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1700年城址不变的温润之州

国庆短假不想去远方,只打算找个大城市,住几天散散心。选中温州只因为火车票好买,也许游客并不多。一天去城南的近郊,一天去城北远郊泽雅,都是公交车可以到的地方,还有一天只在城里逛。

游客的确不多。

温州有2000多年建城历史,东晋太宁元年(323年)建郡,为永嘉郡,这个城址到今天没有改变过,至今城内依然可以寻觅古城街巷格局。唐朝上元二年(675年),始称温州。


松台山:温州九山,最高的不过50多米,算不得真正的山,但却是城里天然的公园选址。宾馆旁边的那一座叫松台山,海拔39米,漫步其间,虽说山下山上的妙果寺、净光塔等都是重建,但也足以展示温州城的古老历史。

山脚的妙果寺是温州市佛教协会驻地,天台宗,规模大,建筑建。寺内古物最著名的是“猪头钟”,非铜非铁,似青石,陈列在一小小方亭内,摸上去质感冰凉滑润。妙果寺住持达照法师有个人微博,照片看起来挺年轻的。

“猪头钟”有一个神奇传说:宋神宗元丰年间,一客僧来妙果寺投宿,用化缘得来的钱全部买了猪头,在寺内大肆吃喝,寺庙主持当作没看见。客僧后在寺院山边挖了一口井,将吃剩的猪骨头全部扔进井里,言明七七四十九天后此井将会出现一口钟,人就走了。有趣的传说,这是在说僧人食荤不算犯忌吗?

寺院西侧存有大学士张璁(张阁老)碑亭,亭内有汉白玉御碑三座,省保,碑亭大门紧闭,看不清碑刻。

在嘉靖即位前后的大礼议之争中,当时仅仅是观政进士的张璁上疏,明确站在皇帝一边,成为文官集团中的另类,由此受到信任和重用。据介绍,温州碑亭内中间石碑镌刻有张璁像,东西石碑分别是嘉靖为张璁所书的“孚敬”“茂恭”。张璁后官至内阁首辅,为官清廉,勇于改革。嘉靖十八年卒于故里,谥文忠,赠太师。这是一个牛人啊,有胆有谋,从一个相当于实习生的“观政”一步进入权力中枢,为官也作出了实绩。

松台山山顶有净光塔,唐代建塔时供奉有永嘉大师舍利,1999年原址重建了一座七层仿唐塔。雨天,不能入内登塔。晚上此塔有灯光映照,玲珑精美,成为市中心的一个地标。塔一侧有永嘉大师纪念馆,旁边的石崖上有三幅小巧的摩崖石刻:“灵岩”、“屏风”、“石辟”。净光塔下方有永嘉大师像,其后有“宿觉名山”四个大字和《永嘉证道歌》的碑刻。

永嘉大师是一代高僧,初学天台宗,无师自悟心地法门与禅宗真义。他从温州出发到韶关曹溪拜谒禅宗六祖惠能,问答间即得印证。永嘉大师仅仅在曹溪留宿一夜,时称“一宿觉”,他被认为是六祖惠能法嗣,禅宗称之为“第三十四代真觉禅师”,留下了两部著作《永嘉禅宗集》和《永嘉证道歌》。《证道歌》朗朗上口,文字通俗,在日本、朝鲜等有各种版本。前几天读南怀瑾的佛学讲座丛书,他建议学佛者没有功底先不要读《证道歌》,会走向狂禅。我搜了搜这篇歌,247句,很难懂。

铁井栏:据《温州府志》记载,东晋郭璞(就是那位著名的风水大师)为永嘉郡城选址时,登上西北的郭公山察看地形,发现九座峰像北斗星错立。于是绕山筑城,并凿了二十八口井,对应天上“二十八星宿”的位置。二十八宿井至今尚存几口?网上搜索有说八口的、九口的、十一口的、十六口的。

在二十八宿井中,松台山曾有四口,现存三口。此行只在松台山转了小半圈,见到两口古井。

位于山巅的上井是一座圆形小井,栏壁镌“道光己巳(1845)冬松台仙井梅铨书”等字。传永嘉大师在松台山修行时常饮用此井之水。永嘉大师坐化后,人们便把这口井称为“仙人井”。

