为客户的需求和体验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从阿里巴巴的失败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小弟拼多多的成功之处,例如“仅退款”政策,这正是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和满足。

本质上就是,亚马逊和阿里巴巴对自己的定位是不一样的。亚马逊做的是B2C,意思是企业对消费者,他们搭建一个平台然后让商家和消费者自由交易,相当于中介的工作。而阿里则做的是B2B,意思是企业对企业,也是搭建一个平台,但是是服务于企业之间,促进企业间的合作、磋商和交易的。其实阿里巴巴和亚马逊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但是同为阿里系的淘宝天猫的性质就和亚马逊差不了多少了,要比较的话也就是,亚马逊相当于是一家超市,而淘宝相当于是一家菜市场。因为我们可以从马云的话里看出,阿里对于整个在线交易,干涉是不多的,没有自主产品,物流还被外包,阿里的所有精力都集中到了为卖家提供服务方面,所以他们有一套独有的生态系统。而亚马逊做的事情就很杂,既有自己的产品(Kindle),还有专属物流,也就是在自己的平台里给第三方卖家留了一席之地,角色可以理解为我们的京东。所以不管是阿里巴巴还是阿里系与亚马逊相比较,都有一定的不同点。想当初大家都对马云自建一体的道路产生了质疑,认为不复制亚马逊和eBay就是离经叛道。如今结果如何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只能说“世界上可不止一条成功的道路”。

亚马逊生态密封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看中美两国平台公司股价对比,会看得比较郁闷。
以亚马逊为对标,来讨论阿里的估值,会发现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商业模式、发展路径如此相似的平台,在估值上会有这么大差异?
其实亚马逊和阿里有很多类似之处,都是数字商业帝国。
但如果我们看一下两家企业的市值曲线,会觉得挺唏嘘:
2014年,阿里上市之后,市值一度比亚马逊高。
但到了2015年,亚马逊市值就超过阿里,2018年以后,亚马逊市值开始暴涨,截至2023年9月1日,亚马逊估值接近1.42万亿美金,是阿里市值(2365亿美元)的6倍。
所以,今天我们要问的问题是,
1. 阿里与亚马逊为什么市值差这么远?差在哪些地方?
2. 阿里能否复制亚马逊的股价增长曲线?
先看第一个问题,阿里和亚马逊的市值差异来自哪里?
从营收规模上看,亚马逊是阿里的3.5倍,净利润是3.4倍。
但你知道吗?如果按照GMV(也就是商业交易总额)来看,2020年阿里GMV高达11450亿美元,第二名亚马逊只有5750亿美元。
换句话说,阿里运营着世界上最庞大的电商市场,规模是亚马逊的2倍以上,但从中获取的收入和利润,却不到亚马逊的三分之一。
为什么?我的答案是:中美两国的电商生态决定了这种差异。
仔细想,美国电商生态是“一枝独秀”,亚马逊几乎是在无人区竞争。
亚马逊从做电商自营业务起步,和京东一样,它为了做好自营,长期投入巨资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建成了一个由配送中心、履行中心、储物柜中心、商店等组成的庞大物流网络。
接着,亚马逊从电商自营拓展到第三方业务,也没有遭遇太多狙击,因为美国电商生态中,第三方平台很少。
排名第二到第十的几乎都是自营平台,也就是俗称的独立站,比如像沃尔玛、Target、苹果这些传统商超和品牌的线上店。
在自营和第三方业务发展过程中,亚马逊形成了自己的电商服务系统,接着顺势开始发展云服务AWS,为其他厂商提供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服务。
在这一点上,真的非常佩服美国互联网企业的战略前瞻性和技术创新速度。
AWS从2006年开始布局,然后不断开拓技术边界,很快形成了遍布全球的云服务架构和网络。
到2021年底,AWS亚马逊云提供超过245种产品和服务,目前占全球云服务市场的32%,给公司贡献了3/4的利润。
云才是亚马逊妥妥的现金牛。
到这里,亚马逊完成了一个“(自营+第三方)电商业务-物流-电商服务云服务”的生态闭环:
自营和第三方业务为电商服务、物流和云服务提供了用户基本盘,同时也为企业的数字服务优化提供了海量数据,服务优化又吸引更多客户,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

