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马寅初没有提出人口论,没有实施计划生育,如今中国会怎样?

2022年,中国人口一年就减少了一个县的人口。

面对人口的负增长,不仅有人问道,如果马寅初当年没有提出人口论,没有计划生育,现在的中国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象?结果会不一样吗?

出生率减少

在我国大多数人的观念中,人口数量一直稳居全球首位,这种庞大的人口规模似乎已经成为了中国的象征。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能看到人山人海的景象。看风景往往要先看人,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以泰山为例,其山路长达14公里,但游客的数量却能从山脚一直延伸至山顶,这种庞大的人口规模甚至已经成为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计划生育成了80、90后的专属的一段记忆,但转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在2022年,尽管中国的总人口已达到了惊人的14亿,但从这一年开始,我国的人口发展出现了一次划时代的大转变,那就是人口从正增长转为负增长。

这标志着我国人口总量开始出现下滑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该年度的出生人口为956万,而死亡人口却高达1041万,意味着一年之内我国的人口净减少了85万,这几乎相当于一个县的总人口数。

若排除1961年因严重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口下降,这次人口减少是新中国的历史上的第一次自然的人口减少。

可如果认为这种转变是2022年才显现出来的,就大错特错了。

人口数字的涨跌背后,出生率的影响不容忽视。尽管过去几年我国总人口持续增长,但自2016年起,新生儿的数量已经开始逐年减少。

以2017年为例,当年新生人口为1723万,而到了2018年,这一数字骤降至1523万,短短一年间减少了200万。

到了2022年,新生人口更是跌破了千万大关,而且还有继续下滑的趋势。

回想上世纪计划生育实施之前,我国每年新生儿数量长期保持在2000万以上,如今却减少了两倍多。

这一个个数字,可以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每年新出生的人口在不断的减少,而之前在生育高峰期降生的人们正在老去。

如果按照这个规律发展,每年的死亡人数会比出生人数越来越多,这也是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原因。

而一旦出现出生率降低的现象,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四个字: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

这一政策的提出,和我国一位名叫马寅初的人口学家息息相关,计划生育到底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

在清末民初的影视剧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个词汇:“4万万同胞”。这其实是指当时中国的人口大约为4亿。

而如今,我国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14亿,相较于那个时代,人口数量在短短100多年间增长了10亿。这10亿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现在美国总人口也才3亿多,相当于增加了三个美国的人口。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开始致力于建设自己的美好生活。在这个时期,工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劳动力成为了社会最需要的人才。

同时,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生育观念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人口数量迎来了快速增长的时期。

例如,在1961年到1970年的十年间,人口增加了1.68亿,而在1971-1980年的十年间,人口又增加了1.35亿。

也就是平均下来,每年我国的人口增长都超过1000万,人口的快速增加确实给建国初期国家的整体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助力,可人多了,自然而然的也产生了许多问题。

首先,就是资源的紧张,人均可分配的资源呢大大减少,人们的物质生活就很难得到保障,而且人多了势必要种更多的粮食。

那我国的发展就会被牢牢的锁死在农业上,这显然与我国实现工业化的目标背道而驰。

在这种情况下,实任北京大学校长的马寅初首先提出了人口论,他认为,人口的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要想实现经济的平衡发展和整体提升,就必须要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这个观点最初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和反对。

然而,鉴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放任人口无节制增长并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正因如此,计划生育政策应运而生,并于1982年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正式写入宪法。

计划生育政策提高了控制人口增长问题的重视程度,这也是为什么80、90后对计划生育如此熟悉,同时他们也是受此政策影响最大的两代人。

马寅初面对质疑时就曾提出,如果人口对此不加以干预,那么中国在50年后将有26亿人。

综合原因

那么,不禁有人就要问了,现在中国出现了新生人口持续走低的现象,就连总人口都开始下降,那这是不是就是计划生育带来的另一个影响?

为了探讨人口负增长的现象,首先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背后的原因。往往我们在讨论人口负增长时,只看到了数字的减少,却忽视了更为关键的老龄化问题。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当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时,这个国家就被认为是老龄化社会。

然而,让人惊讶的是,我国其实早在1999年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那一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已经高达1.3亿,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

更需要注意的是,出生率下降背后的深层原因,其实与不同经济环境下人们观念的转变息息相关。

在农耕社会时期,劳动力是每个家庭至关重要的资产。由于生产活动主要依赖人力,多一个家庭成员意味着能多一份劳动力,这也为重男轻女思想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

随着工业社会的来临,体力劳动逐渐被机器所取代,人们开始从事机器无法完成的脑力劳动。从经济角度来看,这使得对劳动力的需求有所降低。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制造业,并凭借低廉的劳动力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

21世纪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并逐渐向高端产业转型。这导致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整个国家层面来讲,医疗、养老等体系的不断完善,让我国人口的人均寿命得到显著提升,而对教育的重视和普及,也改变了人们生儿育女的传统观念。

所以,人口结构也是随着国情的改变而变化的,国情不一样,立足点就不一样,特别是我国人口基数本就很庞大,十年间,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将中国当前的人口问题归咎于计划生育,这显然是一种过于简单的想法。

实际上,人口问题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经济环境、社会发展以及人为干预等。

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变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一点在人口学家马寅初提出的人口论中得到了精妙的阐述,他的理论正是基于当时经济发展的趋势而构建的。

在当今世界,我国的经济实力已稳居全球第二,然而,人口问题依然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国庞大的内需市场,正是推动经济持续活力的源泉。

尽管科技发展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但人类作为消费的主导力量,依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口数量是保持经济繁荣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需求是推动生产的重要动力。只有保持一定数量的人口,才能确保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繁荣。

结语:

总的来说,经济是影响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只有经济发展,才能提高社会的整体保障水平,进而提高生育率,缓解老龄化问题。

目前出生率的降低,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趋势。这是经济质变的阵痛之一,但并非无法转圜。

历史是按照规律前进的,而非一成不变。

相信在所有中国人的奋斗下,复兴梦实现的那一天会越来越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人口论   计划生育   出生率   国会   劳动力   中国   人口   人口数量   我国   社会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