位于山下的名八卦井,体量较大,井栏呈八角形,用八块青石板合榫作成,上刻牡丹、白鹿衔花等纹饰。

在城中还去找了二十八宿井中另一口比较特别的——铁井栏,整条街道因此井得名,但古井并不好找,在一个小区里,一栋高层住宅的大门前。就如名称所言,这口井的井圈是铁铸的,圆形,分两层。下圈铸于北宋元祐六年(1091年),上圈铸于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宋代的铁井栏,甚至是文物铁铸井栏,没听说过哪里还有。清咸丰元年(1851年)于井栏外围青石,因此现在铁井栏只能看看内壁,看起来毫无锈迹,也没有石质古井栏那种常见的绳痕。

这三口井都是活井。二十八宿井打包入列浙江省文保单位。

五马街、纱帽河:宾馆离五马街、纱帽河都不远,但一直对各座城里的商业步行街不很感兴趣,只觉得无非吃吃喝喝,还全是面向游客的,因此只是路过看看。国庆假期,这里游客真不少。

纱帽河有一个清冽的池子,一侧有一株巨大的榕树,壮观。温州市市树是小叶榕,城里只要有榕树,马上就有了南方风味。

五马街是温州最著名的商业街,历史可以追溯到晋代。史载王羲之任永嘉郡守时,出门乘五马,百姓仰慕,立五马坊,为五马街名称的由来。整条五马街基本上就是古代温州城东西向的距离。此行只在东端走了一小段,华盖山山脚有温州仅存的一段城墙,与华盖山隔着一条马路的孙中山纪念堂屋檐设计华丽精巧,是建于1932年的历史建筑。

江心屿:江心屿大概是温州市区最接近常见的旅游景区的地方,游人多,需要买门票(本地人6元摆渡费,外地人30元)。

江心屿是一座狭长的岛屿,瓯江下游江面开阔,对岸是连绵高山,景色辽远大气,江心屿如浮在大江上的一条大舟,岛上东西两座古塔屹立,似舟上的桅杆或烟囱。登上岛屿一走,则能感受到小岛并不小,遍地绿意,可以看成是地域广阔、被江水环抱的大公园。岛上主要文物古迹则集中在码头附近,相距并不远。

众多历史名人曾登临江心屿,其中地位最高的是宋高宗。在金兵大举进攻下,高宗一路南下,建炎四年正月在江心屿驻跸16天。为什么选择江心屿?不知。南宋造船和航海能力肯定强。
宋高宗驻跸的地点名普寂禅院,后来改名“龙翔寺”,1956年寺院遗址上建起了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早已没有古寺风貌。宋高宗驻跸期间曾写下了“清辉”“浴光”,纪念馆院内的思源古井墙壁上有“清辉”两字的石刻,算是对这段历史的展示。

江心寺在瓯江对岸就能看见,正对江面,十分醒目。据《温州府志》记载,江心屿原为两岛,两岛间有中川和龙潭,宋高宗时青了禅师率众填塞中川,创建中川寺。表奏高宗,赐改中川寺为江心寺,改东岛的普寂禅院为龙翔寺,西岛的净信讲寺为兴庆寺,三寺为一,总名为龙翔兴庆禅寺,奉为“高宗道场”。

由此看来,南宋时的江心寺规模宏大,可以说这座岛就是这座寺的。现存江心寺建于清乾隆年间,省保,山门等建筑看上去像是刚建的,总体规模也不小。西侧的温州市革命历史纪念馆为兴庆寺原址,这两馆一寺可以想象一下宋高宗时期的两寺一川。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正月,南逃的九岁的益王赵昰(南宋第八位皇帝,宋端宗)和四岁的广王赵昺(南宋末代皇帝,宋少帝)抵达江心屿龙翔寺,祈盼重启皇室。同年四月,文天祥自元兵押解途中脱险来温,留居中川寺。他在江心屿停留了一个月,留下一篇《北归宿中川寺》:

