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中国电商巨变?你可能没有明白阿里的野心!

阿里很头痛?


最近Pdd的一份高调财报,掀翻了国内电商圈沉寂了许久的局面,更是让淘宝、拼多多、京东的三兄弟的位次有了更多的说法。

这种大事,甚至不用刻意宣传,就已经让一众科技自媒体人颅内高潮了。

当然了,对于业务庞大的阿里集团来说,拼多多的出现,阿里不只是近期美股港股双跌的唯一要素。


还有阿里云不再分拆、盒马上市暂缓,以及“马云减持”的消息。

(阿里虽然11月22日在内部信中已道明原因,这只是证券行业信息披露制度所导致的时间上的巧合,马云一股都没有出售。)


最离谱的是,阿里达摩院宣布关闭量子实验室这种战略的调整,甚至还被网友骂上热搜。(说实话,不论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还是内行人的眼里,这甚至是阿里凤凰涅槃战略一个非常重要的伏笔。)


但是,显然大家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


于是,这些即使是单独拿出来,都很有话题性,自带了借题发挥空间的新闻,俨然就勾勒出了阿里在国内的举步维艰——“一座庞大的巨轮,即将陷入倾颓的图景。”


事实上,一旦你走近阿里,你会发现,让你站在阿里CEO的角度,现在的一切或许都是最好的安排:


早在2018年,拼多多上市,黄峥身价直逼京东刘强东,当时,他就称未来仍打要“价格战”。

与此同时,根据《晚点LatePost》的报道,当时阿里早已将拼多多列为高于美团和京东的第一竞争对手。


但当具体执行起来,大伙就犯了难,内部的洞察难以带动阿里集团这个巨象的转身。

再加上,手握后发优势的拼多多也并非风口上庸才。


在诞生之初,在拼多多的面前就是巨头林立,黄峥很早就意识到:“我们会在短时间面对淘宝十年面对的所有问题。”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拼多多的内部也一度强调效率至上,业务结构十分扁平。


这么此消彼长之下,再加上消费降价的红利站在了拼多多的一边,其实就产生了一个很明显的结论:阿里这样一个横跨了电商、金融、AI、物流的综合性集团,和拼多多这样聚焦电商的企业去比拼灵活性和执行力,显然过于吃力了。

于是就有了这么一幕,尽管在外界眼中,电商巨头们依旧看似在抢低价、争内容,但具体在执行上,其实在退守到各自的边界,做更擅长的事:

比如淘天讲技术,讲AI驱动。

京东强调“采销”,本质上是强化京东供应链的优势。


从这个角度来说,最近几年,国内电商三强的位次发生变动从来都是意料之内的,也是阿里早已能接受的结局.


所以说嘛,在国际投资人的视角里,国内这种电商小圈子的小打小闹来看,其实拼多多和阿里之争有意义但并不多。

即使是这个一回拼多多市值的暴涨,更多还是来源于TEMU在海外的攻城略地。

更重要的是,现在还不是能够宣布成绩的节点,这场电商的竞争远未到达终点。


事实上,这场由电商赛道上的赛跑,不论过程如何,都会遇到一个终极boss,市值1.5万亿美元的亚马逊。(是阿里、拼多多、京东加起来体量的3倍)


这么来看,非要讨论拼多多和阿里在电商业务上,谁更厉害,不如说,是两者对于超越亚马逊模式的两种解读,谁是对的。。


拼多多,整合国内零散的超廉价供应链,用极致的服务压榨来抵消了消费平稳降价,而不是所谓的负面影响。现在用TEMU的拼多多更是直接向亚马逊电商部门宣战,攻入亚马逊的大本营——美洲,这也是近些日子,拼多多市值非常的如此之快的原因。


相比之下,阿里的野心可能要更大一些,他盯上了亚马逊之中更值钱的云业务部门.


早在今年6月,就有分析师鼓吹,亚马逊一旦把云业务剥离出来上市。估值可以高达3万亿美元,约等于苹果,或者说一干中国科技公司的总和。

而亚马逊云业务的杀手锏就是所谓的公有云,也就是通过售卖这种标准化云服务,亚马逊得以借助规模效应摊薄硬件成本,从而在行业竞争中拿下更多客户,并通过网络效应实现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


说白了就是,技术优势打开市场,走规模化,提高利润的路径。


而吴泳铭一再呼吁的科技平台企业,而立志于平台企业的阿里云,就是在挖亚马逊“公有云项目“的墙角。


不得不说,吴泳铭的这个战略,效果还真是立竿见影的。

随着阿里云的大胆下注,降低项目制订单对利润率的改善效果立竿见影。三季度财报中,阿里云经调整EBITA利润14.09亿元,同比增长44%,环比大增264%。


相当于,改革后的阿里云,一个季度,赚钱去年一整年的钱。这是掩藏在阿里电商版图背后的大金矿。


正是这种成效才坚定了阿里内部改革的步伐。也让阿里决定梭哈了。

这一点,其实值得说道说道:这是大集团的弊病,不见兔子不撒鹰。

战略的实施,需要立项-验证-业务技术交叉验证-试点。。。等等复杂的环节。还随时有可能止损。


但是这一回,阿里梭哈了。


于是,才有文章开头的一幕,达摩院的量子实验室,因为过于超时代而被暂时放弃。成功成为了阿里巨大转向的关键结点。

显然,这是阿里的新任CEO吴泳铭在最近一次阿里财报发布会上,强调的“定义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战略的一次落地。


量子实验室前期投入的千亿资金,以及世界顶尖级别的成功,都被转赠给浙江大学。


事实上,在后阿里时代,很难看到类似的艰难的重大抉择。多的是萧规曹随的CEO。

但是,大型企业的“凤凰涅槃”,却往往只能通过一系列“艰难而正确的决定”,才能实现。从这个层面说,企业拥有敢于做这些决策的人,非常重要。


曾经的阿里10年花了8000亿,投资全球科技企业,想要为阿里买下未来风口的船票。

而吴泳铭在这张8000亿的船票上写上了AI共有云的字样。毋庸置疑的是这是一场世纪级别的豪赌。

赌注是阿里万亿的投资,

对手主要是亚马逊云、微软云、谷歌等等。

而奖品是价值3万亿美元以上的公有云市场。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所说的:直接将云与AI的结合,视为云计算的第三次浪潮。这波浪潮的爆发,重新把科技大厂拉入到技术竞赛阶段。


所以,大众眼里,阿里关闭量子实验室,是失去了长期投入科技行业的决心。其实是历史上,最磅礴的一次科技战争的开端。


很显然,对于飘渺的量子技术,阿里壮士断腕,就是为了未来在AI行业,我们不会面临芯片垄断,这样的局面。


一百年太久,我们只争朝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阿里   达摩   亚马逊   量子   巨变   市值   野心   实验室   战略   业务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