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统统捐给浙大,坚持了10年的阿里达摩院,为何突然就放弃了?

近日,有消息称阿里达摩院量子实验室已正式关闭,实验室的全部仪器设备也将统统捐赠给浙江大学。这意味着坚持了10年之久的阿里达摩院量子实验室,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那曾经雄心勃勃的阿里达摩院,别说2025年实现量子计算机原型机的计划了,连2023年都走不到了。这让外界不禁纷纷猜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阿里做出这样令人震惊的决定?追溯阿里达摩院量子实验室的由来,可要回到10年前。

当时的2015年,阿里云就开始规划专门成立一个实验室来研究量子科技。在谷歌创立首个企业全资量子实验室的鼓舞下,阿里选择联手中国科学院,共同打造达摩院量子实验室。2017年9月,阿里更是从美国请来施尧耘教授担任阿里云首席科学家,主管达摩院的建设。

一个月后,阿里达摩院正式成立,量子实验室自然也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尧耘教授的带领下,阿里达摩院量子实验室在过去6年时间里成果不断。2018年,他们研发出名为“太章”的量子模拟器,打破了谷歌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

2019年,又自主完成首个可控量子比特的研制。2020年,利用“太章2.0”,阿里团队只用20天就模拟出了谷歌2019年使用万年才能完成的量子电路。2022年,两款自主设计的量子芯片也使阿里的单双量子比特性能达到全球领先。

除具体成果外,阿里量子团队在顶级学术期刊的发文数量和质量也毋庸置疑,今年就有两篇关于量子计算的论文刊登在全球物理界最高水准的期刊上。

原本,阿里量子实验室定下的规划是,到2025年使自己的量子模拟能力达到当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2030年实现包含50-100量子比特的通用量子原型机。为此,阿里还在施尧耘入职时就宣布将在3年内投入1000亿资金用于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的研发。

然而当这些宏伟蓝图距离预定考核年份只有2年的时候,阿里的高层却在近期做出停止量子实验室的决定,将设备全数转赠浙大。这让业内外对阿里的决策都感到非常惊讶。

分析认为,主要有两大原因导致阿里放弃量子实验室:

量子计算过于烧钱,远未见盈利。国际咨询公司高德纳(Gartner)预计,量子计算技术需要至少10年时间才能实现商业化落地。而阿里达摩院量子实验室并没有真正的盈利项目,每年大量研发投入可以说都是在“烧钱”。

阿里自身的财力压力日益加大。阿里巴巴的股价在近3年持续下滑,市值也从峰值时的7300亿美元腰斩到现在的不到2000亿。相比之下,腾讯控股的市值已达3.04万亿港元。这让阿里的高层不得不采取刀刃向内的降本增效举措,裁撤实验室可以说是其中重要一环。

此次阿里的决定无疑在业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大家都在讨论这一决策的利弊。有人认为,这是阿里不得不做出的现实选择。量子计算领域投入巨大却无利可图,与之相比阿里更需要专注主业。此举也正好释放信号,防止过度卷入无底洞式的技术竞赛。

但更多人则表示遗憾和担忧。他们认为这一决定过于激进与短视,会让阿里在新技术领域失去先机。毕竟量子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制高点,其商业化前景仍让人期待。相比阿里的缩手,国内外的许多科技企业仍在积极布局。

去年创立的多家量子创业公司就获得了数亿美元的融资。这是否预示着行业发展会进入小企业并行发展的新阶段,也令业界拭目以待。尽管目前形势严峻,但业内专家依然看好量子计算技术的长期发展前景。

量子计算以其超高的并行处理能力,有望在材料、药物、机器学习等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虽然商业化进程可能比预期要慢,但其最终必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当然,要实现从实验室走向实际,量子计算也面临诸多技术瓶颈。

比如如何大规模提高量子比特的稳定性与可控性,构建完整的软硬件技术栈等。业界仍需要不断探索与攻关,才能让这项“未来之科技”发挥应有的作用。或许有人会担心,阿里的退出会不会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但弃子也好入局也好,量子计算似乎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它的商业化之路可能更加曲折,但最终仍会点亮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达摩   阿里   量子   年时   市值   浙大   实验室   业内   领域   设备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