万里风霜鬓已丝,飘零回首壮心悲。

罗浮山下雪来未,扬子江心月照谁。

只谓虎头非贵相,不图羝乳有归期。

乘潮一到中川寺,暗读中兴第二碑。

宋文信国公祠位于江心寺和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中间,省保,小小一方庭院,看不出多少古意。这座祠堂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现存为晚清建筑,两壁上的碑刻全部为当代刻,只有正殿旁一面古碑用玻璃罩保护着。

奇怪我以前知道文天祥到过江心屿,却不知道是宋高宗先到江心屿,更不会把文天祥和宋高宗联系起来,哪里得到的这一记忆呢?不管文天祥还是南宋王室,来江心屿只是最后的精神寄托,他们都救不了即将覆灭的王朝。

文天祥祠前方临江的二层楼阁名“浩然楼”,因为被码头等候区遮住了,江面上不容易看到。“浩然”之名,有说取意文天祥《正气歌》中的“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有说是因为孟浩然曾游江心屿。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元年(1875年)重修。1877年英国领事入驻温州,最初领事馆就占用了浩然楼。

1894年,英国人在江心屿东端建三层西式楼房为领事馆。1895年,又扩建一幢两层楼房。在历史悠久的温州城,英国领事馆旧址这座近代建筑是唯一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想见城内古老的文物古迹大概真没留存多少。英国领事馆是三层小洋楼,砖木结构,外立面可以看到漂亮的拱券组合,二层两根立柱,拱券所在的二楼和三楼都是阳台。这座领事馆处于江心屿东端的“船头”位置,阳台正对瓯江,江对岸的温州城尽揽眼底,位置扼要精准。临近的东塔在领事馆上方,由于担心这座塔上可以窥探领事馆活动,英国人干脆把塔刹拆了,东塔成了残塔。

今天领事馆内一些房间复原了当年室内陈设,但并没有留下历史照片,这些复原也只是推测,另外一些房间成为展厅,主要展示温州开埠和海关建设发展历程。有一尊珍贵的北宋石雕佛塔残段,当年曾放在领事馆门前,据推测是江心寺遗物。原本门前有两尊,后来散失,在民间寻获到一尊。

英国驻温州领事馆1924年即被裁撤,此后这栋楼租给瓯海关,作为税务司别墅。1956年被辟为工人疗养院。

谯楼:宋高宗在江心屿呆了16天,大概觉得安稳放心了,终于迁到温州城内。当时的温州州治被改成行宫,州治前的谯楼成为临时的朝门,在这座临时宫殿,高宗呆了一个半月。

现存的谯楼是五代吴越王钱镠七子钱传灌任温州刺史时所筑建,当时他在温州增筑内城(子城),谯楼即为子城的南门。元代统治者下令全国拆城,谯楼成为子城仅存的一座城门。这个位置千年不变,可以算温州古城的中心地标。

现在的谯楼是1991年和2001年两次重修后的建筑,楼内展示温州历史。此前的80年代,这里是公安局的宿舍,对照一下新老照片挺有意思,宿舍还能建在这样的城墙上。民国的时候,这里是公立图书馆分馆和民众教育馆。

谯楼对面是温州州治旧址,自东晋太宁元年(323)建永嘉郡以来,这里曾先后为永嘉郡治、温州州治衙署,城守营、警察所等驻所。新中国成立后,旧址成为温州市公安局所在地。现在则是广场路小学。旧址也是文物保护单位,校门的拱门、立柱和雕花依然展示着政府机关的样貌,这道大门称为台门,建于上世纪30年代。院落一角有一座醒目的高瘦的方形七层塔楼,是建于抗战时期的瞭望警报塔。

谯楼和州治附近还保留着大片老城,多为临街的骑楼商业建筑和单层、双层的老宅,可以找到不少温州著名的老字号小吃。在温州漫步,没想到的一点就是这里的老城面积相当大,而且较为完整和原生态,不像很多城市老城被商业楼盘割裂和占据。

南戏博物馆和朱自清旧居:这两座温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紧挨着,位于老城的北部,距离江心屿游船码头不远,两馆打通了对外开放。不过朱自清旧居是迁移过来的,此前在现址以西约200多米处。

