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囡》:特写镜头强化视觉,带领观众与主角同频短视频感官满足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越界关怀:女性的个体性反思

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互联互通节奏加快。妈妈辈的女性自带成长环境的社群活跃属性,接触短视频社交平台通过点赞、评论的互粉行为,快速适应群体并活跃其中。

《老囡》开场如矩阵般的女性短视频呈现,一是模拟短视频社交平台社群信息之丰富,二是印证妈妈辈的女性群体在短视频社交平台的强活跃度。

互联网的强感染性与社交群体活跃度以及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所依赖的“瓜子理论”用户沉浸机制,能够帮助妈妈辈这一群体们快速达到心流体验,却也使得大批妈妈辈的女性过度沉迷短视频平台,为与群体保持一致而集体性沉溺其中。

《老囡》中两位主人公自嗨“嗑”着大量短视频“瓜子”,特写镜头强化视觉信息带领观众与主角同频短视频的感官满足;跟镜头既保证主体的中心地位,又呈现亲密距离窥视下主体享受短视频的一系列行为,客观认证主体的沉浸与否。

反应镜头对焦到两位主角凑在一起,彼此“传染”、分享信息,于公交车内上演一场沉溺大戏。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的本质是一种女性的道德,它从情感出发将关怀与同情应用于人与人的关系之中,给予他人关怀与帮助。卡罗尔·吉利根认为,妇女基本的道德导向是关怀他人——以个人的方式“关怀”他人。

由于个体经验差异化,个人化的“关怀”方式是否为良性的帮助方式,取决于受助者的心理和当下的状态。《老囡》中的张美丽拼命拉扯李叮咛报警解决其受骗的方式,虽然充满正义感与关怀,但是方式方法考虑不周。

李叮咛虚荣心包裹下的“受骗经历”只能是深夜的自舔伤疤,青天白日的揭露无疑是恶性的,难以避免产生冲突。

因而,女性主义伦理道德层面的情感关系在现实事件下,更应尊重和平等,通过换位思考去“关怀”他人,一味宣扬关怀与爱结果只会适得其反,甚至是以牺牲情感道德为代价。

《淮南子》讲“水虽平,必有波;衡虽正,必有差”,强调世间万物的差异性。作为社会性别的男女之间有差异,作为女性自身当然也有差异。

《老囡》发生在公园这一公共场域的高潮戏份,近景与全景切换间张美丽不断用个人“关怀”的方式生硬拉扯李叮咛,手持摄影每每运动的落点都撞击在李叮咛身上。而李叮咛层层包裹的虚荣心又将落点反弹到张美丽身上——你的好意我不接受。

这类越界关怀,反而会适得其反。女性虽然是情感关怀的释放者,却更应该了解个体间差异,积极进行换位思考与自我反思。

这不仅是自评与互评促进步的关键一步,更是女性悦纳自我的重中之重。

现实观照下《老囡》的有缘之说

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两组概念是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中常用的概念,这两种关系可以构成区域内两种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少学者以血缘和地缘这两对概念来分析中国传统上的乡土社会、联宗组织以及历史上的地缘政治结构。

《老囡》影片涉及到的中年妈妈们,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不断紧密联系形成新的群体。这一群体融合了社缘、地缘、血缘,更强化于网缘,因而以现代化的要求与精神来觉察和审视这一新型群体,是与现实互动的准绳。

群体生活是人类的基本生命形态。人类自古以种族结群,民族融合成为不断发展的事实以后,人们仍不断探索合适的社群集合方式并最终稳定成为分层分级的社会结构。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互联网时代,可见的现实是这样的:以地域为界限的血缘、地缘及其社缘的作用逐渐减弱,突破时空界限的“网缘”作用开始显现并逐步加深。

这种基于“网缘”(网络社群)的人际关联圈层模式扮演着拟血缘化、拟地缘化的角色。具体来说,在网络新型交友式的沟通往来中人们以兴趣爱好、心情偏好、情感寄托为基点和故交新知建立联系,寻找“最相近的灵魂”。

《老囡》以网缘为暗线,讲述网络时代,穿上虚拟马甲后的主人公与自己网络新身份之间的故事。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均在具有网络虚拟交友属性的短视频平台得到情绪的满足,甚至是自我的表达。

网络虚拟社交带来的情感体验使得她们对网络应用的自信心增强,在网络中感到网络的有用性及其带来的愉悦体验,不断增强网络自我效能感。

伴随互联网快速发展,不法分子也利用互联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虽然国家正在积极推网络环境监管,但是仍不乏犯罪分子钻空子。

《老囡》中揭示的网络诈骗便是不法分子针对刚刚接触互联网的中年女性群体实施的一系列情感、金钱诈骗。

他们借“网缘”与之建立情感关系,通过社交媒体给予中年女性心理补偿及精神支持对其进行情感赋能,借机谋取利益。《老囡》中两位中年女性享受精神上的情感慰藉,以为在互联网找到“最相近的灵魂”,不设防打开心扉继而上当受骗跌入深渊。

人们总要根据发展需要和生活变迁不断调整既有社群组成或集成更多新的社群,以期获得足可依赖的关系矩阵。

融入网络群体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然而遭遇网络诈骗或者面对可能会产生不好结果的情境会强化中年女性群体不愿使用网络、认为“网络不安全”的心理,进而对网络产生一定的消极态度。

对互联网使用态度的消极与否其实是一种代际鸿沟:年轻一代作为成熟的数字公民,即公民的互联网身份,面对互联网是积极的、乐观的、热情拥抱的。

而年轻一代的母亲们一方面由于知识结构和个人意愿等原因缺乏对于网络结构的了解和日常上网体验,另一方面网络安全问题引发的案件频发,使其对互联网缺乏信任感。

这就需要作为数字公民的子女们帮助她们与网络社会产生连接,通过“文化反哺”从而跨越数字鸿沟。

对于《老囡》中的主人公也是一样,子女积极向上的指导情绪会更好地帮助母亲们健康进入网络社交,获得社交媒体赋能,不断提升网络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运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来更好地面对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等风险,幸福愉悦地缔结“网缘”提升生存质量与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史博公,朱敏.方言:电影创作的活水源头[J].当代电影,2007,(2):10-13.

2.李晓彩,张晶.地域形象影视传播的叙事逻辑与话语建构[J].电影文学,2019,(23):3-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地缘   视频   感官   特写   社交   社群   群体   观众   主角   镜头   视觉   关系   方式   女性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