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仅存两幅!面积最大的就在桂林

【来源:桂林晚报】

在数不胜数的石刻中,描绘古代城池的地图全国仅存两幅。其中,面积最大的一幅就在桂林鹦鹉山上。

说到鹦鹉山,很多去过桂林的人都会感觉陌生。其实,鹦鹉山并不偏远,就在桂林城北热闹的木龙湖附近。

远眺鹦鹉山

论山形,论周边风光,鹦鹉山自然无法和独秀峰、象鼻山、叠彩山这些著名景点相比。它的牛鼻之处,是山腰石壁上遗存着一幅刻于南宋咸淳八年(1272年)的《静江府城池图》。静江,是唐宋年间桂林城的名称。

《静江府城池图》高3.4米、宽3米,图中不仅标注了宋代桂林城的军事要地,还完整地描绘了当时环绕桂林城的河流、沟渠。

《静江府城池图》

观赏这幅城池图,我们得以知晓:宋代初年开凿的朝宗渠,水流从城北漓江西岸虞山入城,经回龙山注入古称“壕塘”的桂湖,把漓江、西湖和古称“南阳江”“莲塘”的榕湖、杉湖贯通起来,形成“曲水流觞”般的护城水系。

出土于桂林的宋代“曲水流觞”石刻

宋代人乘船出游,顺着四通八达的河流、沟渠,几乎可以游遍当时桂林城中东、南、西、北所有名胜古迹。读宋人古诗可知,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范成大、张孝祥当年便是“乘舟载酒”,一路赏象鼻山,观南溪山,过小东江,览七星山,再经雉山入阳江……潇洒得不得了!

宋代诗人黄庭坚榕湖系舟处

不过,当年主持绘制这幅《静江府城池图》的官员,就没有那么潇洒了。据史书记载,南宋宝祐六年(1258)十二月,元军铁骑大举南下,桂林城笼罩在战争阴云中。

元军大举南下 (网络图)

为抵御元军,桂林地方官李曾伯受命修筑新城,加固城池。历经四任地方官接力,到南宋咸淳八年(1272年),浩大的筑城工程终于完工。

竣工后的桂林城东临漓江,西至宝积山,南靠榕湖、杉湖,北抵鹦鹉山、铁封山。城池高深坚固,易守难攻。由此,便有了“铜铸重庆府,铁打桂林城”的名言。

桂林王城城门

最终完成筑城工程的地方官是胡颖。也许是出于战斗需要,也许是为了纪念这项在当时堪称伟大的工程,胡颖令人将《静江府城池图》刻在鹦鹉山石壁上。

从城池图展示的内容看,这是一幅相当实用的军事地图。图中很少出现山川、名胜和民居、街道,却详细地标注了城壕、军营、官署和桥梁、渡口。其中,南定寨、戍军寨、戍将衙、望火楼、都作营、小教场、桂林驿、马军寨、右军寨、亲兵寨、烽烟楼、武台等,都一一标注名称和具体位置。

《静江府城池图》

《静江府城池图》注释图

《静江府城池图》刻上石壁不过四年,元军铁骑便杀到桂林城下。南宋名将马塈率军三千,依仗坚固城池血战三个月,让彪悍的元军付出了惨重代价。

元军攻城 网络图

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十二月,桂林城破。占领桂林的元军随即挥师广西各地。南宋江山土崩瓦解。

一幅《静江府城池图》,笼罩着浓烈的战火硝烟。面对它,仿佛能听到铁蹄阵阵,呐喊声声。

令人忧心的是,如今刻在鹦鹉山上的《静江府城池图》风化日益严重,石刻上大片图画和字迹斑驳模糊,一些图形、符号和文字也已经难以辩识。出于保护目的,通往鹦鹉山山腰的石阶路终日铁将军把门,谢绝参观。

好在,桂海碑林博物馆展厅里悬挂着《静江府城池图》拓片,让感兴趣的游客得以近距离观赏750多年前桂林城的山水走势。

《静江府城池图》石刻拓片

面对这幅山环水绕的宋代地图,不由得想起当年在漓江下游采访时听船工唱起的那首古老歌谣——“阳朔是个山围县,桂林是个水围城”。

没有水便没有灵气。桂林,愿你永远是个水围城!

水绕桂林城

精彩推荐

来源丨罗劲松

值班编辑丨梁 亮

责任编辑丨李 杉

值班主任丨刘 春

新媒体值周编委丨刘 倩

桂林日报社新媒体运营部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黄庭坚   府城   漓江   曲水流觞   地方官   城池   石刻   南宋   鹦鹉   宋代   面积   全国   桂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