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让一个广东人教你祛湿

极物君语:


广东人祛湿秘笈:左凉茶右靓汤,糖水心里放。


“讲到安慰人,上海人就做得好很多,你说自己感觉有点累了,他们会说你需要一些属于自己的moment,然后开始讲述他们在新西兰海边发呆,在伦敦喂鸽子,在澳洲潜水,获得了心灵的力量。但是你和广东人说自己累,他们只会说你湿气重。”


广东人回南天的梗,总是像回南天一样,永远如期而至。


广东年轻人为了祛湿,甚至还发明出了融合冰美式和凉茶的“冰广式”,但要是被家里的妈妈知道了他们喝冰凉茶,肯定又要挨一顿打。

图片2 IC


作为全国最会养生的广东人,最讲究药食同源,煲汤、喝凉茶、吃糖水,他们有边吃美食边祛湿的智慧。


所以,如果你要请教一个广东人怎么祛湿,你最好搬好板凳,因为他大概能掏出一本家传秘籍,跟你讲上一日一夜。

图片 点点的甜甜



外省人听完会一脸懵逼的“湿”是什么意思?


“湿”,其实指的是一种亚健康的状态。上班族春困缠身、忍不住“钓鱼”,深夜就地emo……这些全都指向湿气。


“春祛湿,夏散火,秋润燥,冬进补”,在爱汤如命的广东人眼里,来一碗靓汤,就足以应对一年四季的养身需求,而祛湿,是春季回南天煲汤的绝对主旋律。

图片 喵喵的小不点


幸运的广州人,可以原地收获到春季限定祛湿汤料——“市花”木棉花。


从中医的角度看,木棉花味甘、淡,性凉,有助“健脾祛湿、清热解毒”。于是,每到春暖花开,就能看到街坊邻居绕着木棉树打转转,寻思着捡些木棉花回家,共谋祛湿大业。


有了木棉,再挑只至少养足一年的肥美老鸭,就能凑出木棉老鸭汤,春季祛湿汤的最优解之一。木棉汤汁一相逢,木棉花爽中带韧,细品甘甜,老鸭脂香的丰腴,则因木棉而变得清爽,热热一碗下肚,便胜却春困无数。


回南天湿气正盛,“祛湿双骄”赤小豆和白扁豆同样受广东人喜爱。


按中医说法,赤小豆“祛湿利水”,扁豆“健脾化湿”,他俩因而在众多祛湿汤谱里反复露脸。不过,论起最经典的配伍,还得是加了一尾肥美的红白鲫鱼汤。


春季正当造的鲫鱼煎得微黄,赤小豆和白扁豆又以粉糯醇香激发出鱼肉的清甜鲜美。连喝数碗,五脏六腑润得通通透透。


在粤东地区,还有一些区域限定的祛湿汤谱,比如用上了“野生树根”的五指毛桃煲猪骨,是无数广东客家人的心头好。


“健脾补虚,行气利湿”的五指毛桃,竟有一股意想不到的椰奶香味,令人忘记它作为中草药的本分。和肥美的猪骨一起煲汤,只需要一点薄盐,汤头就已鲜美无比、奶香醇厚。


“落班,早啲翻嚟饮汤(下班,早点回来喝汤)”,早早察知到湿气来袭的广东爸妈们,用一煲煲浓浓的爱,一句短短关切,为全家支起了抵御春季湿邪的大伞。



广东人笃信,小病小痛,饮杯凉茶就能解决,春季祛湿?更是不在话下。


省外的孩子,或许已经通过金罐或红罐的“凉茶”,浅浅领略过凉茶的滋味。


但他们未必知道,凉茶的凉,不是指温度凉而是药性“凉"。广东的凉茶的真正姿态,也并不总是甘甜的饮料。更多的时候,往往是能“祛湿”与“下火”两全其美的苦口良药。


丨祛湿基本款:罗汉果五花茶


罗汉果的前缀,至少确保了凉茶和甘甜口感的若即若离。


凑近细嗅金银花、葛花、槐花、鸡蛋花、木棉花的先苦后甘混在一起,略有诗意,还倒能饮得心平气和。


丨祛湿进阶:廿四味


茶如其名,它由冬桑叶、银花藤、鱼腥草、枇杷叶、金钱草、淡竹叶等二十四味中草药熬制而成。也许有人留意到了,就连“黑暗料理”折耳根(鱼腥草)也被降服、为祛湿大计服务,这茶的效(味)力(道),可想而知。


端着一碗廿四味,当年老妈半威逼地讲着“凉茶一点都不苦!快喝”的场景,开始在广东人脑海里闪回。


但一把年纪的当下,已经没有了哭闹抵抗的余地,只好皱着眉头、一口饮尽。


直至数十秒后,舌头上开始有了淡淡回甘,拧成一团的眉头才舒展开来。苦茶入喉虽感怀,惟愿湿气不再来。



善吃又善养身的广东人,将祛湿的叙事主旨贯穿了餐前、餐中、餐后的每一个环节,就连吃甜品,也要顺道埋下祛湿养身的草蛇灰线。


丨龟苓膏之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饮完苦上天的广东凉茶,附赠的果丹皮还不能将情绪安抚,妈妈买来的那碗甜甜的龟苓膏,才称得上回魂的灵药。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的土茯苓与金银花、甘草等熬煮出来的药汤,风味还是凉茶“本茶”。