你会发现,这个闭环非常完整,互为支持。而且闭环的四个环节上,亚马逊都没有太强大的竞争对手,尤其是电商业务和物流这两块,几乎是无人区霸总。只有在云服务上,目前微软的Azure追得比较凶,市场占有率22%,但距离AWS还有一个量级差异。所以,这是美国电商生态的现状:亚马逊一骑绝尘,高度垄断。

02 电商生态的不同

我们再来看中国的电商生态。阿里是中国电商领域的拓荒者。直到现在,阿里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第三方电商平台。所以在数字技术和平台治理方面,阿里确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说支付宝、营销工具直通车、即时沟通工具阿里旺旺等,都属于技术服务的产品。因为电商服务的需要,马云也是中国最早意识到“云业务”重要性的互联网大佬。阿里云从2009年开始布局,在2021年首次盈利。但阿里早期对自营业务,尤其是自有物流,没有下重注。但这其实和马云一直想做“marketmaker”(造市者)的初心和战略是一致的,所以留下了一块空白地带。随后京东在自营和物流这块空白地带强势崛起,目前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从2013年开始,阿里拼命补自营的短板:大力投入直营零售,拓展天猫超市、天猫国际,布局盒马、收购大润发……2020-2022年,阿里自营的营收占比从19%增长到30%。但自营电商对物流的依赖很大,即使阿里将四通一达整合进菜鸟,但能力还是比京东弱很多,很难撼动后者地位。即使到现在,阿里自营的规模也只有京东的1/3左右。你会发现:在“自营电商-物流-第三电商服务-云服务”这个循环体系中,阿里只占了一半,自营-物流这块江山被京东瓜分。这还不是全部,即使在自己最有优势的第三方业务这块,阿里还面临着拼多多、美团、抖音、快手、腾讯等的强势竞争。2015年的时候,淘宝、天猫占了国内电商市场75%的份额,到2021年,这个比例已经下降到了52%。这种激烈竞争的生态意味着什么?利润下降。在亚马逊开店,佣金率约为8%-15%,而在淘宝开店,不需要缴纳佣金,而天猫佣金率大概在0.3%至5%之间。相比之下,要比亚马逊低很多。亚马逊佣金,很大程度是FBA物流服务,但阿里因为没有自建物流,所以不具备服务能力,佣金也就上不去。这样看下来你就明白,美国平台监管确实是要抑制垄断,但中国平台们面对的是充分竞争市场,想拿到垄断利润,不是监管不让,而是竞争对手不让。目前在云服务这块,阿里云优势比较明显,占国内市场36%份额。但华为云追得很紧,腾讯云也有自己的基本盘。未来阿里云业务能否像AWS高速增长,可能是决定阿里股价的一个关键点。刚才说的是阿里面临激烈竞争,但说实话,中国的电商生态就是群雄争霸的江湖。比如说物流,尽管京东第一,但顺丰虎视眈眈,四通一达紧随其后,卷到让人害怕。想学亚马逊那样,利用物流优势收一大笔PRIME会员费,这种现象要发生在中国很难。


里巴巴距离亚马逊还有多远?

