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海信2023年出口额近1.1亿美元

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2023年最后一个工作日,贵阳海信工业园的3号仓库一片繁忙,工人正驾驶着拖车将一个个装满电视机的货箱拖入海运柜,准备发往日本。随着这批电视机产品的发出,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今年出口日本的60万台液晶电视全部完成。

在贵阳发展20多年,贵阳海信已成为西南地区电视行业龙头企业。即便如此,两年前公司也还未涉足海外业务。海信集团全球有6大生产基地,国外基地在墨西哥、南非和欧洲,国内基地在青岛、江门和贵阳。根据6个基地的分工,贵阳海信的定位是面向西南地区,生产内销产品,出口业务则放在珠三角沿岸的广东江门。

这两年,贵阳抢抓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建设契机,加快拓宽开放通道,培育开放主体,建强开放平台,优化开放环境,将外向型经济作为推动工业倍增的重要一环推进。体量不断扩大的贵阳海信,也迫切希望打破只能生产内销产品的现状,想通过内销外销“双引擎”引领做大增量。贵阳市委市政府积极支持企业这步“棋”,并予以政策引导和专项支持。2021年,海信集团迅速调整布局,将部分海外业务从江门转移到贵阳。

“就出口便利度而言,临江临海的江门更具吸引力,但综合制造成本来看,贵阳有着独特优势。”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震介绍,贵阳人力成本相较更低,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贵阳凉爽的气候环境,也能节约能源能耗,缩减制造成本,“广东一年有10个月需要开空调降温,能源能耗高,制造成本高,而贵阳大部分时间无需开空调,降低了企业单位时间的制造成本。”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建设,贵阳对外开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不断完善的开放通道也在提高企业“出海”的便捷度。

张震说,“贵阳造”电视要叩开日本这个“家电王国”的大门并不容易,其对产品品质要求极其苛刻。为了提升产品质量,在实现自动化、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贵阳海信持续打造“智慧工厂”,产品需层层“闯关”才能达到质量标准。行业领先的制造能力和过硬的产品质量,成为贵阳海信顺利出海的“通行证”。

产能提升、品质过关,但还有一个横在贵阳海信眼前的难题:配套成本高。与发达地区相比,高效协同的配套服务是贵阳致力于补齐的短板,贵阳各级政府部门积极携手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2022年,贵阳经开区联合贵阳海信引进3家配套企业,贵阳海信所需的光学膜片及背板、主板等产品已实现就近配套。

“促进配套企业与主机企业就近合作、高效配套,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正是我们开展产业链招商的目的所在。”贵阳经开区投资促进和商务局局长谢明丽介绍,贵阳经开区投资促进和商务局将继续聚焦企业签约、落地全过程做好“贵人服务”,持续与贵阳海信等主机厂联手,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环节,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全产业链思维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

“以前,公司为贵阳海信配套要跨越2000多公里从青岛总部运过来,运输时间少则3天、多则5天,过程不可控,配套成本高。”青岛卓英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付金星坦言,就近配套不仅降低了双方配套成本,也更方便质量把控。去年落地后,贵阳卓英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就实现了电视背板和光学膜片的本地生产,2023年完成产值9300多万元。

贵阳海信2023年电视机产量达到了330万台,产值达80亿元,其中,出口数量约占全年产量的近五分之一,全年出口额接近1.1亿美元。自2021年开始做出口业务以来,贵阳海信已累计出口150万台液晶电视。张震说,在全球彩电产业新格局形成的当下,“贵阳造”电视搭乘海信集团这艘“大船”,已参与到全球电视产业布局中。

记者 黄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海信   贵阳   西南地区   江门   青岛   日本   产业链   出口额   成本   美元   电视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