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年没人走的秘道,凭什么被这群60多岁大爷走通了?


这个时代,还存在真正的“探险”吗?


当墨脱成为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珠穆朗玛峰上挤满了冲顶的人,沙漠腹地成为网红打卡的景点。


那些真正的人迹罕至之地,隐藏在群山之中的秘境,似乎已经隐没在历史中,成为了遥远的传说,只在小说想象中、电影镜头里,能窥见一二。


但当我看到喀什塔什古道这条线路的信息时,毫无疑问,探险是存在的。


喀什塔什古道是《户外探险》发起的「荒野计划」第四季的线路,队长王铁男长期在新疆探寻古道,克里雅古道、克里阳古道、桑株古道等后来人耳熟能详的线路都在近些年被王铁男走通。


相比于以上古道,喀什塔什这条线更加神秘,更加原始蛮荒。王铁男说,走在其他古道上,沿途还能看见历史中前人走过的痕迹。但在这里,你甚至看不见古道的痕迹,它沉睡在昆仑山的深处,被历史遗忘,被人类遗忘,道路上布满雪豹、岩羊的脚印。



经过7月和10月的两次探索,这条几百年无人问津的古道终于被走通。在探线队员看来,喀什塔什古道的艰险程度可以排新疆所有古道之首。



2022年夏天,徒步爱好者露西收到王铁男的一条信息,“你不是喜欢走路吗?昆仑山附近还有一些古道尚未有人走过,比如康瓦西附近,你可以查查它的资料。”


彼时,王铁男正因疫情被封禁在家,尝试寻找未被人走过的道路,康瓦西这个地区引起了他的注意。露西查阅资料发现,正在建设中的和田到康瓦西的公路(G580)正是沿着历史上的“印地塔什古道”而建。


国外古道地图


如今这条古道已经通车,但从昆仑山南部到达和田还有一个山口,就在大红滩村的东北部,1865年由印度调查局的威廉·约翰逊(W. H. Johnson)穿越。当时约翰逊因常规商道内乱被迫走到这条艰难险峻的道路上,回程后他将自己的探险过程整理成报告,此后在探险届名声大噪,这条道也被成为约翰逊道。


40年后,英国考古家斯坦因追寻约翰逊的足迹来到昆仑山,为了寻找让他魂牵梦因的约翰逊古道,他两次进入喀让古塔格村和尼萨村,最终确认了这条道路的具体方位,但因冻伤失去全部右脚趾,最终还是未能走通,此后约翰逊道一百多年无人问津。


露西用三个月的时间翻译了这份探险报告,核实出每一个城镇、山口、河谷,在那些艰涩的古代英文中,沉寂百年的古道重新显露他的面容。



在经过大量的文案工作后,王铁男决定去实地走一趟。今年7月,王铁男组织了一支15人的古道探险队,从尼萨村出发准备穿越。因为这条古道进入和田的第一个村落就是喀什塔什乡,王铁男便将这条古道命名为“喀什塔什古道”。


在出发前,他们在地图上对每一条河流和峡谷,每一个达坂都仔细看过无数遍,但当真正踏足古道,凶险程度依然超乎想象。



喀什塔什古道的真正起点,可以从黑山村算起。黑山村也称喀让古塔格村,是昆仑山最深处的偏僻山村。从这里可以雇到村民和毛驴,沿着牧道和断崖走到皮提勒克阿克孜。


皮提勒克阿克孜是这个地区的最后一个放牧点,也是这一路最后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再往南,便是连毛驴也无法通行的陡峭山路。



道路险峻,队员时常需要从陡峭的山坡旁横切过去,旁边就是万丈深渊,一旦偏离路线,不但下不到谷底,还有滑坠的风险。


险峻的道路只是探索未知线路的日常。除此之外,在7月的新疆,还有一种更危险的因素——过河。


新疆河流的特点是,水流急、水温低,且河底变化复杂,多石头和碎屑。不做准备过河很容易被扎伤或者被水流冲走,因过河发生意外的案例并不少。


比仁其尕河谷全长20多公里,山高谷深,乱石林立。从高空俯瞰,河谷被两侧巍峨的高山挤压的极细、极窄,这意味着很难找到宽阔的河床和水流相对平缓的地方。而7月的昆仑气温最高的季节,冰川融化加剧,每到12点河水开始上涨,清澈河水开始变浑,到下午2点,夹扎着泥土的洪水轰然而至,巨大的石头在洪水的冲击下在河中翻滚发出轰隆隆的响声。



