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红井子”寻找“干打垒”的印迹(附图)

前几天,在朋友圈中见到一位当下居住在外地的朋友发声,说很是怀念曾经工作过的钻井队,还有当年在红井子油田会战时情景。那时青春年少,活力十足,尽管住的是帐篷,吃的是百分之七十的粗粮,玉米面、红薯干,土豆饼,白菜炒粉条,工作三班倒,一年只有12天的探亲假,但过的很充实和愉快。并且说“上了年岁的人就爱回忆过去。”

说起当年参加红井子油田会战时的事来,总是让经历过那段生活的人思绪翩翩、难以平静。这些年来,也有不少人专门从外地赶到宁夏盐池大水坑镇,前往红井子的地方,再走一次“青春”路,寻找当年的痕迹或影子。本人也是其中“寻情”的一位。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2012年2月27日,肩负采访任务的我,从西安去宁夏盐池麻黄山罗1井区40596钻井队的路上,看到青山乡主干道南边有四五部井架,随行的钻井项目部工作人员说,其中就有我们川庆钻探的钻井队在这里打井。

当车行至一个岔道时,突然看到路边的电线杆上有一个油田井区的标示牌,写有“红井子作业区”的字样。“红井子?莫非这里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长庆油田进行大规模石油会战的红井子油田!”

果不其然,经过与路边的当地村民攀谈得知,以前的红井子区域因乡镇合并时,一半划给盐池大水坑镇、一半划给青山乡,红井子的地名逐渐被人们淡忘。而作为油田的作业区,它一直都存在着。曾经参加过红井子钻井会战的自己,见此怎不记忆犹新?还有那“谁一个月内打一口井,就奖励一头猪”的做法,鼓励着各参战钻井队展开激烈的对手赛,拼搏实现“进尺日上千、月上万”的誓言,使红井子会战在中国石油史上留下了浓墨的一笔。

那时的我刚参加工作,在32148钻井队当钻工。马家滩、大水坑、摆宴井、红井子、红柳沟,这些石油工人再也熟悉不过的地名,一直伴随着长庆油田的勘探开发走进新时代。记得1976年上半年,自己随手写了一篇小文《钻塔红旗》投送并刊登在长庆战报后,就注定我与新闻报道工作结缘。1977年至1978年红井子油田会战时,各路人员很多,长庆战报社就在大水坑战区指挥部设了记者站。记者在钻井队采访中同我有过接触,使自己学到不少写文章和写报道的区别之处。在钻井队除了三班倒,闲暇时间只好写点短文来打发。因为平时还胡乱写点散文、小说和诗歌什么的,向宁夏文艺、后来的《朔方》杂志投稿。有了这些情况垫底,在上级(战区)举办通讯报道工作培训时,钻井处宣传部门就发通知让我去参加。

1977年初,红井子油田会战一开始,长庆油田调集32支钻井队、27支试油队、15支油建工程队等集中在红井子地区,人数达2万多人。会战大军充分发扬解放军的优良传统(长庆油田成立之初,由兰州军区代管,故下属单位都按部队编制称呼,如21团钻井、26团运输等),自力更生挖“地窝子”、筑“干打垒”、搭帐篷,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展开了产建大会战。

作为会战“龙头”的钻井单位,“以进尺翻番为中心、产能建设为重点,实现‘七一’原油外输”为目标,施工中创新应用了高压喷射为主的三大技术,提高了钻井速度。在井深不到2000米的状态下,平均建井周期33天,同比缩短15.17%。仅1978年共动用钻机57部,交井337口,完成进尺54.9万米。年钻井进尺上万米的队有24个、上两万米的队有3个。32649钻井队年进尺达到3万米,创会战以来最高纪录,被油田树立为标杆单位。红井子油田产建会战用一年半时间完成,为长庆原油外输兰州奠定了基础。

本人清楚的记得,在长庆油田第三分指挥部组织的红井子油田会战“万人”大会上,一个叫李敬的大领导,带着陕西腔调说的那句“精沟子坐板凳——有板有眼”的话,至今难以忘怀。当时李敬在长庆战报上刊登了他写的《筑路赞》,“填深沟,崩山头。挥铁臂,战地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李敬还当过石油部的副部长。

1978年下半年,我参加了长庆战报社在大水坑战区举办的通讯员学习班,结识了曾经当过采油工、刚回到油田实习的复旦大学工农兵学员李唯。我们和报社记者一起乘坐卡车到红井子钻井队实地采访,谈写作、聊文学,真是开心的很。

李唯后来在宁夏《朔方》杂志工作,当过副主编,编剧有电影《黑炮事件》、《美丽的大脚》。随后调入天津电视台做编剧,著有反映石油题材的电视剧《黄土地、蓝土地》等。我们32148钻井队一直在红井子和红柳沟一带打井,直到1979年下半年组建6042钻井队时才离开这个地方。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天津电视台《黄土地、蓝土地》剧组到马家滩,利用干打垒房和土坯房的残基取镜头、拍剧情。长庆油田钻井三处给予了大力支持,组织了不少群众演员参加艰苦奋斗创大业的镜头拍摄。石油工人出身的作家李唯对曾经工作过的地方难以割舍,就在《黄土地、蓝土地》剧本中描写了这里的场景,并特意在剧本前半部分“黄土地”中留有几组镜头。当时我在拍摄现场用胶片相机拍下了几张干打垒照片和剧照后来上传到博客上,被李唯看到后便留言谈了自己对马家滩和干打垒的感受:

