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古代治痿方药500则,我总结了6大中药,扶阳起痿,滋阴补肾

中医治疗痿证,有6味中药的使用频率最高。按功效分类,分别是益气温阳——茯苓、人参、白术、菟丝子滋阴补血——地黄;安神宁心——远志。下面为读者朋友详细解释。


茯苓

《名医别录》讲茯苓:“开胸腑,调脏器,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肾主水,伐肾,指的是利水,水湿闭阻,阳气不通而人无气力。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阳气得通而人觉有力。


茯苓虽然不是益补药,仍能通过祛水湿之邪而通阳气。因此,历代不少金方中都包含茯苓,以滋肾水,养肝血,例如人们熟知的六味地黄丸。

茯苓


人参

人参为补药,治虚症,补气固血,补气生血。与性和平补力慢的党参相比,其性猛烈且效果显著。


但人参吃多不利,其性温,对气虚者须加清凉药以制约。入药时还需辨证治疗。

人参


白术

阳痿发病虽以肝、肾两脏为中心,但也与脾密切相关。


脾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升清降浊,则后天充实,得以滋养人体各器官。只有脾脏运化功能正常,肾精得以不断培育和充养,才能日渐充盛,发挥其生理作用。

白术

白术性苦味甘,归脾、胃经,为健脾之药。对脾胃虚弱证,治以补脾益胃,方用参苓白术散加白蒺藜、淫羊藿、仙茅等。


菟丝子

菟丝子性甘,味辛,质平。甘能补,微辛能通,质重性平而能降,所以入下焦肝肾。菟丝子性柔润,平补肾气,不温不燥。因甘入脾,为肝、脾、肾三脏的根药。

菟丝子

菟丝子不仅补肾,而且能固肾气。肾虚补肾,以其为主药,阴虚加枸杞子等,阳虚加巴戟天等,效果很好。


地黄

《本草纲目》记载,地黄有滋阴补血、利血生精、明目补肾之效,人们熟知的左归丸、大补阴丸等中成药,地黄即为主要组成。


肾阴虚之证,可用滋阴补肾的药物。肾阴得到滋补后,症状随之也会得到改善。

地黄


远志

阳痿患者多见心肾不交、心肝血虚、心气不足、心胆气虚等证。这些是阳起不能的重要因素,故而须着力解决。


在补气温阳治痿证之本的同时,远志能交通心肾、化痰开窍。也可适当配伍养血安神之酸枣,和宁心安神之伏神,临床诊疗时也须辨证对待。

远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滋阴   痿证   菟丝子   方药   白术   远志   地黄   阳气   茯苓   脾胃   人参   中药   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