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成“窑子圈”?擦边营销引发网友愤怒!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如今的朋友圈广告变得越来越极端。它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试图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引发我们的愤怒或好奇心。然而,这些广告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商业策略?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趋势?

如果用发朋友圈的方式表达对此的不满,我想大概会是这样说的:

每一天没有朋友圈广告出现,我们都在默默地努力,然后被恶心得心生厌倦。


我从来没想过,刷朋友圈竟然像逛“窑子”,这才是主打的刺激。


躲过了这边,却逃避不了那边,没错我所说的就是擦边的边。


最近,一条吐槽朋友圈广告的帖子迅速走红。


有网友分享了一些离谱的朋友圈广告,结果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共鸣。

大家在朋友圈里组成了一个“受害者联盟”,对朋友圈广告发出了无法忍受的控诉。


主要划分为两个派别,第一派是“擦边派”。


他们说这些广告标榜育儿养成类游戏,实际上却是虚伪的狼。

明明设定是一个小女孩,但她却拥有宽阔的胸脯、纤细的腰部和粉嫩的皮肤,身材性感迷人,毫不逊色。


更令人奇怪的是,她还长着满脸络腮胡子,全身都被密密麻麻的毛覆盖着,随机吓坏了很多患有密室恐惧症的人。

我不禁想问,设计师对宅女到底有何误解?我们社会上有些人不爱出门,并不意味着他们就邋遢不修边幅。


好奇的网友点击进去,立刻被“从娃娃抓起找老婆”的离谱剧情设定点燃了怒火。

这明明是在培养女儿,我看分明是在培养“童养媳”。


广告故意丑化和性化少女形象,充斥着浓厚的恶趣味,让人难以接受。


除了女儿,妻子和少妇也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许多游戏品牌打着“找不同”的旗号,引起人们各种脑洞大开的幻想。


找出妻子被玩坏的证据......


找出前妻存在欲望的根源......


找出女儿婚后不幸福的证据......

广告中的隐喻和对女性的诱导,甚至将日常健身场景都变得污秽不堪。


明明是在招聘,却给人一种职场“选妃”的感觉,充满了对“女秘书”职业的刻板印象。

甚至一些直接开擦的,背着老公大肆玩弄“禁忌之恋”,真是放荡不羁啊,亲爱的。

我要说,纹个眉毛还需要如此夸张的造型吗?

一眼看过去,就能明白我见识过好几遍的瘦臀标准。


还有一些画面直接让人“捶胸顿足”,对不起,但这样太刺眼了。


夫妻间的小情趣...


一双紧密相扣的脚...


这些广告大多从男性视角出发,通过引人遐想的文案和画面来吸引注意力,大胆试探“涉黄”的底线。


另外一个派别是我称之为“降智派”。


这些品牌不擦边,却选择以一种使人无法理解的方式反复摩擦人们的智商。


他们发布误导性的内容,主打神级反转。

原来现代大学生也可以穿越系统,依然保持着他们愉快而愚蠢的生活方式。

各种畸形恋爱故事纷纷上演,画风奇特,简直让人难以理解。

逻辑荒谬至极,却在这些广告中肆意传播。


擦边和降智共存,朋友圈广告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


曾经的朋友圈:分享生活新鲜事

如今的朋友圈:互联网电线杆广告


就像牛皮癣一样难以摆脱的存在,我们无法逃离这种视觉污染。


你可能会问,这些令人发指的小广告真的有效吗?


答案是,它们不仅有效,而且成功得很。


以《咸鱼之王》为例,凭借其混合了擦边和降智元素的刺眼广告风格,该游戏在游戏界凭空崛起。


丝袜、比基尼、白色纤细的幼女元素不断堆砌,光明正大地散发着性暗示。

还有一些对普通人难以理解的广告创意:

曾有一群玩家高呼“不玩了,不玩了”,他们指责《咸鱼之王》是一个骗局。

然而,此时会有人出来解释游戏规则,充分调动了人们的好奇心,制造了两极转变。


目前,《咸鱼之王》系列广告已经更新到20多集,开创了自己独特的广告风格。


通过朋友圈广告的病毒式传播,《咸鱼之王》成功创造出了数十亿的收入,在微信小游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最高月活跃用户达到1.26亿人,仅次于《王者荣耀》的1.4亿+。

不得不说,《咸鱼之王》的朋友圈广告巧妙地抓住了用户的心理需求。


令人尴尬而夸张的剧情演绎,让人无法接受的同时也成功引起了大众的关注,真正实现了广而告之的目的。


简而言之,大众对广告的谩骂越猛烈,广告效果越显著。


对于那些选择在朋友圈投放广告的品牌来说,如今最迫切的问题是如何提高知名度。


只有通过各种手段引起大众的关注,才能触达非核心。


游戏玩家,提升点击率和曝光率,扩大“路人盘”。


因此,带有好奇、性和猎奇等眼球营销的内容,成为许多朋友圈广告的理想切入点。


通过挖掘人类的弱点,用欲望进行引导,品牌能够迅速获取流量。


在短视频平台上,这些引人注目的广告成为了恶搞和讽刺的素材,为品牌带来了二次话题讨论的热度,达到了逆向营销。


从营销角度看,朋友圈广告以低成本实现了高传播效果,实在令人难以忽视。


长期以来,朋友圈广告因其低投放成本和准入门槛而被认为是“廉价低端”的存在。


与传统的高成本广告相比,朋友圈广告似乎显得不那么重要。


尤其是各种擦边和毁三观的小广告的盛行,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印象。


然而,实际上,朋友圈广告的生态早已发生了变化。


细心的观察者可能会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大牌品牌开始在朋友圈投放广告。


像爱马仕、LV、宝马和奔驰等高端品牌也纷纷放下高姿态,融入了大众的朋友圈。


当然,与那些擦边降智的广告不同,大牌品牌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在朋友圈投放广告更多地是发布新产品、举办节日促销等营销活动。


对于大牌来说,他们无需以夸张手法吸引点击率,而应注重品牌价值的传递,扩大品牌辐射范围。

通过在朋友圈投放广告,奢侈品品牌与普通打工族之间的碰撞往往会激发不同寻常的火花,引起话题的讨论。


在社交媒体上,奢侈品品牌“光临”朋友圈已成为一种新的社交谈资,引发自传播效应,最终推动品牌知名度的提升。


因此,可小而美的朋友圈广告位着实不可小觑,只要运用得当,营销效果事半功倍。


然而,我们必须谨慎把握朋友圈广告的边界和尺度,才能将其变成品牌营销的强劲助推器。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表示:“互联网广告不是全面涵盖市场,而是疯狂地竞争、聚焦抓眼球”,这句话也许可以用来形容朋友圈广告的现状。


在朋友圈广告的世界中,当极端成为新常态,我们必须开始思考其中的商业逻辑和人性需求。


或许,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广告的批评和探讨,促使品牌更加关注用户体验,倡导更有品味、有趣味、有深度的广告创意。


最后,我们要问自己:朋友圈广告的极端化是否有人在管管?让我们一起留言,分享你对这场热议的观点和体会!期待您的参与和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朋友圈   窑子   可能会   大众   咸鱼   大牌   夸张   愤怒   女儿   风格   网友   品牌   广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