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剧之乡,文化名城—江西乐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1.乐平市简介

乐平市,江西省辖县级市,由景德镇市代管,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鄱阳湖盆地边缘。2021年末,全市辖2个街道、15个镇、1个乡。全市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75.38万人。2021年,乐平市实现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406.33亿元,财政收入50.44亿元。

乐平市建县始于东汉光和元年(178年),建置乐平县,县城立于银城堡(今德兴市银城贩)。因县城“南临乐安江,北接平林”而名“乐平”。1992年9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乐平县,设立乐平市。乐平是江西省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古戏台博物馆”,素称“赣剧之乡”, 是江西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全国有名的“江南菜乡”,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乐平市也是最具特色经济发展潜力城市,医药化工机械产业基地,精细化工基地。乐平境内有乐平古城、观音阁东山寺乐平古戏台等人文景点,有文山石林景区历居寺洪公祠洪岩风景名胜区翠平湖等自然旅游景点。

乐平市行政区划图

2.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

发展目标:区域开放融合、绿色崛起的景市副中心;文化特色突出、人文彰显的历史传承区;生态环境优美、治江保绿的文明示范区;产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工业新平台。

目标定位:国家资源型城市复兴示范县市、江西省重要的智慧制造平台和休闲旅游基地;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家园,江西省工贸强市,以戏曲文化和江南菜乡为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

形象定位:江南菜乡、古戏名城、城景共生、文旅同兴、古今相融的赣东北明珠。

目标愿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00万人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70%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全国知名资源型城市复兴典范,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十强”。

区域协同:积极融入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实验区建设。以生态共保、功能互补、交通互通、产业共荣四大协同战略打造赣东北绿色发展核心引擎。

开发战略:

(1)景乐一体,融入区城发展博弈: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区域要素流通自由、基本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境共治共保为导向,主动融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对接景德镇都市区建设,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关联发展。

(2)大市大城,构筑核心竞争平台:巩提升乐平人口大市地位,构建强大的中心城区达到中等城市现模,有效提升城市竞争力及辐射能力,带动市域发展

(3)产城融合,转变城市发展路径:做强做优塔山、金山工业,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实现从传统的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从低价要素供给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3)特色城乡,优化全域发展格局:依托中心城区,按照圈层推进、点轴发展的思路,择优培育重点镇(中心镇)和特色镇,走有特色、集约型、多样化、组团式拓展、点状式集中的绿色城镇化道路,实现“分散式”城镇格局向“多元-多级-特色”的新型城镇体系的转变,形成“一心两轴三区四点”的特点城乡格局。

3.国土空间统筹

3.1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构建“核心引领、三轴驱动、三区协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一核:中心城区、后港镇、乐港镇、接渡镇、农科园为主的市域发展核心。

三轴:G206国道发展轴和以S205、S303、S306省道为支撑的中心城区向乡镇延伸的城镇发展轴。

三区:中心城镇发展区、平原农林发展区和南山、洪岩、神龙源生态区,打造绿色生态发展示范。

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3.2三条控制红线

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

永久基本农田: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应划尽划、应保尽保,

生态保护红线:维护生态安全格局,保障生态系统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城镇开发边界:坚持节约集约、紧凑发展。引导城镇有序发展,提升空间支撑能力,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三线控制图

3.3生态功能分区

落实细化主体功能分区。

城镇化发展区。城镇化优化区:阳往道,塔山街道、农科,接渡镇、后港镇、乐港镇、塔前镇。结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完善配套政策引导人口、产业集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城镇服务功能和创新能力。城镇化促进区:涌山镇、众埠镇,结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控制国土开发强度,引导城镇人口集聚。

农产品主产区。农业主产功能区:镇桥镇、礼林镇、双田镇、浯口镇,临港镇、高家镇、名口镇、鸬鹚乡。严格保护耕地和水久基本农田,重点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仓储,休闲农业等特色农业发展,落实耕地保护补偿。农业特色功能区:十里岗镇。支持特色农业发展,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

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经济区:洪岩镇,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严格控制开发规模和准入产业名录,合理发展林业、生态休闲旅游等生态经济。

主体功能分区

4.生态空间

4.1生态保护空间格局

明晰空间保护结构,筑牢生态安全之基。以东、南、北三道生态屏障为重点。充分发挥水源涵养、水士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功能,融入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筑牢“一带七水两核五片”的生态保护空间格局。

一带:乐安河生态保护带;

七水:水,官庄水、长乐水、建节水,车溪水,安殷水、潘溪水七条生态廊道;

两核:两大自然保护地:江西洪岩国家森林公园、江西乐平东湖省级湿地公园;

五片:一个湖库型饮用水源保护区+四片省级以上公益林保护片区。

生态保护空间格局

4.2自然保护地体系

守护自然生态,保育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地质地貌景观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建“1+2”两级自然保护地体系,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永续发展。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核心保护区外,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

构建自然保护体系:构建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中国持色自然保护地体系,严格保护江西洪岩国家林林公园、江西景德镇东湖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

