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 多源遥感赋能双碳战略

(记者陈洁 通讯员 李洪 徐霜 谢晓芬)9月19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原校长刘经南以《多源遥感赋能双碳战略》为题作现场分享,介绍了利用碳监测空天地一体检测方案,北斗技术为碳监测提供综合服务的趋势。

我国在双碳战略中明确,将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设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奠定制度、政策依据,极大促进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断走向成熟。刘经南分享,我国一如既往地践行国际一系列气候公约,碳交易市场将与国际接轨,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将有效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随着减少碳排放以应对气候变化逐步成为全球共识,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政策,其中,《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明确增加了基于卫星遥感的排放清单校验方法,多源卫星遥感在双碳战略中有关键应用。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武汉大学供图

刘经南介绍,卫星遥感可监测全球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信息,利用AI技术来处理和分析遥感数据的智能处理技术,可实现精确、高效、自动提取和识别遥感图像中的特定目标信息。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都在积极推进卫星遥感技术在碳监测中的应用。在加拿大,研究人员通过GHGSat公司的高分辨率卫星,成功监测分析了美国加州某一奶牛饲养场的甲烷排放。该场区每小时释放约443~668公斤甲烷,首次实现了对奶牛打嗝释放甲烷量的“点测量”,按该排放量,持续一年将会在地球大气中增加5000吨甲烷。

刘经南称,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定位、导航、授时、短报文通信等多种功能。北斗系统不仅可以为二氧化碳监测提供高精度的位置、时间和速度信息,还可以通过其通信功能,实现二氧化碳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

展望发展趋势,通过高分辨率遥感+AI赋能碳监测,实现北斗/GNSS时空技术助力双碳目标精准化。“北斗系统还可以与其他空间技术(如卫星遥感、卫星通信等)和地面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等)相互融合,构建多源数据融合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监测网络,提高碳监测的全面性和可靠性。”据了解,碳监测是指通过遥感/地基综合观测、结合数值模拟、统计分析等手段,获取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环境中浓度、生态系统碳汇等碳源汇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信息,为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管理提供服务支撑,主要监测人为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以及碳汇、源两端。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30多颗卫星组成,基于卫星遥感和通信定位,一系列的数据将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今年,北京未来宇航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全球首个基于高光谱碳监测的商业卫星星座“未来碳星计划”,由33颗卫星组成的星座:1颗全球星和部署在8个轨道面、每轨4星共32颗卫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遥感   中国   甲烷   温室   交易市场   北斗   气体   战略   数据   全球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