图片 图虫创意


“凉血润燥”的乌龟腹甲熬煮之后,会析出黑乎乎的胶原,与土茯苓与金银花混合、冷冻之后,膏体的抖动昭示着爽滑的口感。再以一勺炼奶或蜂蜜浇下,中草药们便完成了向甜品的蜕变。


孩子吃着欢快,妈妈给祛湿加码,凉茶铺深藏功与名,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图片 图虫创意


丨银杏腐竹薏米糖水之薏米:“健脾益胃,清热利湿”


《舌尖上的中国》里,有位女婿第一次上门做客,结果广东媳妇和老丈人端出一碗银杏腐竹薏米糖水,把他吓得不轻。


因为银杏粤语叫做“白果”,而“食白果”又意指“没结果、一场空”。女方家里要是端出这碗“闭门糖水”,那很可能就是一拍两散的结局了。


做这道糖水,绝不会是临时起意。

图片1 陈桥桥

图片2 我是juju


腐竹,要事先浸软至少半小时,更好释放胶质;薏米、白果,同步先煲半小时到熟透,再加入腐竹、冰糖、熟鸡蛋熬煮。如果是看了女婿的表现不满意才当场准备材料,未免有些大费周章。


白果“敛肺定喘、除湿止浊”,薏米“健脾益胃,清热利湿”,腐竹又用绵滑细腻口感将甘甜串联。忐忑着一碗喝完,到底是认可关怀,还是要说拜拜?最终解释权,还是在嘴边不露笑意的丈人手中。

图片1 熊北鼻


丨陈皮红豆沙之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陈皮红豆沙称得上是人见人爱的粤式糖水,即使是酒足饭饱之后,也不会有人拒绝甜美的收尾。


这糖水的点睛之笔——陈皮,要历经至少三年的反复的晾晒、陈化之后,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它干而不涸、光泽透亮的存在本身,便足以成为岭南人对抗湿气的精神图腾。


小火耐心的熬煮,使坚硬的红豆与水融为一体,变得绵绵沙沙;一片陈皮的加入,既带来了淡淡的橘香,又勾出红豆的甜美,令人唇齿留香,一尝就惊艳。



聊到广东人祛湿的话题,四川同事似乎很有发言权:“要祛湿,吃辣椒不就好了?”


对,但不全对。广东的“湿”与四川的“湿”,并不能简单地归作同一种。


四川,地势低洼且四面环山,加上江水澎湃,终年雾锁,晒太阳少得人要发霉……


少了阳气,人体所承受的“阴湿”更难散除。燥热如火的辣椒,正好能为他们的饮食带来平衡。于是乎,才有麻辣火锅从重庆山脚红火到山尖,花椒辣椒畅爽组合横行四川。

图片 图虫创意


“而广东人体内的湿,不是‘阴湿’,而是‘湿热’。”


春夏季节,南海吹来了湿润而和煦的海风。怎料因为吹得太过温柔,到了广东北部的丘陵地带(南岭),竟然爬不过去,一度滞留。


南岭见了,劝说湿气:“来都来了,干脆就不走了吧!“就这样,湿气常年盘踞在广东上空,和本就炎热的天气一起,给广东人蒸起了24小时的免费桑拿,直至秋冬季节北风刮来,这“湿热双煞”才算作罢。

图片 Abe是个简称


回首一看,广东人与难缠的湿热双煞,一打就是几千年。


史籍里面,三番五次地cue到过岭南湿热的恐怖:


《素问·异法方宜论》:“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

《太平圣惠方》:“岭南土地卑湿,气候不同,夏则炎毒郁蒸,冬则温暖无雪,风湿之气易于伤人。”

《史记·南越列传》:“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


就连身强体壮的兵哥来了,都承受不住当时的岭南湿热“瘴气”,一辈子住在这里的广东人,又承受着何等的折磨?

图片 图虫创意


东晋医药学家葛洪看了心疼,便结合百姓在长年抗湿热的积累经验、埋头研究起岭南各种湿病医药。最后贡献出的《肘后备急方》,为广东人抗湿打下了根基理论。


再加上后来的《本草备要》《生草药性备要》《广东通志》……一点一滴地,广东人对食材、药材的认知体系构建起来,慢慢融入了饮食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在父母们的耳濡目染间,刻进了每个广东仔女的DNA。


“祛湿”,是广东人与一种与自然和解的尝试。代代相传的汤羹茶水,撑起了广东人在华南大地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


望你读懂广东人发自肺腑的关切:“你可能是湿气重了,祛祛湿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凉茶   广东人   薏米   腐竹   木棉花   湿气   湿热   糖水   广东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