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速一天营收15亿,却连年亏损?美国高速免费为何还能赚钱?

今天给大家科普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中美两国在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模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导致了完全不同的财务状况。

这其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和真相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先说说我国的高速公路。

这几年高铁、磁悬浮都已经日益普及,但公路运输仍然是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最大的一环。

数据显示,到2022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达到了17.71万公里,继续蝉联世界第一。

其中,仅2021年一年,我国新建和改建高速公路就达到了8861公里,这些高速公路连接起了大江南北,成为经济发展的命脉。

但是,在这惊人数字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我国高速公路的运营状况并不乐观。

你知道吗?这些看似“赚钱”的高速公路,实际上已经累计亏损了约6万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平均每公里高速公路目前背负着超过3000万元的亏空。

每年通过收费站收取的过路费约为1500亿元,但仍然填不上巨大的窟窿。

这数字之大,令人大跌眼镜,难道高速公路就是个无底洞?

其实并非如此。

数据显示,除个别偏远地区外,我国绝大多数高速公路的日均车流量已经达到或超过了设计容量的70%。

尤其一些大城市周边和沿海地区的高速,每日车流量数以万计,堪称“金矿”,可即便如此,它们还是在亏损。

58%的高速公路项目运营效益为负,14%处于基本收支平衡状态。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高速公路上有“黑洞”?还是官员中饱私囊?我们来分析原因。

首先,高速公路建设中,征地拆迁就是一个大头,仅沪蓉高速初期的征地费用就高达23亿元。

随着时代发展和法规完善,拆迁补偿标准有了很大提高,现在基本能确保被拆迁群众的利益。

以浙江某高铁项目为例,每亩可获补偿资金超过80万元,光“人”这一块支出,就令许多基建项目背负沉重包袱。

其次是工程量大,难度高,投入不菲,桥梁、隧道等建设都极为考验施工技术。

例如,武黄高速的定南山隧道,纯工程量就高达16亿元。

现在又提出了绿色环保的理念,要求使用新型的二氧化钛自洁水泥、阻燃型沥青等材料,这无疑也提高了成本。

监理、质检等过程也在消耗预算,即便局部签了包干代建合同,政府也需对全过程严格管控。

工人的待遇和安全保障更不能忽视。

再加上我国多山地区,地形复杂多变,贵阳至柳州的高速公路,76%的路段都设置在山区丘陵地带,最小曲率半径只有250米。

许多高速都是“九弯十八拐”辟出来的,工程量、难度系数远高于平原地区。

据说,陕西宝鸡至武功山段高速公路的实际造价竟达到了惊人的每米1.2万元!

除了前期建设,后期的养护也在消耗资金。

我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超过17万公里,巡查、绿化、除雪、日常维修等工作量不可小觑。

东北和新疆等地的高速公路每年要防治输沙积雪冻害,一条公路的年度养护费用就要上千万元。

这也是高速公路“烧钱”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高速公路建设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也是最致命的软肋——资金来源主要依赖银行贷款。

这意味着未来几十年内,高速公路需要承担巨额的本息开支,才有望真正收回成本。

从数据看,在过去10年间,我国高速公路的贷款余额增长迅猛,仅2010-2020年,各银行对高速公路的贷款增加额就高达3.7万亿元。

如此恐怖的杠杆助推下,目前高速公路的未偿还债务总额已超过1.2万亿元。

这么高的债台层层叠叠,建在政府和银行系统的头上,一旦出现异常,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风险。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为筹措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疯狂举债、设立融资平台,最终资不抵债、惨遭“断裂”。

这些案例为我们敲起了警钟。

目前,我国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正在推进多元化的融资体制改革。

比如将高速公路的收费权、资产受益等以市场化方式进行融资,这无疑可以分散财政和金融系统的压力。

当然,在市场化改革的同时,相关法规和监管也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那么相比之下,美国的做法就高明许多,他们的高速公路总里程也有12万公里,但全部都是免费通行,还能实现盈利。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无他,独创“隐形税收”。

最主要的一条就是,美国对汽油等燃料征收较高的税收。

以加利福尼亚州为例,每加仑汽油就要缴纳$0.417的税,这部分资金直接进入了联邦和州的公路基金,仅加州一年的燃油税收入就高达63亿美元之巨。

此外,美国的停车费也与公路建设挂钩。

一些州通过立法,规定停车场的部分收费必须上缴,用于补贴交通建设支出,照样是一笔稳定的“外快”。

这种停车税的缴纳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40年代,根本不用担心推行受阻,完完全全是“有法可依”。

而购买汽车本身也难逃“政府的手”,美国的消费税中就含有用于公路建设和维护的部分,你买新车或者汽车相关商品,就已经偷偷为路费埋单了。

从开源角度看,美国虽然舍弃了“过路费”这一项,但于此诞生的各类杂税其实照收不误,甚至加起来并不亚于我国的高速费。

但最独特的是在节流角度,美国公路建设中还广泛采用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

也就是说,政府主要出面进行网络规划和立法,而具体的路段建设和运营则招标由私人企业承包。

这种灵活的管理模式不仅缓解了财政压力,也提高了运营效率。

比如说,在俄亥俄州的很多高速上,你可以看到明显的“公私合营”痕迹,有的路段仍由国家运输部门运营,而另一端则可能属于某投资集团。

这种差异化也使美国公路事业能因地制宜、立足本地实情;而政府部门更能聚焦于基础性、全局性工作。

通过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楚看出,中美两国在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模式上存在很大差异,这直接导致了迥然不同的财务状况。

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过于迅速,大量采用银行贷款导致后续负担过重;而美国则通过燃油税等手段实现收支平衡、甚至盈利。

这其中最关键的区别在于:中国主要依靠政府和行政力量,美国则更多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

那么,我们能否吸取美国的成功经验,实现高速公路建设的转型升级呢?

这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直接照搬美式模式可能面临一系列坑坑洼洼的“文化差异”问题。

比如说,我国强调公平性,普遍实行统一的收费标准和路线配置;而美国的高速公路则存在很大差异化,其中一些热门路段甚至实行了房地产式运作、变现,这在我国显然难以推行。

但是,方向是明确的——适当市场化,能激活公共资源,提高管理效率。

最近几年,我国已经在部分地区试点引入社会资本运营高速公路;还通过发行收费公路债券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这些举措对改善高速公路的运营困境将大有裨益。

当然,在市场化的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加强监管,避免出现资本“一口吃成胖子”的问题。

此外,差异化和定制化运营同样值得期待,毕竟我国国土辽阔,不可能期望画一条线管全国。

所以,改革创新仍是推进高速公路事业的主旋律。

我们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一味照抄外来模式,“中体西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肯定能找到一条通向成功的康庄大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美国   中国   路段   高速公路   很大   公路   资金   模式   我国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