01 差异在哪里?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看中美两国平台公司股价对比,会看得比较郁闷。以亚马逊为对标,来讨论阿里的估值,会发现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商业模式、发展路径如此相似的平台,在估值上会有这么大差异?其实亚马逊和阿里有很多类似之处,都是数字商业帝国。但如果我们看一下两家企业的市值曲线,会觉得挺唏嘘:2014年,阿里上市之后,市值一度比亚马逊高。但到了2015年,亚马逊市值就超过阿里,2018年以后,亚马逊市值开始暴涨,截至2023年9月1日,亚马逊估值接近1.42万亿美金,是阿里市值(2365亿美元)的6倍。所以,今天我们要问的问题是,1. 阿里与亚马逊为什么市值差这么远?差在哪些地方?2. 阿里能否复制亚马逊的股价增长曲线?先看第一个问题,阿里和亚马逊的市值差异来自哪里?从营收规模上看,亚马逊是阿里的3.5倍,净利润是3.4倍。但你知道吗?如果按照GMV(也就是商业交易总额)来看,2020年阿里GMV高达11450亿美元,第二名亚马逊只有5750亿美元。换句话说,阿里运营着世界上最庞大的电商市场,规模是亚马逊的2倍以上,但从中获取的收入和利润,却不到亚马逊的三分之一。为什么?我的答案是:中美两国的电商生态决定了这种差异。仔细想,美国电商生态是“一枝独秀”,亚马逊几乎是在无人区竞争。亚马逊从做电商自营业务起步,和京东一样,它为了做好自营,长期投入巨资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建成了一个由配送中心、履行中心、储物柜中心、商店等组成的庞大物流网络。接着,亚马逊从电商自营拓展到第三方业务,也没有遭遇太多狙击,因为美国电商生态中,第三方平台很少。排名第二到第十的几乎都是自营平台,也就是俗称的独立站,比如像沃尔玛、Target、苹果这些传统商超和品牌的线上店。在自营和第三方业务发展过程中,亚马逊形成了自己的电商服务系统,接着顺势开始发展云服务AWS,为其他厂商提供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服务。在这一点上,真的非常佩服美国互联网企业的战略前瞻性和技术创新速度。AWS从2006年开始布局,然后不断开拓技术边界,很快形成了遍布全球的云服务架构和网络。到2021年底,AWS亚马逊云提供超过245种产品和服务,目前占全球云服务市场的32%,给公司贡献了3/4的利润。云才是亚马逊妥妥的现金牛。到这里,亚马逊完成了一个“(自营+第三方)电商业务-物流-电商服务云服务”的生态闭环:自营和第三方业务为电商服务、物流和云服务提供了用户基本盘,同时也为企业的数字服务优化提供了海量数据,服务优化又吸引更多客户,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

你会发现,这个闭环非常完整,互为支持。而且闭环的四个环节上,亚马逊都没有太强大的竞争对手,尤其是电商业务和物流这两块,几乎是无人区霸总。只有在云服务上,目前微软的Azure追得比较凶,市场占有率22%,但距离AWS还有一个量级差异。所以,这是美国电商生态的现状:亚马逊一骑绝尘,高度垄断。

02 电商生态的不同

我们再来看中国的电商生态。阿里是中国电商领域的拓荒者。直到现在,阿里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第三方电商平台。所以在数字技术和平台治理方面,阿里确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说支付宝、营销工具直通车、即时沟通工具阿里旺旺等,都属于技术服务的产品。因为电商服务的需要,马云也是中国最早意识到“云业务”重要性的互联网大佬。阿里云从2009年开始布局,在2021年首次盈利。但阿里早期对自营业务,尤其是自有物流,没有下重注。但这其实和马云一直想做“marketmaker”(造市者)的初心和战略是一致的,所以留下了一块空白地带。随后京东在自营和物流这块空白地带强势崛起,目前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从2013年开始,阿里拼命补自营的短板:大力投入直营零售,拓展天猫超市、天猫国际,布局盒马、收购大润发……2020-2022年,阿里自营的营收占比从19%增长到30%。但自营电商对物流的依赖很大,即使阿里将四通一达整合进菜鸟,但能力还是比京东弱很多,很难撼动后者地位。即使到现在,阿里自营的规模也只有京东的1/3左右。你会发现:在“自营电商-物流-第三电商服务-云服务”这个循环体系中,阿里只占了一半,自营-物流这块江山被京东瓜分。这还不是全部,即使在自己最有优势的第三方业务这块,阿里还面临着拼多多、美团、抖音、快手、腾讯等的强势竞争。2015年的时候,淘宝、天猫占了国内电商市场75%的份额,到2021年,这个比例已经下降到了52%。这种激烈竞争的生态意味着什么?利润下降。在亚马逊开店,佣金率约为8%-15%,而在淘宝开店,不需要缴纳佣金,而天猫佣金率大概在0.3%至5%之间。相比之下,要比亚马逊低很多。亚马逊佣金,很大程度是FBA物流服务,但阿里因为没有自建物流,所以不具备服务能力,佣金也就上不去。这样看下来你就明白,美国平台监管确实是要抑制垄断,但中国平台们面对的是充分竞争市场,想拿到垄断利润,不是监管不让,而是竞争对手不让。目前在云服务这块,阿里云优势比较明显,占国内市场36%份额。但华为云追得很紧,腾讯云也有自己的基本盘。未来阿里云业务能否像AWS高速增长,可能是决定阿里股价的一个关键点。刚才说的是阿里面临激烈竞争,但说实话,中国的电商生态就是群雄争霸的江湖。比如说物流,尽管京东第一,但顺丰虎视眈眈,四通一达紧随其后,卷到让人害怕。想学亚马逊那样,利用物流优势收一大笔PRIME会员费,这种现象要发生在中国很难。

