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上医有一门“护理学社会实践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张欣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每周六下午,位于普陀区的一家特殊儿童康复机构内,来自复旦大学护理学院的6位学生志愿者会陪伴自闭症儿童做康复训练。这是他们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护理学社会实践。近期,该课程入选2023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

“希望学生在完成课程实践后,可以独立思考、分析不同人群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和照护需求,能够看到疾病背后的‘人’,进而内化人文关怀的照护理念。”课程负责人、护理学院副院长赵缨教授说。

图为复旦上医学生给特殊儿童上课。本文图片均由复旦上医提供

据悉,从2020年起,该课程团队先后建立涵盖全生命周期不同人群的特殊儿童基地、康复实践基地、老年实践基地、母乳喂养和儿童保健基地。学生在完成4周理论教学后,自由分组选择1个基地开展7周的社会实践,将课堂学习的内容充分融入对各类人群的服务中。

图为复旦上医学生给特殊儿童上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带着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投身社会实践,课程团队进行了“翻转课堂”设计。每次到基地开展实践活动之前,学生会观看各基地指导老师录制的教学视频,提前熟悉每次实践内容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正式开始实践活动前,指导老师会简要回顾教学视频等内容,通过课堂提问等方法检查学生的实践课前自主学习效果,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纠错、答疑和解释,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边开展志愿服务,边留心观察当场课程主题,同时根据实践情况,提出自己的优化设计方案,在课程的最后半小时内进行分享,指导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特殊儿童基地主任顾丽娜发现,学生们每次都会带着精心准备的问题和方案过来。在运动主题康复训练实践活动开始前,她解答了学生不少问题,“怎么能引导自闭症孩子控制拍球的力度”“怎么能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达成不同的进阶目标”。

图为复旦上医学生体验老年人生活。

在老年实践基地,这些“00后”学生们穿戴上了长者模拟装置,体验偏瘫、驼背老人的感受。

“穿上装备后,寸步难行,视力模糊,很多操作都十分困难,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老年人生活中的种种不容易,也对老年人有了更多的理解、耐心和尊重。”护理学院大二本科生曾欣说。

“我们设置的四个实践基地涵盖的人群都是最柔软、最需要呵护的人群,这些人群以康复和照护需求为主。”赵缨介绍,传统护理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在实验室、实训中心和医院实习完成,而这些校外实践基地大多提供医疗机构外的延续性服务,学生能从实践中看到全生命周期不同人群的照护现状、痛点问题和社会支持,“希望能够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护理本科人才培养,将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和社会服务有机结合的社会实践路径”。

责任编辑:梁国胜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复旦   社会实践   自闭症   中国青年报   老年人   人群   课程   儿童   基地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