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码“死亡”营销的苹果,怕是底气不足了

继Apple Watch“能让你免于死亡”后,iPhone 15也加入了“救命稻草”行列。据媒体报道,美国科技博客TheVerge撰文称,在iPhone 15发布会上,苹果公司继续推销其产品的救命功能。这种“死亡”营销模式从Apple Watch扩大到了iPhone上,企图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来提高产品吸引力。

利用恐惧心理营销,历来被商家们奉为“圭臬”。但把“死亡”营销玩出这种让人讨厌程度的,还要算苹果。他们大言不惭地说,“如果没有Apple Watch,你可能会被熊咬伤,淹死在下沉的汽车里,困在垃圾压缩机里,甚至掉进冰湖中冻死”。而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这不是营销,而是咒骂。我们不否认苹果产品的这些功能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存在的意义,但这种营销方式让人极为反感,我们不买苹果手机,难道就会冒诸多生命危险吗?不用苹果手机,遇到危险就不能呼救了吗?显然不是。这种卖力的表演,也反映了他们的底气不足。尤其在国产手机崛起,加之国外同行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苹果独特的优势逐渐被抹平,此时拉出最原始的“死亡”营销手段,可见一斑。

苹果向来喜欢卖弄他们的营销是基于信任,而通过饥饿营销培养了大批忠实的“果粉”后,又加码到“死亡”营销,没看到什么信任,只有兜售“恐惧”的威胁和赤裸裸的生意。我们不清楚有多少人因为这个功能获救,即便有,那也是极小概率事件。以此来放大焦虑,把这些功能当成“救命稻草”,也是苹果自身焦虑的产物。

从前两年的Apple Watch广告展示人们用手表来改善健康状况、与亲人联系,到当下的“死亡”营销,希望变成了恐惧,也隐喻着苹果对其市场前景的担忧。苹果手机有其优势,连任正非也说,从某种意义上他也是“果粉”,但对于消费者来说,非离开苹果手机就“不能活”。网上一些人对于苹果的痴迷,并不在于苹果带给他的安全感,而是沉迷在对奢侈品的憧憬与崇拜中,正沦为“拜物教徒”或者“奢侈品拜物教”。当然,这不仅表现在对苹果手机的痴迷,还在于对一切西方奢侈品都趋之若鹜。在一个消费审美早就被定义的时代,在被商家话术“拿捏得死死的当下,无脑式的疯狂不会落幕。

拿捏人性,苹果的套路不可谓厚道。所谓的“死亡”营销,就是针对大多数人制造共同的恐慌感,毕竟恐惧具有传染性。当这一营销话术抵达人心,那种需要做些什么来寻求内心安全感的欲望,就被成功勾起来了。

当我们被商家塑造出来的“敌人”吓到时,便会有很多人自觉走进商家设置的陷进里,寻求所谓的庇护。人生无常,这是常识。很多不期而至的灾难和困难,是依赖我们的过往经验,以及绝境下的毅力来克服的。至于苹果所无限放大的救命稻草,还是留给他们自己吧,别拿根稻草当拐杖,安慰自己了。(陆玄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苹果公司   拜物教   苹果   底气   奢侈品   焦虑   恐惧   商家   功能   手机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