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新发现两颗近地小行星

11月27日,记者获悉,国际小行星中心近日发布公告确认墨子巡天望远镜新发现两颗近地小行星——2023 WX1和2023 WB2。这是中国科大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研制的墨子巡天望远镜发现的首批近地小行星,此前人类从未观测到它们的存在。作为目前北半球光学时域巡天能力最强的设备,墨子巡天望远镜将使我国时域天文观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其中一颗为“潜在威胁小行星”

近地小行星2023 WX1和2023 WB2均是由墨子巡天望远镜于今年11月首次观测到,发现时的视亮度分别为20.8等和21.0等,视运动速度分别为0.513度/天和1.006度/天。累积了多个观测站的观测数据后,科学家已确定2023 WX1和2023 WB2的初轨,分别为阿波罗和阿莫尔型近地小行星。

其中,2023 WX1这颗小行星与地球的最小轨道交会距离为0.0416天文单位,预估直径约170米,是一颗“潜在威胁小行星”。记者获悉,“潜在威胁天体”通常是指直径大于等于140米,且与地球轨道交会距离小于0.05天文单位(约750万公里)的近地天体,包括小行星和彗星。

虽是“潜在威胁”,但不必“太过担心”。“潜在威胁天体”是天文学上的一个定义,在天文界,通常会把和地球轨道交汇距离足够近,体积又足够大的近地小行星归类为潜在威胁小行星,但这并不代表构成了直接威胁。

实际上,随着科技发展,观测近地天体的望远镜精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近地小行星进入全球科学家们的观测视野内。而自上个世纪30年代发现第一颗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至今,科学家们发现的“潜在威胁天体”已有2000多个。

由中国科大参与研制,每三晚能巡测整个北天球一次

墨子巡天望远镜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双一流”学科平台建设项目,是中国科大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研制的大视场光学成像望远镜,安置于青海省海西州茫崖市冷湖镇海拔4200米的赛什腾山天文台址。它也是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第一个投入运行并开展天文观测研究的大型设备,于2023年9月正式启用并发布了首光图像。

记者获悉,该巡天望远镜口径达2.5米,采用了国际先进的主焦光学系统设计和主镜主动光学矫正技术。它具有强大的巡天能力,每三个晚上就能够巡测整个北天球一次,是目前北半球光学时域巡天能力最强的设备。

墨子巡天望远镜的建成显著提升了我国时域天文研究能力,使得我国时域天文观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太阳系天体普查正是墨子巡天望远镜的主要科学目标之一,墨子巡天望远镜在首光后就开展了太阳系小天体的测试巡天观测。

当前,墨子巡天望远镜已经开始展现出强大的巡天能力。截至目前,墨子巡天望远镜太阳系天体研究团队已经发现了一批新的主带小行星,并实现了多颗近地小行星的重新发现,还有一批近地小行星候选体等待后随跟踪确认。(合报科学+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刘畅司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墨子   小行星   紫金山天文台   时域   太阳系   天体   望远镜   天文   光学   能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