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亚运会丨29年后,这个家庭与亚运会再结缘

新华社杭州10月1日电(记者魏婧宇、姚友明)插桨、拉桨、出桨……在1日下午的皮划艇静水女子单人皮艇500米项目的半决赛中,中国澳门队选手沈澄一桨比一桨用力,但和前面选手的差距却越来越大。当前面四名选手冲过终点线20多秒后,沈澄才奋力划到终点,岸边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10月1日,沈澄(左一)在比赛前。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半决赛小组最后一名的成绩,为沈澄的亚运会之旅画上了句号。虽然无缘决赛,这名19岁的小姑娘却直说“很开心,很满意”,既是因为在比赛中突破了自己,也是由于一家人能与亚运会再结缘。

“今天在逆风的情况下,得到的成绩和在平静环境里是一样的,所以我还是挺高兴的。”刚比完赛,沈澄冷静地分析着自己的表现,“我的训练时间不如大家的时间长,名次不好是一定的,所以我是抱着突破自己的想法(来参加亚运会),只要尽力发挥到最好,就是给自己有一个交代。”

作为一项兼具速度和力量的运动,皮划艇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运动员大多身材高挑、充满力量,身高只有1米55的沈澄站在她们中间显得格外瘦小。“虽然我矮小,可还是有一些方法能去划得比较好,例如把桨插得深一点,用核心的力量去旋转,还要加上桨频去跟上各位优秀的运动员。”沈澄说道。

瘦小的身材并没有影响沈澄劈波斩浪,只是这背后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而她在训练的同时还要兼顾学业,运动员与学生的身份叠加,对沈澄来说就是双倍的忙碌。

沈澄现在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葡萄牙语专业的大二学生,日常学业繁忙,但每周两次的下水训练却是雷打不动。沈澄说:“虽然一周只有两次下水练习,但我都全力以赴去训练,然后在周一到周五的时候做一下体能训练,还有陆上的划船机训练,增长我的力量,让我有更多的肌肉去划艇。”

学校和训练场两头跑,已被沈澄当成了日常。早在8岁那年第一次坐进皮划艇时,她就觉得自己离不开皮划艇了,而她的家庭则在更早之前就和皮划艇运动结了缘。

沈澄的父亲和哥哥都是皮划艇运动员,她的父亲沈兆兴曾参加过1994年的广岛亚运会,如今在澳门特区政府工作,兼职做沈澄的教练。时隔29年,沈兆兴再次来到亚运会的赛场,不过这次从下水的运动员变成了岸上的教练。

图为沈澄(左)接受记者采访。

“他们现在的训练比我们那时候科学多了。”沈兆兴说,作为澳门第一批参加亚运会的皮划艇运动员,那时并没有教练长期跟着训练,都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在参赛前最后一个月才从广州过来一个教练帮助系统训练,那位教练教的一些方法直到现在还在用。“从澳门回归之前,国家就开始帮助我们训练。现在国家对我们很关怀,经常有教练和我们分享训练经验,我们能带着运动员做更系统的周期训练。”

在父亲的指导下,沈澄不仅运动成绩得到提升,也开始学着做一名小教练,在寒暑假回家后,她还要带着队里的弟弟妹妹一起在南湾湖训练。

“我成为职业运动员的机会可能小一点,在亚运会结束后,我会专注于念书,大学毕业后想回到运动队工作。”具体从事什么工作,沈澄还没有想好,“我想带领其他队员参赛,或者帮他们了解各类比赛和其他运动员,以及适应赛场环境。”对于未来想做的工作,她举了好几个例子,但都没有离开皮划艇运动。

在沈澄的规划里,和皮划艇的故事会一直继续下去。也许再过一些年,这个家庭与亚运会的故事还会更新篇章。

(参与采写:王安浩维、伍鲲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亚运会   皮划艇   澳门   杭州   亚运   瘦小   运动员   选手   教练   年后   父亲   成绩   力量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