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龙脑桥,从明朝跨越五百年沧桑,成为一道难以割舍的乡愁

#暑期创作大赛#

说明:本文图片是二十前泸县龙脑桥较为原生态的它四周的老图,希望大家可以对比一下,看看两者意境有何不同。感谢江阳老师。

说到龙脑桥,你如果不到泸州泸县去看一看,那将是一种遗憾。泸州造型桥,以龙形为主的石桥,从唐宋时期就遍布江阳古城的各个乡间。那些不管是小溪小河,还是田坎沟壑,总之,一开始,它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连通。

2003年龙脑桥附近,竹林,山岩和菜地。

但是老泸州人的勤劳和智慧的结合,不仅解决行路难的便捷问题,更不知不觉间把它升华到艺术的高度。能工巧匠们,从来不满足于只是简单的铺设,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各种图腾和瑞兽,成为他们装点各类桥梁的灵感源泉。

最终国人心中最神圣的一种生物,龙形象成为了这些桥梁的主导。到了明朝则达到顶峰。

而龙脑桥的集群,大部分都保留在了泸州的泸县境内,当然三区四县川南周边都有遗留,但是规模最大,种类最多,还是泸县。其中九曲河上的龙脑桥可以说是集大成者。

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宋时原有木桥常毁于山洪侵袭。当时泸县此地的同乡人,觉得宋代的木桥持久度不佳,考虑此地山石容易获得,石匠也颇多,于是倡议摒弃木桥,并且凑集资金换成石桥,希望可以造出更经久耐用的桥梁。


龙脑桥上游

建设者们又以龙、象等物镇水的美好寓意,决定有足工艺,把它整体升华。然而这项工程,可并不容易,直到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整个工程历时20年才终于竣工投用。

当年那些造桥者,有的早已逝去,有的头发斑白,老眼昏花,但是能够最终见到它诞生,没有人不喜极而泣的。

他们却并不知道,这个龙桥,将影响川南石桥建造方式长达数百年之久,而九曲河的龙脑桥,就成为了这一范本。虽然宋代也有石桥,保留下来的基本没有踪迹,可以说明朝的龙脑桥,已经是当时最好的工艺,可谓前无古人。

历史的天空,白了又黑,黑了又白,大明江山没有万年永固,被清朝替代,龙脑桥却保留了下来。乾隆年间,州人上书朝廷,叙述了龙脑桥的经过和它的重要性,让皇帝看到它的珍贵,于是在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皇帝下旨“钦命永宁道泸州以北九十华里九曲河龙脑桥加以保护” 。

这可能是龙脑桥第一次被站在国家层面的高度被重视。中途经历沧桑,依旧屹立不倒,也没有什么变化。

直到1949年初,为方便通船,龙脑桥第十个桥孔升高,两端各铺设五步石梯,形成平桥上的一座小拱桥。这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改变。

此后,龙脑桥虽然也有沉寂的时间,但是八九十年代开始被逐步重视,也经过了修复维护,它甚至扛过了2012年的洪灾和2021年的9·16泸县地震,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不仅艺术感和文化感十足,而特别抗造。

1996年11月,龙脑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对它能够更长久地留在世间给我们后人欣赏,起到了保障。2013年1月,泸县龙脑桥保护总体规划纳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规划名单 。9月,龙脑桥入选泸州新八景 。

如今,龙脑桥可以说是泸县的一种象征,甚至是精神图腾,没有去看过的朋友,建议可以去参观一下。感受先人的巧手和智慧,以及传统文化的魅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泸州   明朝   永宁   泸县   木桥   乡愁   宋代   石桥   图腾   桥梁   沧桑   智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