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给出皆大欢喜的最优解,继续进口波音客机,为C919“铺路”

中国或重新购买波音客机,只是权宜之计

在C919未形成气候之前,中方只能选择波音、空客其中的一种,或者将市场交由美国和欧洲公司“共享”。尽管此举可能迟滞中国大飞机的上市速度,但考虑到中国在该领域与美西方的差距,或只能被动接受现实。

航空业信息刊物《The Air Current气流》援引知情人话说,中方总体上同意继续进口波音公司生产的737MAX机型。

中国民航报发布的消息显示,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胡振江和美国波音公司的代表弗莱明就民航领域加强合作进行了深入交谈,并达成了部分合作。

对于中方而言,继续从美国引进波音客机实乃权宜之计。

一方面,737MAX的安全性饱受争议,中国或担心此举引发消费者的不满,毕竟谁也无法承担类似马航的事故。另一方面,在中欧关系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中方也得想办法平衡中欧、中美交往。

地缘因素应是中方不得不继续向美国波音公司敞开绿灯的主要原因。

值得一提:欧洲国家似乎并未因中方发出的善意,就对中国产品的进口施行税费减免。例如法国就对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区别对待,马克龙为激励本国车企创新,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唯独将中国电动车企排除在外。

可马克龙忘了,中方为了稳定中欧关系,于2022年7月斥资370亿美元,计划采购292架A320Neo喷气式客机。

“坐下来吃饭,站起来骂娘”,这个坏毛病在欧洲普遍存在。问题是,中国在宽体客机领域的选择十分有限,很难做到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还能对竞争对手构成制衡,如此中方就显得十分被动。

可能有网友就说了,大不了中方不再和空客或者波音打交道了,将市场握在自己的手中,中国人只坐C919。问题是,中国不是俄罗斯,中美、中欧还未脱钩,中方不能只顾着自己,而让美欧的公司喝西北风。

C919站稳脚跟还需时间

就此谈几点看法吧。

其一、中方会继续许以空客和波音市场,但一定会有所控制,给C919留足发展空间。

根据中国商飞发布的资讯,待产能完全铺开,其可年产150架C919机型和50架ARJ21机型。将带动上下游200家企业共同参与,创造至少20万个就业岗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约250万人通过波音提供的产业链直接就业。

如果估计准确的话,10年或者20年之后,中方一定会在大飞机领域站稳脚跟,届时可能将一众竞争对手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但在站稳脚跟之前,中方仍得想办法维系好和美欧“又斗又合,斗而不破”的平衡关系。

看到了吧,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想要做成一件事情非常困难。这也就解释了,为何美欧一再给中国制造麻烦,但北京始终未和对手撕破脸的原因所在。说白了,在自己未做大做强之前,就得保持低调,想办法和对手周旋。

中国在等待出手的最佳时机

其二、中国是有能力抢滩宽体客机领域的,只不过中方仍在等待出手的最佳时机。

例如,坊间就传言中国已经生产出了纯血统28纳米光刻机,但受地缘因素影响,暂时不便公开罢了。我们是否理解,C919其实具备了替换波音和空客的能力,只不过中方出于大局,不想过多刺激美和欧,从而让中国商飞暂时走隐秘路线。

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有目共睹,但凡某领域被中企扎堆,一定会将相关产品打成“白菜价”,届时美欧只能乖乖退出市场。高铁领域如此、盾构机领域如此,估计大飞机领域也逃不出这个魔咒。

由此可以联想,中方一定在等待最佳出手时机。

现在继续引进美欧大飞机,无非不想让彼此关系激化,下不了台。但中国崛起步伐势不可挡,我们深信总有一天,波音提供的250万个高薪就业岗位都会落入中国人手里。

强调一下:无论美国还是欧洲,都不会因为中国的善意举动而放弃对中国内政的干预。

源于竞争的排他性,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领域的博弈只会愈发的白热化。也就是说,波音公司不仅不会感恩中国对自己开放绿灯,反而会说服美国国会议员继续对中国施压。

大国的成长之路充满了波折和艰辛,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好在中方建立起了被联合国认定的200多个工业门类,坐稳了“世界工厂”的头号位置。主动权就在北京手里,看中方接下来如何构造破解美欧囚笼政策的反围剿战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波音   客机   中方   中欧   中美   皆大欢喜   脚跟   美国   中国   领域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