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美味打败假高分?在杭州越来越多人开始追捧“3.5分饭店”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邹宸 滕一韬 实习生 周紫嫣

平日出门吃饭,你会习惯打开点评软件,专挑评分高的饭店吃吗?

这两天,有关“评分低的饭店可能更好吃”的话题引起了网友热议。不少网友表示,自己现在去到蛮多高分网红餐厅却发现它们口味上没啥亮点,消费却偏高。反而是有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店,明明评分也就在3.5到4分之间,却蛮好吃的,性价比也高。

在被戏称为“美食荒漠”的杭州,是否也有这种现象呢?点评软件上的评分会不会影响食客们的选择?这两天,潮新闻记者随机走访了一些街头巷尾口碑还不错但评分不高的饭店。

高分店不香了?

涌入“3.5分饭店”的食客:不看分看性价比

在朝晖路的和平小区楼下,有一家开了近十年的台州小吃店麦子食府,主卖一些像麦饼、食饼筒、姜汁炖蛋这类的传统台州美食,是一些杭漂台州人的“白月光”,但是打开点评软件一看,整体评分只有3分多。

麦子食府。 潮新闻记者 邹宸 摄

走进店内,生意却蛮不错。正值早餐时间,店内的各个小档口都在忙碌着,不少大爷大妈,有一句没一句地和店员熟络地搭着话。

“给我来个猪肉灌蛋麦饼,再来碗麦虾,在这儿吃!”档口前,上班族小冯利落地点完了餐后找到老位置坐下。他告诉记者,自己是这家店的常客,就租住在对面小区。

“刚来这边时,对这附近也不熟悉,所以靠着点评软件摸索过,后面吃多了就知道哪些店合自己口味,就认准了吃了。”小冯说,“像这家店原本没看到推荐,只是刚好在家附近自己为了图方便偶然吃了一次,口味居然很不错,没想到自己打开软件一看评分却不高,挺反差的。”

“现在有些低分餐厅我也会去试一试,不好吃也就是一顿饭而已,踩雷就踩雷了,有啥关系。”小冯笑着说,现在自己也不那么考虑评分的高低了。“我看网上像我这样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了嘛,不能被软件‘绑架’了。”在小冯看来,毕竟大家的评价都是从主观出发,每个人的口味也不尽相同,有人图味道,有人图个心情。

如果说一定要有什么拿来参考,小冯表示,自己会参考饭店的开业年限,“如果这家店能在一个地方开好几年还不倒,那一定有它拿得出手的‘东西’。”

“我是土生土长的东北姑娘,打小就向往江南,所以趁着最近天气好来杭州旅游。”午餐时分,在萧山迎乐饭店独自一人坐在窗边用餐的小王告诉记者,虽然这家店只有3.8分,但是朋友点名推荐了它。“我第一次来,很想尝尝地道的杭帮菜。来之前点评软件上有点挑花了眼,索性求助了杭州本地的朋友。”

小王说,朋友告诉自己,好多“宝藏”饭店往往都低调地藏在巷子里。“她说很多店看着不起眼,其实是有着不需要营销的底气。美食荒漠或许只是杭州的一个网络热梗,就像我这次来,发现朋友讲得真的没错。”

中午时间,福源居的食客络绎不绝。 潮新闻记者 邹宸 摄

另一边,在外地游客拖着行李也要来吃的福缘居,即使是在工作日的中饭点,同样是人声鼎沸。

“这家店之前就来吃过,有几个特色菜蛮出名的,恰好朋友也嘴馋了所以我们决定工作日过来吃,人流量稍微少一点。”正在等位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如果是周末可能得排到一点多,“自己等不牢”。

“出门旅游可能点评软件用得多一点,在杭州平时都是朋友圈子里互相推荐。”王女士说,“感觉和身边朋友出来聚餐,都会考虑一下实际需求和综合性价比,而不是盲目追求那些网红餐厅,像这种街头的老店,口味有保证,氛围感又浓厚,更加亲民一些。”

谈及点评分数,王女士笑着说,这家店的分数应该是比较正常的,自己之前去过的一些高分餐厅,发现接近5的评分都是人为“要”出来的。

“他们会说送你一个菜,打个五星好评。有时候也不是多想占这个便宜,只是社恐年轻人很难拒绝服务员的热情,如果不是太离谱的味道都配合一下算了。因为有些店员会直接拿自己的手机去操作,也不用怎么费心想评价。”

“认真做菜,打磨口碑,不走捷径”

低分饭店们的红火生意经

在走访上述各家饭店的过程中,记者也和经营者们聊了聊,总体上他们这些店点评分数不高,很大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主打“口碑”,当下已经可以满足经营需要,不会特别在意网上的评价所带来的增益。

“认真做菜,打磨口碑,不走捷径。”这是杭州这些点评分数并不“漂亮”的地道小店们数年如一日安身立命的秘诀。

比如像屏风街上的迎乐饭店,还有建国南路的袁胖私房菜,他们做的都是老客生意,如今饭店每天都有几十乃至上百位的食客,他们之中,大多都是在附近生活或上班的回头客,或者是“口口相传”推荐过来的。

“点评软件我没有关注过,我们主要接待杭州本地的老客,做回头生意。”开了7年多的袁胖私房菜老板虞先生说,自己这家店年轻人占比不高,但是很多退了休的老年人喜欢往自己店里跑。

虞先生表示,自己虽然是90后,但是很多年轻老板喜欢的引流营销,自己却没尝试过。他坦言,从父辈这里接手后店的模式没有什么变动。

“一直是家厨模式,走得也是比较接地气的路线,所以比如一些软件的推流、团购活动自己之前也有了解,最终还是没有去尝试。”虞先生说,自家的店虽不敢说是味道特别好,但是起码“不踩坑”,“其实很多时候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便宜的团购真的亏本去做也不长久,那我宁可不参与,把菜的品控和分量保证好。”

袁胖私房菜内满座的食客们。 潮新闻记者 邹宸 摄

另一边,在湖滨商圈开了36年的天天旺饭店,由于地段的特殊性,做的则主要是游客生意。

老板娘骆女士说,尽管自己的店在点评软件上评分不高,但仍然有源源不断的游客上门打卡,偶尔还能遇上一些美食大咖。在店里,服务员会根据店里特色中肯地推荐菜色,有些时令菜价格也会提前讲,主打一个丰俭由人。

“曾经有尝试过和平台合作,给我们推流之类的,但这种商业运作太耗费精力,反而顾此失彼,还不如好好打磨菜品和口碑。”骆女士坦言。

骆女士经营36年的饭店。 潮新闻记者 邹宸/摄

对于点评软件的评分,福缘居的老板郭先生很有话说。

“以前挺在乎点评软件上的分,这几年不在乎了。前段时间还跌下4分了,也没上必吃榜了。”郭先生笑着说,自己是个耿直人,之前差评自己都会一条一条看过去,有时候遇上没道理的自己还要下场亲自怼。但很多时候是因为排长队引发的牢骚,他也觉得蛮委屈。

“很多人看来我这个老板挺有个性,喜欢的不喜欢的都有。但我只要饭店里做好菜,让大部分食客走进店里,拍拍肚子满意离开,就够了,不大可能做到100%满意度的。”有时候,碰到刚来的食客,郭老板还会饶有兴趣地给对方推荐菜。“其实做生意也是交朋友一样的。”

“有的人等不牢会选择打包,但其实我是不建议的,杭州菜有时候吃得就是那一口热乎气。”他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饭店   新闻记者   杭州   食客   店里   口味   美味   评分   点评   朋友   软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