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落幕,电商不公布具体成绩?消费风向已经变了

第15届双11悄然结束,跟去年一样,各大电商平台依然没公布具体的交易额。但是从天猫京东和唯品会等平台披露的数据里,能窥见当下电商行业乃至消费行业骤变的风向。



天猫今年的双11战报就很有意思,没提具体的GMV多少,而是说了一句“全周期累计访问用户数超过8亿,创下历史新高”,并且“为消费者省下了950亿元”。


与天猫类似,京东今年双11的战报里,也没有提到具体的成交额,而是透露成交额、订单量、用户数齐创新高,京东采销直播的总观看人数已突破3.8亿。


还有做特卖的唯品会在公布双11成绩的时候,提到了平台上美妆服饰、运动健康和母婴消费、宠物消费等迎来全面爆发。尤其是品质消费成为主流,品牌商品更受年轻消费者青睐。


例如近期全国各地降温,大量年轻人涌入唯品会购买保暖服饰,这次双11,波司登在唯品会销量增长超过60%,雪中飞和鸭鸭羽绒服分别增长206%、77%。


各大电商变“沉默”,并不意味着双11冷清,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当平台们不再把GMV当作唯一的发展指标,而是更注重用户体验、用户规模和用户粘性,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是高质量发展的开端。


当然,电商平台转变运营思维,其实本质上还是为了顺应年轻人的消费趋势。今年在反向消费影响下,年轻人不再固执认为“贵就是好”,而是在追求品质消费的同时又注重“性价比”。


他们在消费时更喜欢“比着买”,品质、价格、服务和效率等指标每一项都要考量。这种观念推动了各个电商平台“顺势而为”,就像此前筹备双11,平台们虽然都在强调低价,但在低价之外,有了更多利好消费者的规则。


比如天猫发挥了自身商品种类多的优势,在双11前宣布新增105%的商家,满足消费者更加多样化的需求。京东的优势在于自营物流,今年双11不仅全都卖现货,还支持半日达,这正是得益于强大的物流供应链。


而唯品会则是和时间做朋友,长期专注“大牌、低价”,在双11前一系列的举措,也都围绕了这两个关键词。比如唯品会与中国中检达成战略合作,引入外部力量提升平台质检体系,让消费者买得更放心。



还有进博会开启后,唯品会第一时间派出了上百人的采购团队,其中大部分都是资深买手。在现场一位叫志辉的唯品会买手透露:“我们是直接和品牌方及其指定的官售渠道谈判并采购商品,去掉了多余的中间商环节,缩短供应链,也就降低了采购成本,因此,我们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低的折扣、更高品质的商品。”


每年双11都是折射中国消费的一张“晴雨表”,如今不再喧嚣浮躁的电商平台、变冷静的年轻人,都印证了今年消费风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看来沉淀了3年之后,大家买买买的热情的确回来了,但是又夹杂着理性务实的诉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低价   成交额   用户数   战报   风向   年轻人   消费者   品质   成绩   商品   用户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