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一共有十座“兴隆桥”?竟然有3座都是荣德生先生帮助修建的

江南水乡无锡水多桥多,不包括江阴和宜兴,无锡市区范围内就有6000多座桥,真是名符其实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

江南水乡无锡,秀美还超周庄与乌镇

桥多了,自然就难免有同名的,这其实跟人同名一样的道理。其中,光是叫“兴隆桥”的,就有10座之多。

第一座:西门棉花巷里的兴隆桥,——这也是无锡名气最大的一座兴隆桥。

棉花巷的兴隆桥,横跨在无锡的“酱园浜”(酱园浜也是以前无锡的外环河),老无锡人又喊它叫“外吊桥”,这座桥目前已经是无锡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改造前的桥

东边从五爱广场进入棉花巷向前一直走,就能找到;西边从一中的东门北边的五里街向东走,也就看到兴隆桥了。

兴隆桥的位置

这座兴隆桥,相传是于明代1573年为防御倭寇入侵,由湖广提学副史邹迪光筹资兴始的。最初它叫“兴朗桥”,是座木桥,后改为单孔花岗岩石拱桥;桥高和宽均为3.5米,跨径为4米;解放后再改为能通行汽车的沥青路面的桥面。

因为棉花巷在民国时期地处繁华商业闹市,于是老百姓就把“兴朗桥”直呼为“兴隆桥”,后来就这样传了下来。

我这次来看到的兴隆桥,已经是刚刚改旧如旧的新的大理石石拱桥。

如果从文保的角度上来看,新修的石拱“兴隆桥”古色古香,桥面上是传统的一级级的台阶,桥头有它的历史文化说明,应该不错。

但就是这座新修的历史文物小桥,却在当地的百姓中,骂声一片。

以前的老兴隆桥

为什么政府花费巨资修复了一座历史文物小桥,没有得到应有的赞扬,反而群怨沸腾骂声连天呢?

我经过采访周边的群众,发现有三个主要的原因:

1. 没有改造前桥面是沥青铺设的、平的,桥两边多个社区的群众接送小孩子的电动自行车很容易通行。但改造后,桥面成了台阶状,电动自行车到了这里,就颠簸地非常厉害,很容易出事。

一座本来能够通行的桥,现在成了不易通行的桥了。

2. 本来桥可以通汽车,现在不准通汽车了。桥的两边也成了“停车场”,堵得让人窝心。

3. 桥的两边桥栏,本来是高的,现在低了一半,让小孩子和老人经过时,变得非常地不安全了;晚上,桥的东边没有路灯,远处的灯光打到这里非常地昏暗,已经有不少人经过时常摔倒。

新改造的兴隆桥

政府做事的时候,为什么不能事前征求一下两边的普通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呢?

现在群众都骂当官的办事只为自己捞名声,统统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希望相关部门能听一下群众的呼声,做出整改。

二、第二座兴隆桥位于无锡南门塘南路的伯渎河上,是由无锡的二品红顶商人祝大椿于1912年个人捐资修建的(祝大椿还先后捐资修建了无锡的工运桥、通汇桥等诸多桥梁)。

这座桥原名“大椿桥”,桥体是木结构平桥;到1925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单孔平桥;1958年塘南路拓宽,再次重建改名为兴隆桥。

墉南路兴隆桥

为什么文化鲜明的“大椿桥”要改成一个非常普通的有着商业气味的“兴隆桥”呢?因为紧靠无锡招商城,所以很好找。这座桥的不远处,就是祝大椿的故居。

三、第三座兴隆桥在无锡东门外的羊腰湾路上,是由无锡著名的杨家修建的。

业勤纱厂是无锡最早的民族工商业企业家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在东门外羊腰湾路上建造的。工厂成立后,这一带的交通立马变得繁忙起来,于是杨家兄弟就出资修建了这座“兴隆桥”,以方便周边的市民。