“谢谢您的照片。我就是《黄土地、蓝土地》的编剧、也是从马家滩走出去的石油人李唯。《黄、蓝》剧在我的创作中不算出名的一部,尽管我还写了许多其它影视作品,如电影《黑炮事件》、《美丽的大脚》、《谁说我不在乎》、电视剧《坐庄》等等,这些都远要比《黄、蓝》剧出名,但《黄、蓝》剧则是我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她凝聚了我的情感,我的青春,我的生命,甚至我的初恋(尽管是单相思)。

“我17岁参加工作就是在马家滩油田,就是住进了照片中那些干打垒中的其中一间房子,而开始了我的人生之旅。我也是在那间干打垒的房间里,在18岁那年写下了我生平的第一篇小说,写下了我生平的第一个剧本,供马家滩油田的职工业余宣传队演出。我记得那个剧本的名字叫做《小王的转变》,我从那片干打垒中一路走到了今天。”李唯的感慨,代表了许多从油田走出去到地方工作人员的心声。

随着油田建设的发展,油田矿区的干打垒房和土坯房已成为历史;随着矿区职工家属向城市的搬迁,马家滩、大水坑、红井子的一切都成为油田会战的历史。有人说,“看到干打垒,就像看到了当年的延安窑洞;来到了这里就好像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的延安”。“干打垒精神所体现的创业精神,继续鼓舞着石油工人艰苦奋斗、拼搏进取、勇往直前。

30多年后,这个被油田标为“黄39井区”的地方,原来就是当年“红井子”所在区域。不由得勾起了我对干打垒、红井子会战和油田创业史的回忆。

据了解,红井子油田现在的作业区面积约4100平方公里。2009年中期,长庆钻井队又来此打井,至2012年2月就有20部钻机在此施工。钻井第四项目部生产办公室工程师李向亮告诉笔者,以前井打的浅,现在井深都在2800米至3100米之间,地层也不一样。油田采油三厂的产建任务很重,在此井区还部署有10多口水平井要打,是一个重点区块,这对钻井施工单位来说既是机遇也是考验。重返红井子打井成为现实,为了多打井、多产油,也为长庆油田建设“西部大庆”的目标早日实现,长庆钻井人做着积极的贡献。

2月29日,在“黄39井区”施工的40657钻井队采访时,刚好经过红井子腹地,小车司机带我重返了一次红井子,寻找年轻时代走过的路。在离大水坑镇约30公里的一条岔路上,车拐进了一个离井架最近的村子。在与放羊村民老白打听当年红井子会战、石油工人居住的“地窝子”还能否找到的情况时,他说,“有呢,不远远,在那两个‘磕头机’跟前就有。”年过50的他还清楚地记得30多年前油田大会战时的场景,比划着说现在周围钻井队很多,热闹着呢。

在老乡的指引下,司机很快找到了“地窝子”和“干打垒”的“遗迹”。在“地窝子”前我思绪万千,当年住帐篷、“地窝子”及一年360天都在打井、搬迁、打井,“石油工人无冬天”的岁月历历在目……

到达40657钻井队后,最先提起的话题还红井子。队长苏学林说,现在的年轻人很少知道这段历史。随后又介绍说,他们队是2009年9月进入盐池区块的,大都围绕着黄39井区打开发井和骨架井,至现在已打井60口。队上的年目标是5.5万米,力争6万米。他强调说,队上前年和去年完成的进尺都在5万米,今年(2012年)一定得有个突破,前提就是井位必须有保证。大家都憋足了劲,准备好好干上一场。

岁月沧桑,“地窝子”“干打垒”让我难以忘怀。如今,依然火热的红井子焕发着勃勃生机。红井子附近的青山乡境内,近几年探明了宁夏地区第一个千亿万方级大气田。从红井子向西南延伸,就连接到了甘肃环县地界,那里就是长庆油田刚刚对国内外宣布的地质储量超亿吨级的整装大型油田,前景十分可观,长庆石油人任重道远呐。

围绕“红井子”井架林立

当地村民指引“红井子”曾留下的“遗迹”

30多年前的“地窝子”刻记着会战时的悠悠岁月

当年的“干打垒”留下会战时艰苦奋斗的印迹

红井子作业区现在仍然是采油厂的主力区块

经过红井子油田南部时,看到了不少风力发电设备

钻井队就驻扎在这里工作和生活

九十年代初马家滩油田留下最后的干打垒住房

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石油工人住过的土坯瓦房

拍摄《黄土地、蓝土地》电视剧时,再现建造干打垒住房的劳动场面


(初稿于2012年4月,修改于2023年12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干打垒   进尺   钻井队   黄土地   万米   印迹   宁夏   战时   油田   附图   当年   石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