参考亚马逊飞轮模型,亚马逊PRIME是提升客户体验,用体验提高流量,再规模换利润,而不是一开始就是为了赚钱的业务。还有自营业务,京东虽然领先,但阿里、美团都有自己的基本盘,这两年借着视频直播兴起,品牌自营也上得很快,都是绝对的卷王之王。橘在淮南则为橘,橘到淮北则为枳,土壤不一样,结出的商业之果完全不同。从外部看,似乎如此。但是,淘宝的中间商模式其实更像美国的ebay,而不是亚马逊,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中小商家数量众多,供应比eBay充足,这块的红利中国比美国多。

从内部看,双方的战略(创新和模仿)和组织能力(构建者与服从)也不一样。分析到这里的时候,你就知道,为什么说阿里和亚马逊的市值差异,其实是中美电商生态的差异。美国电商生态中,亚马逊形成了电商-云-物流的商业闭环,能依靠垄断地位收取高额佣金和服务费。而阿里身处充分竞争的中国电商生态,又缺乏物流和自营支持,很难收取高额费用,这是商业环境带来的利润差异。另外,美国企业确实在数字技术上有前瞻性,研发能力也很强。AWS成为亚马逊的第二增长曲线,除了前期电商的积累,也离不开它极强的研发能力。

03 阿里距离亚马逊有多远?