南戏博物馆是一栋洋房,外饰华丽,原为益康钱庄,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方方正正一个围院,门厅单层,内部中间是正厅,两侧是厢房,都是两层楼,天井四周有围廊。钱庄店铺设在门厅内。南戏博物馆有八个展厅,除了服装、乐器,精致的提线木偶也挺吸引眼球。福建一些地方依然有方言木偶戏演出,木偶动作非常灵动,口型都对得上,但福建各地和温州话都太难听懂啦。

朱自清故居是一座完整中式住宅,建于清晚期,除了三进的楼房是两层楼,其余都是单层,原系王宅。和此前见过的江苏两处朱自清故居相比,这栋宅子是最大的。不过朱自清只是租了此宅的东厢房作为温州住所,一间卧室、一间书房而已。朱自清1923年到温州,在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任教,这是一所很优秀的学校,温州大量名人从这所学校走出来。不过朱自清在这所学校任教仅一年,当时教育经费拮据,教师常常被欠薪。朱自清给温州中学留下了校歌和校训,给温州留下了数篇散文,其中的《绿》被选入今天的教科书,《绿》所描绘的梅雨潭就在温州城南的大罗山,现在是免费开放的景点。温州周边,绿色的水潭瀑布本是常见的景色,到了散文家笔下就与众不同了。

夏鼐故居:温州城内几处名人故居里,夏鼐故居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规格最高。而且用了“故居”两字,这是夏家自己的房。故居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当时夏鼐父亲经营的绸缎生意非常成功,据介绍夏家周边街道上有多间夏日盛丝绸店。

这是一栋中西合璧的大宅,双层合院,门楼有精美的西式雕花,建筑主体外观上也很洋气,质地倒是木结构的,踩上去丫丫作响。夏鼐先生年轻时居住在这里,底层西次间是他读书和结婚的地方。故居复原了这间卧室,此外各个房间以十单元的图文、实物介绍了夏鼐先生的成就以及与温州的往事。

夏鼐先生是新中国考古事业的奠基人和主要指导者。他在伦敦大学取得埃及考古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是关于古埃及串珠的研究。夏鼐先生在30年代就参与在英格兰、埃及和巴勒斯坦的国际考古合作,很多先进方法由此学习并带到了国内。

夏鼐先生在这座故居居住的时间并不长,30年代清华毕业后留学英国,此后作为考古人常年奔波在外。夏鼐是中华民国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没有随所迁台湾,而是退居温州,1950年起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而温州的这栋大宅,在50年代就被分给众多住户了。

郑振铎纪念馆:距离夏鼐故居大约不到200米,就是郑振铎纪念馆,也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两层的洋房,外观华丽气派,内部也是中西结合,外型上更偏西化一些,有精致的柱式和铁艺栏杆。原址为金宅,建于1935年,1938年时曾作为新四军秘密联络点和永嘉临时县委活动点。看起来这栋宅子和郑振铎本人没什么关系,就是正好空出来建了一个温州名人的纪念馆。

郑振铎身上的头衔多,简单地说是文化名人,繁琐一点就是社会活动家、考古学家、作家、诗人、学者、文艺评论家、翻译家、文学史家、艺术史家等等,新中国成立后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1958年因飞机失事去世,享年60岁,虽然寿命不长,倒也不用经历此后的各种运动。

温州数学名人馆(谷超豪祖居):温州出数学家,我一点都不知道,我头脑中对温州的印象和很多人差不多——那是一座商人的城市。苏步青和谷超豪我知道,大名鼎鼎,但我不知道他们是温州人。新中国成立后,全国高校的数学系主任,一度有三分之一是温州人,这是一个很夸张的数字。

温州数学名人馆原址是谷超豪祖居,建于清中期,2006年迁移至白鹿州公园保护,2012年辟为温州数学名人馆。谷超豪先生少年时曾在这里生活过。方方正正一座合院式古宅,门屋、正屋为单层,厢房为两层楼房,厢房与正屋间有花墙隔出小小的天井,里面有水井和花草,自成一片天地。