并且,虽说是古道,但158年无人涉足,河谷中根本无路可寻。探险队沿着河道往下游走了一公里左右,才找到水流相对平缓的地方,用了近一个小时才过完第一道河。然而过河的风险一天天加大,他们在河谷中攀爬了3天,只行进了8公里。


道路在比仁其尕河谷向西延伸的地方被阻隔,从这里,陡峭的峡谷更加陡峭,深邃曲折,河道变得更加狭窄。领队崔勇率先向前寻找过河的路径,迟迟不见返回,王铁男便去找他们,不一会,留守的队员听见王铁男大声喊,“回去!”


汹涌的河道让王铁男被迫做出了下撤的决定。当时摄影师秦超平用无人机沿河谷向西飞了一公里,影像显示前方的峡谷陡峭无比,河水有增无减,如果前行只能在河道里行走。过了河道后,前方还有两个5000米以上的达坂、16公里长的哈能威河和27公里的杨帕河等着他们,王铁男判断,前方的风险已经超过他们的承受能力,只能就此折返。



探险不是冒险,常年在无人处开辟新道路,王铁男对风险有一套很敏感的判断系统,一旦觉得情况在掌控之外,就会及时下撤,知难而退,近年来的古道都走了两次,“古道永远在那里,不成功还可以下次再走,生命永远最重要。”


第一次穿越被河道阻隔,王铁男就将下一次穿越时间定在了10月,这时河水开始结冰,水位低,容易过河,但低温和深厚的积雪将使这条线路的难度大大提升。



10月的昆仑山已是大雪纷飞,探险队的队员在齐膝盖深的雪地上艰难的攀登,放眼四周,昆仑山绵延不断,一直到目力不能及的地方。厚厚的雪地平整得没有一丝褶皱,只有他们走过的路形成了一条雪道,显示人类来过的足迹。



10月17日,王铁男组织队伍重启喀什塔什古道,探险人数精简成5人小分队,有一名队员负责后援,实际穿越的只有4人。4名队员都是经验丰富的户外玩家,平均年龄超过了60岁。


这次他们选择从第一次穿越的终点处大红柳滩进入,第一天就翻越海拔5855米的喀什塔什达坂,如此碰见问题还可以及时返回。若从喀让古塔格村进入,一旦翻越达坂时碰见大雪封山,队伍就会进退两难,非常危险。


这个季节昆仑山已经进入冬季,整个山谷气温都降至零下,5000米以上的地带气温可达零下20度。羽绒裤、加厚帐篷、煤气罐等物资都需要准备,探险队选用了轻量化的装备,食物只带了囊、咸菜和驼奶粉,肉类都被舍弃,这些冷冰冰的干粮将支撑他们度过8天7夜的时间。即便已经最大程度减轻负重,但背包重量依然达到20公斤。


这一路非常大的挑战是需要翻越喀什塔什达坂和那亚可汗达坂两个5000米以上的达坂,山坡相当陡,脚下积雪覆盖着乱石,摔跤甚至滑坠都是常态。


探险队接近那亚可汗达坂时,三条巨大的冰川横亘在他们面前,他们只能沿着达坂东侧布满乱石的山坡向上攀登,因为摔跤太多,全新的冲锋裤都被乱石刮的千疮百孔。



下达坂的路更加危险,探险队员需要从山脊下降到比仁其尕牧场(3850米),路上巨大的冰碛上布满了被积雪覆盖的乱石,完全不知道脚下踩去会碰见什么,稍不留神就会卡在石缝中,有受伤甚至骨折的风险。他们只能用登山杖慢慢摸索,小心翼翼地一步步前进。下山路程共7.5公里,落差1390米,他们足足走了8个小时。


海拔高、路况复杂,队员走到力竭也是常态。即将走出那亚可汗达坂时,团队摄影师吕俊已经体力不支,其他成员下撤到底时,远远看着他走一步就坐下,休息一会起来走一步又坐下,后来是另一位成员大力折返把他接了下来。


吕俊曾经登顶过珠穆朗玛峰,大力接他下来时他说,“我这一辈子爬山,从来没有过走不动的时候。”