羊腰湾兴隆桥

这座兴隆桥地处无锡锡柴、麻棉仓库、老三中(湖滨中学育才中学)、技工学校等出行的要道上,每天早上上班上学的人群挤满桥头。

2010年羊腰湾路拓宽改造,拆了老兴隆桥,新桥并靠冷渎港泵站(桥角有一块标牌“兴隆闸站”、一块门牌“羊腰湾67号”)。

四、北门盛岸里兴隆桥,是荣德生先生修建的。

盛岸里兴隆桥在凤翔高架与盛岸路交叉口、盛岸市场旁边。

清朝年间山北的双河尖与盛岸里之间新开了一条河,当地的乡民就建了一座简易木头桥。后来年久,桥就成了危桥。

1934年在茂新面粉厂工作的盛岸里村民徐正华、盛泉荣,知道荣氏家族在无锡多处修路架桥建学校,做了很多的好事,于是他们就托人恳求荣德生先生帮助改造这座木桥。

没有想到的是,荣德生先生极为爽快地就答应了,当年年底就建好了这座水泥沥青桥。

众人请荣德生给题桥名,荣德生是生意人,就很高兴地题写了“兴隆桥”三个字。这桥保存较好,基本上是荣德生当年修建时的原样。

五、梅园大渲口兴隆桥,被包围进了小区的一座最安静的兴隆桥。

因为城市的改,这座兴隆桥现在已经被包围到了大渲南苑新村里面,与大渲泵站并排。如果不是小区的老无锡市民,恐怕还真没有办法能找到这座桥。

这座桥也是荣德生先生修建的。

当年梅园不远处的大渲一带水道纵横,村民出门只靠船只摆渡,平时无所谓,到了大风大雨时摆渡就危机四伏。

荣德生当时发起在无锡成立了一个“千桥会”,誓言要为无锡造1000座桥梁。

大渲人自己组成了一个“渲社”,集了一部分资。在荣德生的千桥会的帮助下,这座大渲兴隆桥顺利建成。

六、锡北镇上张泾东街梢的兴隆桥,现在已经成了危桥不再通行人车。

锡北镇有个张泾老街,在清末民初年间是无锡地区仅次于荡口的第二大集镇。到抗战前夕,张泾街上总有商铺达到数百家之多,商业规模可以超过其它地方的普通小县城。

张泾兴隆桥修建在明代,在清雍正年间重修,是一座石拱桥。解放后改修成了平面梁桥面。现在张泾的兴隆桥已成了危桥不再通行人车(旁边新建了一座“青龙桥”)。张泾兴隆桥于2016年列为无锡市文物遗迹控制保护单位,在桥头勒石立碑,万古永传。

七、荡口北仓河上的兴隆桥,现在已经改名叫“卖鸡桥”了。

荡口兴隆桥建于明朝,是一座石拱桥,因老百姓时常在桥上售卖鸡鸭等家禽,于是大家就习惯性地把此桥叫做“卖鸡桥”,本名倒是没有几个人叫了。

这座兴隆桥现在也被列为无锡市文物控保单位。

八、杨市丁巷上兴隆桥,位于无锡市洛社镇勤余村丁巷师姑河上。

这座桥建于民国初年,现为无锡市文物遗迹控制保护单位。

该桥桥面现在虽然有点破损,桥面上杂草丛生,很少有人通行了,但桥体结构基本完整,“兴隆桥” 阳刻桥名依然很清晰。

杨市兴隆桥

九、南泉横港河兴隆桥,真桥成为无名桥,反倒是一座新修的桥“霸占”了老桥的名字。

南泉老街横港河上有一座小桥,桥上没有名字,所以一般人都称呼它是无名桥。这座无名小桥,原来就是正宗的南泉兴隆桥。

真正的兴隆桥

为什么这座小桥也叫兴隆桥呢?当地人说,原来在桥堍有旧时的南泉八景之一的“兴隆庵”,所以桥名就叫“兴隆桥”了。

老桥始建年份不详,已经不知道翻修了多少次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南泉扩大街区,在镇东面修建了条新路叫兴隆路, 在横港河上新修的大桥于是取名兴隆桥。只是这样一搞,原来的正儿八经的“兴隆桥”,却成了没有户籍的黑户了。

新修的兴隆桥

十、陆区梁巷上的兴隆桥,也是荣德生先生成立的千桥会修建的。

当年荣德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在陆区造的兴隆桥,现在已经改名叫“安前桥”了。

“安前桥”在阳山镇马区村,在桥洞下老的水泥桥梁上依然可以看到“兴隆桥”三个黑色楷书大字,字体褪色模糊。

“兴隆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通行汽车,兴隆桥的桥墩、桥面都进行了加厚加宽,原来的兴隆桥于是被包裹在新桥里面。

结束语:无锡的10座兴隆桥,分布在无锡的东、南、西、北、中各个方位。10座兴隆桥都以兴隆为名,它们共同地期望着以商兴市的无锡,永远生意兴隆。无锡一中老三届学生顾伟祥,骑着一部电动自行车,用了五年的时间,走了大约25000多里的路,寻访了无锡市老桥、新桥、大桥、小桥总计多达2000余座,终于找齐了无锡的10座“兴隆桥”。这里让我们感谢他,为了传承无锡的历史文化记忆,所做的平凡而伟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兴隆   无锡   梅园   东门   无锡市   石拱桥   桥面   小桥   棉花   群众   荣德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