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里痛”就是心脏不好吗?也可能是其他器官在求救!

门诊中常遇到因“心底里痛”来就诊者,但经过各种心脏相关的检查都没有问题。那么,“心底里痛”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在此,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传统医学科、市名中医余小萍工作室的吴欢主任医师,为大家解惑!

“心底里”是何部位?

仔细询问后会发现,所谓“心底里”在剑突下、脐上,也就是胃的部位不仅“心底里痛”在这个位置,许多人的心慌、气短、胸闷也指这个部位

其实,这种说法跟方言有关,在许多地方包括上海,人们所说的“心底里”,实际指的是胃部。

因此,“心底里”并非指心脏

就诊时,要尽量用手指出不适部位,避免造成误诊。

“心底里痛”可能是胃病!

与心脏有关的“急性心梗”,确实会因为心脏下壁缺血区域迷走神经节刺激造成腹痛。

但如果反复“心底里痛”,做过心电图等检查且正常的,要考虑可能是胃病,需进行胃镜检查

常见的有胃炎、溃疡、糜烂、萎缩、肠化甚至肿瘤,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可选用抑酸护胃的药物。

中医对于疗效不佳的“心底里痛”胃病,干预方法很多,除了抑酸护胃,还特别注重患者脾胃的寒与热、虚与实、湿与火等个体因素,以及气候环境、饮食习惯、情志劳作等多种外部因素。

预防“心底里痛”,在饮食生活习惯中要注意几个事项。

1.早饭不能只喝粥。只喝粥容易在短时间内出现饥饿,加重“心底里痛”,建议吃馄饨、面条、馒头等偏碱性、易消化、耐饥饿的食物。

2.不宜多吃糯米类食物。汤团、年糕、粽子、红薯、栗子等食物黏腻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腹胀满、反酸。

3.不宜空腹吃水果、甜食、坚果、杂粮、辛辣食物。晨起后也不要空腹大量喝水(包括空腹喝蜂蜜水),一般两三口即可,避免胃酸被水冲稀而不利于消化食物。

4.晚饭不可不吃或吃得太少,建议吃七八分饱,以免下半夜胃里出现烧心、灼热或胸骨后疼痛。

此外,睡觉时建议采用右侧卧位姿势,可以避免胃部反流。

编辑:耿洁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耐饥   迷走神经   心脏   胃镜   胃部   胃病   上海   器官   部位   食物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