他们原本打算用一天的时间翻越那亚可汗达坂,但路程艰难程度超乎他们的想象,还未到顶就已经接近天黑。陡峭的山坡无法扎营,他们只能离开预定路线,沿一条山坡向东侧的山脊攀登,这个山脊海拔5240米,比纳亚可汗达坂(5115米)还高。



在5000米以上的山脊上扎营相当危险,夜晚温度极低,一旦刮风,他们的轻量化帐篷完全支撑不住。但他们登上山脊时太阳已经落山,雪又深,他们一步也走不动,只能打破常规在山脊上扎营。


达坂上没有水,他们用雪化了些水,草草吃了几口囊。这也是他们日常的食物,因为没有带够煤气,他们一般在早上烧一壶热水,之后只能喝凉水。吕俊这时已经有高反的症状,当晚王铁男还喝了些羊奶粉补充体力,他一口食物也咽不下去,这也导致第二天下达坂体力耗尽。


夜晚达坂上温度到零下20度,他们都穿着羽绒服、羽绒裤钻进睡袋,但还是相当冷,躺下后身体止不住地发抖,到后半夜才能缓过来。



夜里王铁男一直担心山风,大风一来,他们的轻量化帐篷绝对抵挡不住狂风的袭扰,就这样迷迷糊糊到天亮,幸好风没有来。但扎营地山脊的北侧是一条坡度很陡的冰川,上面覆盖的积雪达50公分,随时有雪崩的危险。天刚蒙蒙亮,他们顾不上吃早饭,只能赶紧下撤。


因为路程过于艰难,很多时候他们都找不到合适的扎营地,只能在危险的山脊上扎营,条件非常艰苦。以至于到比仁其尕牧场时,他们在草甸上扎营,夜晚零下10度,还能隐隐听见远处的狼嚎,但躺在松软的草甸上,他们都觉得这是度过的最温暖、最舒适的夜晚。


这一路上,队员们悬着的心从没有放下来过,每天想的最多的事,就是今天的路程如何、如何保证安全。


在这样的深山中,一旦发生意外,没有任何办法救援。救援队过来也需要翻山涉水,并且很难把人带出去,即便是直升飞机,碰到峡谷较窄的地形也无法悬停。这种心理上的压力一直笼罩在队员身上。



上路的第一天他们就碰见了意外。翻过喀什塔什达坂时,队员大力出现了高反的症状,到营地时已经头痛欲裂,水都没喝,一头栽进帐篷里就睡觉。当天因为大力无力再继续下撤,他们被迫在5100米的雪地里扎营。


如果大力真的出现高山病,他们还要带着大力返回翻过一座5800米的大山,这几乎不可能。当晚王铁男望着回头的路,喀什塔什达坂绵延不断,那么高,像在天上一样,他感受到了绝望。幸好第二天大力恢复如初,他们才顺利前进。


翻过那亚可汗达坂后,行程已过半。王铁男通过卫星电话让在大红柳滩接应的救援车,去终点处喀让塔什村等待他们。这意味着这时他们已经彻底没办法返回。“这时我们也下了决心了,没有退路,只能继续往前走。”王铁男说。



冬日的昆仑山,虽然气温已降至零下,但河水并没有全部结冰。喀什塔什古道途径杨帕河谷、哈能威河谷、比仁其尕河谷等诸多河谷,8天的行程里,队员们有6天都在涉水。


由于一直在不停地涉水过河,他们甚至没有时间脱换涉水鞋,后来只能把涉水鞋扔掉,直接穿登山鞋过河。这导致他们的鞋子每天都是湿的,早晨鞋子冻得像冰棍一样硬,要花半小时把鞋子慢慢烤软才能穿进去。


冬天的河水冰冷刺骨,水深到膝盖,长时间走在水里,腿已经麻木,稍有不慎就会摔倒水里。



最艰难的一段是穿越比仁其尕河谷,这正是他们7月返程的地点。冬天零下10度左右的气温使河道两边都结了厚厚的冰,被水冲过的石头上也覆盖了一层薄冰,他们过河不敢踩石头,只能穿着徒步鞋涉水。


但河底也并不平坦,落差比较大。队员老海盗在涉水时不慎踩空掉进两米深的水潭,他赶紧把包卸下,才从水潭爬了上来。但所有的衣服、装备、睡袋都湿了。晚上只能换上队友的干衣服,裹着还带水汽的睡袋睡觉。这次摔倒也导致老海盗尾骨骨折,现在还没有痊愈。