自然保护地体系

5农业空间

5.1农业空间格局

构建“一核两带四区多点”的乐平市农业空间格局。

尊重和顺应农业耕作历史格局,对农业空间进行发展引导,在“三区协同”总体格局基础上,形成“一核两带四区多点”的农业空间格局。

一核:打造乐平市现代农业发展驱动核。

两带:示范农业产业带、秀美乡村休闲带。

四区:高效农业种植区、特色农业示范区、生态农业发展区、物流仓储加工区。

多点:多个“一村一品”示范村。

农业空间格局

5.2农业产业体系

整体形成“东糖、西菜、南粮、北果”农业产业体系。

东糖:名口、众埠、十里岗、接渡等乡镇种植甘蔗、葡萄、养殖蜂蜜,发展红糖、葡萄酒、

蜂产品等。

西菜:乐港、镇桥核心菜区,引领众埠、鸬鹚、接渡、后港等区域种植菠菜、食用菌等。

南粮:众埠、礼林、高家、浯口、临港等重点粮食产地,引领双田、后港、塔前、洪岩、涌山等富硒区种植特色粮食。

北果(中药):塔前、涌山、洪岩、临港、高家等乡镇果茶(中药)种植,引领十里岗、浯口、众埠、接渡、礼林等区域种植杨梅、蓝莓、桃、李、梨、柑、葡萄、枇杷果业、绿茶、白茶产业及吴茱萸、枳壳等中草药业。

6.产业格局

6.1产业发展体系

构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的“2+2+N”的产业发展体系。

2个首位产业:精细化工、生物医药;

2个主导产业:装备制造、食品加工;

N个基础良好产业:蔬菜农植、新材料、电子信息、光伏能源、文化旅游等。

产业发展体系

6.2产业发展格局

“一区、两轴、三园、一基地”产业发展格局

强心发展:乐平工业园区是未来乐平市工业发展的主战场,聚焦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整体以精细化工和医药、机械制造、新材料等为主导产业,力争打造成为在全国具有优势的专业化工工业园区。

三园一基地协同

塔山工业园:构建以精细化工、医药化工为主体的先进产业园区,推动园区向精细化、科技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金山工业园:依托现有新型机械电子及食品加工为基础发展,重点发展汽摩配相关产业等。

鸣山工业园:打造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与鄱阳工业园区共谋发展。

乐涌先进陶瓷产业基地:协同景德镇先进陶瓷产业发展,打造先进陶瓷产业园,助力景乐一体化发展。

产业发展格局

7.城镇空间

7.1城镇空间格局

规划构建“一心两带三区四点”的城镇空间格局。

一核引领,强化核心集聚;四心辐射,完善市域功能;分区引导,推动差异发展。

一心:中心城区主中心;

两带:中部横向城镇发展带,南北纵向城镇发展带;

三区:西部城镇密集发展区、东北部休闲发展区、东南部现代农业发展区;

四点:众埠镇、涌山镇、洪岩镇、塔前镇四个市域重点镇。

城镇空间格局

7.2中心城区总体空间结构

构建“一核、五轴、七区”中心城区总体空间结构。

一核:大连路综合城市核心。

五轴:G206国道、S306省道空间发展主轴,乐平大道、洎阳路-G206国道、S411省道空间发展次轴。

七区:老城区、城东片区、城北片区三个生活型片区,塔山工业园区、金山工业园区、鸣山工业园区、农科园片区四个产业片区。

中心城区总体空间结构

8.基础设施体系

8.1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完善内畅外通、低碳智慧的综合交通体系。

铁路轨交:两高铁、一城际。“两高铁”:昌景黄高铁、景鹰瑞高铁;一城际”:景上城际铁路。

高速公路:一横两纵一联。“一横”:德昌高速;“两纵”:济广高速、景上高速;“一联”:上万高速北沿;

国省道网络:两纵两横三联。“两纵”:G201、S205;“两横”:S306、S303;“三联”:S409、S411、S507。

航道:一通用机场。重点提供面向科研试飞、飞行员培训、通航运营、航空旅游、农林播种等服务。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8.2公共服务体系

按照服务距离、覆盖范围,规划建立市-乡镇-村三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公共服务体系

8.3蓝绿网络格局

构造山环水嵌、公园营城的蓝绿网络格局。

以风景区、森林公园水域等区域绿地为生态本底,以交通干道、河流为廊道,形成“一心一轴,一环三带、多点分布”的规划空间结构。

延续乐平市一河七水的空间格局,乡镇通过水系产生联系,同时注重绿化与水系进行互动。七大水系串联乡镇的绿化空间,并通过乐安河与中心城区产生联系。

蓝绿网络格局

9.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格局

9.1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乐平市是江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彰显文化自信、古戏台博物馆历史底蕴。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让文化融入城镇建设、融入城市营销、融入全域旅游、融入产业发展。

中国传统村落12个:沿沟村、车溪村、涌山村、小坑村、东岗村、耆德村、横路村、上徐村、下徐村、浒崦村、老北门村、名口村。

江西省传统村落6个:神溪村、前蒋村、戴村、流芳村、甘村、段家村。

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9.2文旅格局

提升魅力空间,激活文旅资源。乐平市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戏曲文化繁荣,历史文化遗址保存较丰富,赣东北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挖掘激活乐平的历史文化魅力空间。

文旅资源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乐平市   乐平   赣剧   江西省   发展区   空间   江西   总体规划   名城   国土   城镇   格局   生态   体系   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