正屋的三间房内,展示的是姜立夫、苏步青、谷超豪三位数学大家,厢房等展厅内展示了温州其他多位数学家。姜立夫是1910年代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哈佛大学博士,堪称中国近现代数学的奠基人物,他的学生包括陈省身、吴大猷和杨振宁。苏步青20年代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展馆介绍温州盛产数学家,也与温州是最早掀起出国留学热潮地区之一有关。

温州天主教总堂和基督教城西堂:温州老城区的这两座教堂都有百年以上历史,相距并不远,目前均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国庆长假,不能到教堂内部参观,智能看看外貌了。

温州天主教总堂位于鹿城区周宅祠巷,哥特式风格,身形挺拔向上,外墙用红砖,用色鲜艳,装饰华丽,有温州最美教堂之称。塔楼呈六角形,覆盖尖顶,比较罕见。对比老照片,这座塔楼是后添的。这座教堂始建于1874年,原名圣保禄堂,1877年迁至现址,1884年在“甲申教案”中被焚毁,1888年重建。教堂东侧有神父楼和波兰楼,构成完整的宗教建筑群。如今这里是温州市天主教爱国会、天主教温州教区所在地。

城西基督教堂在今鹿城区城西街,始建于1878年,同在1884年“甲申教案”中被焚毁,重建于1898年。包括大堂、小堂、牧师楼三座建筑。所处街巷狭窄,难以看到全貌,大堂的正立面形态端庄厚重,和圣保禄堂风格不同。如今这里是温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会址。

温州多教堂,在老城区常可看见大大小小的教堂,寺庙倒少见。在泽雅的山间行走,赫然发现一栋荒废的水泥教堂,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大门屋顶上雕刻着两只鸟,乍一看似恰巧停在那里,而教堂周身已经被藤蔓缠绕覆盖。这水泥教堂不会很久远,但这青山绿水间一座孤零零的废弃教堂,有点不像是在中国。新的教堂就在废教堂几百米远,也是小小的一栋。

永昌堡:尽管在行政上也属于市区,但永昌堡距离温州主城区很远,坐公交车慢悠悠地过去,车上可以睡一觉。永昌堡离温州机场倒不远,附近有轻轨。

永昌堡是全国仅存的一座民间抗倭城堡。按景区里的简介,浙南一带的民间抗倭城堡原先数量并不少,仅永昌堡周边就还有两座民间城堡,这些城堡互为支援,也与朝廷修建的卫城、所城共同组成防御体系。数百年后,东南沿海的卫城、所城还留下了数座,民间抗倭古堡只存这一座。

说是民间修建,却不是纯粹的民间。古堡所在的王家是浙南大族、官宦世家。在抗倭战争中,领导义军的王沛、王德叔侄牺牲,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王叔果、王叔杲兄弟倡议兴筑城堡。王叔果、王叔杲的舅祖是明史重要人物、嘉靖帝最信任的首辅张璁,叔果、叔杲及他们的父亲王澈、叔叔王激都曾在朝为官。嘉靖三十七年王叔果返乡扫墓时上疏请筑永昌堡,当时其官职是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这是一座经官方允许修建的城堡。

网上的资料,永昌堡呈长方形,南北长778米,东西阔445米,高8米,基阔3.9米,周长2688米,有陆门4座,水门4座。这个周长与现存的几座浙江所城接近、甚至更大。高度看起来不是很高,不过城堡外还有护城河,防御能力足够强。城堡并不是正南北向,而是有着近45度的倾角。

东门是最主要的堡门,有一座小巧的瓮城,上建城楼。比较特殊的是面向城外的那道城墙很厚,城墙内部有中空的廊道,炮位设在廊道里,而且用石墙隔出了前后两条道。在瓮城内看不到城墙内部的廊道,这大概可以算能藏兵的暗廊了。这种城墙设计罕见,而且是民间营建的。

南门和北门相对简单,但都有水门,今天看起来水门就是一个引水口,通向堡内的水渠,原本可以通舟,现在封掉了。不知道当年的防御机关是什么样的。

城堡内部有鲜明的水乡风貌,两条水渠贯穿南北,之间有勾通连接的水道乃至视野开阔的水塘,街道和住宅、商铺沿水渠展开建造,东西城门之间则有一条大道贯通。渠上留有数座明清时期的石桥,结构都比较简单,但装饰上有的简约粗犷,有的存有一些精致的石刻,少数几座还有刻字。