那天,4名队员中有3名都受伤了。王铁男在攀爬大石头时脚踝扭伤,大力摔倒后肋骨磕到大石头上,倒是肋骨骨裂,呼吸都能感觉到痛。第二天他们吃了芬必得止痛后又继续往前走,说明书用量是4小时吃2片,他们每隔两个小时就要吃两片。14公里的路程硬是走了两天。



河谷另一个危险的地方在于落石。两边山谷相当陡峭,涉水时都可以听见两边石头掉下来的响声。过比仁其尕河谷时,第一天都受了伤,实在无法往前走,只能在一处有落石风险的地方扎营。夜晚,他们都能听见石头咣啷咣啷往山下滚。


幸好,比仁其尕河谷是最后一道关卡,接下来过皮提勒克营地,再翻过哈喀勒达坂就抵达了黑山村的沟口。翻过最后一道达坂时,王铁男对队员说,“我们安全了。”



穿越杨帕河谷时,队员们沿着杨帕河向东进行,沿途在一处大岩壁下发现了四处人类居住的遗址。有石头垒砌的房屋,屋内有炉灶,岩壁上烟熏的痕迹很明显。房屋遗址不远处还有两个墓堆和两块一米多高的片石立在坟头。


这些古迹静静地矗立在这里,带着久远时光的印记,它告诉我们,喀什塔什古道是存在的。英国探险家约翰逊一行并不是第一个穿越这条古道的探险队,和田地区的先民们早已在这条古道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相比于新疆其他徒步路线,喀什塔什古道的风光略显荒凉,身处其中,四周是数不尽的雪山、冰川,看不见尽头。


但相比于青山绿水的风景,王铁男独爱这种沧桑与荒凉感,因为它总透露着一股神秘的气息,走进其中,像是在与遥远的过去、与历史对话。


现在,随着交通的发达,像喀什塔什一样未被人走过的古道已经越来越少,但走进古道的探险家们,他们的故事和精神会一直留存。




整体穿越情况:

此次探险队员只走了喀什塔什古道和田地区的部分,共110公里。穿越队员共6名,其中露西因家事临时退出,队员秦超平在外围保障,其余四名探险队员,王铁男领队,刘占林、梁新德(大力)、摄影师吕俊于2023年10月18日从大红柳滩进山,黑山村出山,历时8天成功穿越喀什塔什古道。


古道的气候:

昆仑山的气候分两季,7月进入了夏季,4500米以下的山谷气温都在零上,7-8月山区气温较高,冰川融化加剧,导致河水暴涨,无法通行。


10月份就进入了冬季,整个山谷气温都降到了零下,河水开始结冰,5000米以上的地带气温可达零下20度。


穿越日程安排:

Day1:翻越喀什塔什达坂(海拔5855米),行走8.46公里,海拔上升500米,下降750米,夜晚在山脊扎营。


Day2:穿越杨帕河谷,持续涉水,一天行进14.7公里。


Day3:继续沿杨帕河向东行进,连续攀爬队员体能耗尽,未能按原计划走到纳亚可汗达坂下,在哈能威河谷出口附近扎营,当天行进9.71公里。


Day4:翻越纳亚可汗达坂(海拔5115米),因队员体力不支在旁边的一个山脊(5240米)扎营。


Day5:从山脊下降到比仁其尕牧场(3850米),行进7.5公里,落差1390米,夜晚在比仁其尕牧场扎营,度过了最舒服的夜晚。


Day6:穿越比仁其尕河谷,因队员受伤只行走了8公里,在一处有落石风险的地方扎营。


Day7:穿过了比仁其尕河谷到达了皮提勒克营地。


Day8:离开了皮提勒克营地,用8个半小时,行进13公里,翻过哈喀勒达坂,经包萨提牧场安全抵达了黑山村的沟口。


为更具体深入地向大家介绍此次探险的故事,《户外探险》将于12月16日在北京举办「荒野计划」线下分享会,走线团队代表王铁男及荒野计划发起人将亲临现场,为大家分享这一路走来的故事,希望大家持续关注。


有意向参加线下分享会的伙伴,欢迎私信小编进行预报名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昆仑山   约翰逊   喀什   冰川   可汗   山脊   河谷   零下   古道   大爷   队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