这里其实要多说一句:有时候商业模式不是“选择题”,而是被选题。比如阿里当年没有在物流上下重注,回头看显然是个缺憾。但仔细想,中国的电商、物流一直是强敌环伺,京东直到今天,盈利能力都不行。所以当年,以轻资产、纯平台型业务为主打的阿里,再拖一块不赚钱的重资产业务,能否活下来都可能是个问题。事后总结最优路径总是容易的,但事前决策其实只有一个目标:活下来。中国的平台们其实都是在激烈竞争中活下来的结果。再回到一个更俗气更现实的问题,阿里股价距离亚马逊有多远?可以从今天的分析逻辑里得到一些启示:1. 目前来看,阿里最有希望获得第二增长曲线的,还是云业务。如果阿里能在这一块加速,股价跑出一波新高不是没有希望。2. 目前阿里估值偏低。截至当下,亚马逊市值是阿里市值的6倍。假设都没有额外的风险事件或者超常规的创新增长,根据对财务数据的分析,从营收、利润、货币化率几个指标来看,亚马逊市值是阿里市值的3-3.5倍算合理范畴。总的来说,阿里和亚马逊股价的差异,不是政治政策风险的差异,而是两国电商生态的差异。亚马逊几乎独占美国电商市场,形成闭环,获取垄断利润;而阿里处于步步惊心的中国电商江湖,需要不断以价廉物美的服务留住客户,否则客户时刻都可能“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论物美比不上京东,论价廉比不上拼多多,淘宝未来非常凶险。阿里能否复制亚马逊的股价增长曲线,得依赖以云服务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能力输出。云,作为华为已经在国内看上的市场,这条路看起来还比较遥远。04 思考:竞争与创新前文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1.阿里和亚马逊股价差异背后,是中美两国不同的电商生态,中国市场竞争更激烈。2.云业务是阿里股价未来能否追赶亚马逊的关键板块。3.从当下的财务数据看,阿里股价目前处于估值低位。那么,从宏观角度,这意味什么?对于中国平台来说,中美两国电商生态的差异,当然意味着激烈竞争和比美国平台低的利润。比如像拼多多出海,TikTok的成功,还有SHEIN这些跨境电商目前的处境,这些现象和中国电商生态有什么关系吗?阿里巴巴想要追赶亚马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为各自的生态位不同,就决定了各自的优势和重心的不同。阿里巴巴处于一个不断竞争的环境中,稍不留意,就可能会被后来者赶超,而亚马逊目前处于绝对的王者地位,他不用顾忌别人来模仿,他只顾自己去不断创新,定义属于自己的道路。所以竞争比拼的不仅仅是自身的实力,还比拼的是竞争环境的友好程度。关于亚马逊和阿里,虽然国内外环境不同,但是两者有一个很大的区别,亚马逊是商业模式或者产品的创造者,而阿里更多的是模仿者。如果看不清背后的资源禀赋,一味走别人走过的路,很有可能陷入“创新者的窘境”。就像刘强东说犹太人跟中国人做生意的区别,说在一个十字路口,一个犹太人开了一家加油站,第二个犹太人就会选择开一家超市,第三个就选择开一家餐馆,第四个就开一家旅店,这样在这个路口就大家都有钱赚。而换成中国人,第一个开了一家加油站,第二个看到开加油站生意那么好,就也开了一家加油站,第三第四个都进来开加油站,结果这个路口就有了四家加油站,大家相互竞争,最后搞得利润都很低,这只能说是大环境的悲剧。不过换个角度来看,商业竞争是一种弱肉强食的游戏,这种电商平台的群雄争霸对于老百姓来讲是一件好事,因为竞争会催化出更优质、更实惠的服务,对电商平台这一产业来讲也是好事。没有垄断才不会死于安乐,生存的压力会推动企业自我革命,最终活下来的必然是兼具技术、效率和战略眼光的王者。国外创新能力强,中国迭代速度快。中国企业能在那么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一般都是有很强的韧性,生命力顽强,就像打不死的小强。那在这样的环境下锻炼出来的核心竞争力,一旦跑到国际市场上去的话,那岂不是应该如入无人之境?从宏观角度,这意味着在平台出海时,中国平台的优势在于面对各种突发情况和风险,更具有适应性和抗压性。劣势在于专注于竞争和占据市场,忽视了海外的法律法规、风土人情和自身的创新研发。所以中国的平台,还是要放大格局,拥有国际视角,多多想方设法做全球的生意,而不是只在这一片土地上内卷。相较国内较为饱和的市场,外贸电商显然是更好的选择。出海的企业成功案例也越来越多,tiktok、米哈游、temu、虾皮。拼多多、阿里等电商平台逐步向海外拓展,背后有国内强大的制造业为支撑。在国内和国际双循环的国家贸易发展大背景下,中国的电商平台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激烈的竞争必将孕育出新时代的最强王者。

营收收入来自哪个地区,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公司业务的国际化情况。同样,三家电商都在努力往海外扩展,亚马逊目前跑的最快,国际电商业务已经占到了其应收大约三成到四成。阿里的国际电商业务接近一成,但还没有超过,这也再一次说明了国际化转型也同样是个漫长的时间。京东此前没有任何国际业务,但在最近的京东家电大会上,京东表示今年将会开始国际化业务。


股价


好了,上面说了非常多关于三家公司的财务情况,投资人又怎么看?

股价的变动就最能反映市场对公司的认可程度了,他们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如何?