城堡内还有明清时期的住宅、宗祠等30余座古建筑,其中最大的一栋“都堂第”修复后开放。古宅始建于明代隆庆三年(1570年),是当时督察院佥都御史王诤的故居,基本完整,建筑疏朗开阔。佥都御史是四品官,妥妥高干。

位于北门的大宗祠也对外开放,留有精美的建筑装饰,这里不仅展示了王家的显赫家世,也展示了浙江南部的抗倭历史和防御体系建设。据介绍,永昌堡列进士者13名、武状元1名、传胪1名、副榜4名、举人30名,很厉害的数字。值得关注的还有上仓坦和下仓坦,沿河建造的石质广场,可以用来练兵。这些古建筑与城堡一同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罗山——瑶溪:大罗山位于温州市郊,为国家健身步道。山中林木繁盛,有溪流、瀑布,也有山石、庙宇,建有石板道路和清晰的路标,很适合徒步远足。

大罗山面积很大,分成数个景区,从地图看,步道可以贯穿整座山。此次走的瑶溪一段,距永昌堡不远,只是公交车不方便,直接打车过去。从入口到终点的瀑布仅2.5公里,山势不高,行走并不费力。一路与清澈溪流相伴,一开始沿着车道走,大约1公里左右抵达车道尽头的度假酒店,酒店依水坝栏起的水库而建,水面开阔,背枕青山,湖面可泛舟。之后转入步行道,开端是一处水色深绿、略泛蓝的幽潭,相信如果有阳光会非常漂亮。此后沿山谷行走,尽头的瀑布高十几米,有三截,瀑布前有石台,形态多变,瀑下水潭呈墨绿色。朱自清著名散文《绿》中所描绘的梅雨潭位于大罗山西部的仙岩景区。散文家的笔还是厉害,我把《绿》找出来读了一读,感觉描绘瑶溪也适用,那瀑布前一样有一座亭,沿途的水潭色彩变化可能还多一些。

类似的景色在温州不稀奇,但如果是在上海这样缺乏山水的地方,圈起来收费也完全有可能。国内国外旅游,最大差异是自然景区,国外一般是免费或者象征性收费,道路更接近自然状态,景区内部的收费客车从没见过。像大罗山这样免费的且有着完善道路和路标的自然景区不太遇见。香港不是国外但属于境外,香港的步道系统也很完善,而且是海山风光,大气壮美。

四连碓造纸作坊:温州是文物大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30多处,但大多散布于各县市,位于市区的查下来只有6处,四连碓造纸作坊就是其中之一。

说是市区,其实只是行政概念。四连碓造纸作坊位于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当地已经是纯粹的山村,距离市中心很远,换两部公交车过去得准备近两个小时。

四连碓造纸作坊是当地特有的古代造纸作坊,大约创建于元末明初。纸坊引入山中溪流的水力,在连续四个水碓建筑中顺流而下。碓坊分成两组:第一组共三座碓坊紧连在一起;第二组为一座碓坊和纸坊连在一起。

位于石桥村的这个四连碓作坊靠近泽雅主景区,经过商业开发,收费10元门票参观,仅存水碓,碓内设施朽烂,看起来主要是利用水利捶打,看不到完整的造纸过程。更丰富的作坊遗存在唐宅村一带,那里仍有一些作坊在使用古法造纸。

泽雅:从四连碓造纸作坊往前走不远就是泽雅主景区,门票40好像。国庆长假不敢去热门景区,在最后一天挑了这里,果然游人不多,不过这个季节水量不大。泽雅是一个阶梯瀑布群,需要爬一点山,下游的瀑布流量还好一点,到了上游最高的瀑布就是娟娟细流了。除了瀑布,还有小段的峡谷。温州多山水,楠溪江、雁荡山都大名鼎鼎,泽雅只能说是常见的景观,专门去没必要,作为休闲放松还是很合适的,毕竟可以避开人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温州   罗山   永昌   台山   永嘉   谯楼   温州市   江心   温润   故居   教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