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清华”走读中国 - “胡天汉月·丝路行”带你走进祁连山

9月21日,“胡天汉月——走读中国·丝路行”特别节目将开启第一期直播,我们将跟随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张国刚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张小琴一同走进祁连山。

在祁连山下古老的军马场——甘肃张掖山丹马场,

一起感受祁连山和万马奔腾的壮美,

欣赏胡旋舞风靡大唐的艳丽,

探寻张骞凿空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历史风云,

并为你解读河西走廊四郡两关的历史坐标,

讲述霍去病和高适的精彩故事,

帮助你建立阅读历史的宏观视角。

精彩内容抢鲜看

哪些大牛穿越过祁连山?

“祁连”二字源自匈奴语,匈奴人称天为“祁连”,祁连山是他们的天山。李白的诗作“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中的“天山”指的也是这个地方。

中国的地形图上,这条高耸挺拔的山脉横亘在甘肃省和青海省之间,俯视着河西走廊。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大败匈奴、隋炀帝西巡、马可·波罗游历东方......名将帝王、商旅异客都曾经穿越过这座巍峨的大山。

节目航拍将为大家展示祁连山壮阔的秋天,每一帧都是壁纸级的风光。高山白雪,秋草繁盛,祁连山下聆听历史故事,也许将成为你有生之年的系列之一。

张骞为什么是“世界史开幕第一人”?

公元前139年,二十六岁的张骞带着要同大月氏结成联盟共击匈奴的任务,经陇西向西进发,但不久就被匈奴俘虏。匈奴单于长期监禁张骞,并为之娶妻成家,但张骞不为所动。十一年之后,张骞乘防备放松逃出匈奴,找到大月氏。然而,此时的大月氏在立新王后,已然安居乐业,无心再向匈奴寻仇。张骞不得已而东返,但不幸又被匈奴捕获。所幸一年以后,匈奴因单于去世而发生内乱,张骞得以逃脱,回到长安,十三年漂泊,他已是年近四十的中年人。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度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设法联络乌孙等西域各国,“断匈奴右臂”,然而却再次落空。公元前115年,张骞回国,乌孙遣人相送,并派使者来长安。使者见到汉朝人众富厚,回去广加宣扬,汉朝的威望在西域大大提高。

张骞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探索西域中度过,作为牵线人建立起汉朝与西域的关系,尽管两次出使都没有完成最初目的,却在客观上打通了长期被匈奴阻塞的东西陆路交通,开辟了中国与西域各国直接交流的新纪元。《史记·大宛列传》载:“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使张骞出使在历史上被誉为“凿空西域”,梁启超也称赞他是“世界史开幕第一人”。

霍去病为什么是战神?

河西走廊,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公元前121年的河西之战正是在此地上演。年仅二十岁的军事天才霍去病,以闪电战击败匈奴骑兵,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千里奔袭,长驱直入,趁敌不备,闪电一击,谈笑间决胜千里。

河西之战使西汉王朝夺得了河西走廊,打开了通往西域的要塞,此后丝绸之路得以开通。节目直播地山丹马场,正是霍去病在河西之战后开辟,绵延两千年,为历代王朝输送了大量战马,已成为世界最古老的军马场。当你从节目的航拍中看见万马奔腾时,也许你会感受到战神金戈铁马、决胜千里的冲天豪气。

张掖有何能耐,竟吸引马可·波罗住了一年?

张掖史称“甘州”,《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甘州是一大城,位于唐古特州境内,是唐古特全州的都会,所以它是该州境内最大且最重要的城市”。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从丝绸之路进入中国西北地区后,竟在此地住了整整一年,并进行了风趣详实的记载,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他?

马可·波罗与叔叔、父亲驻留此城一年的原因扑朔迷离,以至于有人将之称为“《行纪》之最大悬案”。大体说来,学界有五种说法:生意说、待命说、围襄阳说、疾病困扰说、道路受阻说。

但不论是哪种原因,“金张掖”确实是个好地方,令马可·波罗大开眼界。张掖受祁连山的雪水滋润,拥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大片肥沃农田养育了一代代人,又因其丝绸之路重镇的身份,商业发达繁荣。无论如何,连旅行家马可·波罗都被张掖圈粉了。这座最古老的“网红旅游城”,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呢?

关于丝绸之路,关于河西走廊,还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和人物:唐代诗人王维在河西地区,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代诗人陈子昂对武则天说“河西之命,今并悬于甘州”;唐代诗人岑参做客凉州,写下“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的千古名句;隋炀帝西巡,在山丹召开了盛大的“二十七国博览会”......历史风云,道不尽说不完,我们直播见! 嘉宾简介:

主讲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张国刚

张国刚,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曾为“联邦德国洪堡学者”,并在汉堡大学、特里尔大学等高校研究和执教多年。2004年入选清华大学“985百人计划”,2006年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是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名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史及中西文化关系史。曾任中国唐史学会会长、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等职,获《历史研究》创刊30周年优秀论文奖(1984),入清华后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著作一等奖、二等奖、普及读物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二等奖,以及“中国好书”奖、文津图书奖(正奖及提名奖)、中国优秀出版物奖(正奖及提名奖)等。多部著作被译成外文

或以

繁体字在海外出版。在清华开设的《中西文化关系史》获清华大学、北京市、教育部精品课程,《导读》获清华大学精品课程,《大唐兴衰》获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主持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张小琴 张小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祁连   张掖   中国   西域   波罗   河西   河西走廊   清华大学   清华   匈奴   丝路   人文   教授   祁连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