从市值上看,亚马逊的盘子最大,京东最小。能看到亚马逊的市值在这几年飙升得非常腻害,阿里跟它还有一定距离,似乎从变动上来说差异却没那么大。


虽然从上面的情况看,阿里的利润率明显比亚马逊和京东都要高,但这一年以来,股价涨幅最大的还是亚马逊,涨幅约为50%,阿里涨约40%,京东则不到20%。这有可能是因为亚马逊云服务的高速增长,同时考虑到三者都是在美国市场上市,也有可能亚马逊拥有一定的主场优势,当地投资者更能切身感受到亚马逊的价值。

阿里、京东、亚马逊,若要提起如今在美股市场或者中国电商市场上,还能睥睨驰骋的,大概只剩下这三家了。


阿里、京东、亚马逊,若要提起如今在美股市场或者中国电商市场上,还能睥睨驰骋的,大概只剩下这三家了。

亚马逊是世界电商市场的王者,来到中国市场却有点不敌本土对手,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不到1%。在中国,阿里以C2C模式崛起,却没想到后来起来了一个自营起家的京东说要跟自己展开商超之战。如今,不少人认为电商已经到顶,几家都不约而同开始布局线下,战场已经不止停在线上。

如今,三家都陆续发了财报,2016年的业绩已经悉数公开,我们趁此当口对比一下几家的财务情况和业务对此,还有因为模式不同而带来的毛利率的差异。(由于阿里的财年在上一自然年的第二季度开始,本文中如无专门提及,均统一为自然年。)


体量


首先,营收大概是最能反映一家公司体量的指标,从此来看,国内的两家电商对比起亚马逊无疑是小巫见大巫,亚马逊的营收甚至超过另外两者之和。

不过亚马逊毕竟是其中发展历史最久远的,亚马逊成立于1995年,而另外两者都是1998年才创立。从增速上看,最老牌的亚马逊就成了最慢了,另外两者则是在你追我赶。


盈利情况:自营利润空间薄


接下来是毛利率,最能反映某家公司所做的生意的赚钱程度,一般同一行业相对接近,同一企业只要主营业务变化不大,毛利率相对比较稳定。由于目前,三家公司的电商收入,依然是占到总营收的九成左右,因此三家公司的毛利率也主要反映的三者电商模式的差异。


从毛利率可以看出来,只做平台的阿里毛利率是最高的,超过60%,盈利模式以收取手续费和广告展示费。

京东绝大部分上以自营为主,主要盈利模式是赚取利差,毛利率是最低的,只有10-20%左右,据京东最新一季财报,2016年第四季度的净收入为116亿美元,服务及其他业务的收入(主要来自电子商务平台业务)收入11亿美元,占比不到一成。有媒体也曾经分析过,京东自营业务机会不赚钱,而第三方平台业务则利润率不低。

亚马逊则是以自营起家,但据公司表示,2015年,第三方卖家已经占到了亚马逊商品总销量的45%以上,而且亚马逊的盈利模式广告之外,还有为第三方卖家提供履单服务的收费(FBA,Fulfilled by Amazon)。

至于在净利润方面,阿里完全无论是从绝对值还是比率方面,都完全碾压另外两家。这可能跟亚马逊不断进行海外扩张有关,而阿里把不少赔钱的业务都已经独立开去了。据36氪此前分析,亚马逊的电商业务除了在北美之外,其他地方目前仍处于投入阶段,还在亏损。


当然,平台模式虽然赚钱,但也更容易衍生假货问题。这也是阿里一直被美国投资者诟病的问题之一,亚马逊第三方卖家业务同样被当地用户吐槽假货太多。


员工人数


同样,因为模式的不同,亚马逊和京东的自营模式相较于阿里的平台模式更重,截止上一财年年末,亚马逊的员工总数接近35万人。京东的员工总人数为11万,其中,快递员超过8万。阿里的职工人数最少,仅有约4万人。


京东既是啊里的替代品,也是阿里巴巴的补充,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永远的利益最大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3

标签:亚马逊   阿里巴巴   阿里   市值   赢家   中国   生态   物流   业务   数据   市场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