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是什么桥?

大湾区人,你有这样的感受吗?

港车、澳车,如今流行“北上”。开车到珠三角走亲戚、叹美食、寻商机,成为港澳一种新时尚。

内地的小伙伴,也常常组团到港澳看演出,买潮牌。

在本月初的“超级黄金周”里,粤港澳大湾区更是成为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作为“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唯一指定通行口岸的港珠澳大桥,还创下了单日客车通关数量的新纪录。

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五年前的10月23日,这一历经6年筹备、9年施工的“超级工程”正式开通。五年后,港珠澳大桥让大湾区一家人走得越来越近了,感情越来越深。

行驶在55公里长的大桥上,海风拂面而来,天上鹭鸟嬉戏,水中海豚欢跃,再回首这条“湾区巨龙”从无到有、从有向优的这些年,热血依然奔涌。

港珠澳大桥是什么桥?相信你已经有答案。

2023年10月23日下午,货车通过港珠澳大桥入境广东。南方+记者 钱文攀 摄

01

这是一座圆梦桥。

“如果在珠江口建一座穿越伶仃洋、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跨海大桥,可以打开珠江西岸制造业的出海口,也能让香港繁荣的商业辐射到这里。”

1983年,香港爱国人士、投资家胡应湘首次提出修建跨珠江口连接香港与珠海跨海大桥的构想。在他看来,“人家(美国)能建的,我们也能建”。

五年后,在与香港隔海相望的珠海,当时的市委、市政府决定,“打通对外开放通道,建设一座连接珠海与香港的伶仃洋大桥”,并在时任珠海市委书记梁广大的带领下,完成了对伶仃洋大桥的规划。

然而,这些设想或规划皆因种种原因暂时搁置。直到2002年,随着内地经济崛起,加上港澳回归的契机,兴建港珠澳大桥成为粤港澳三地共同的愿景。2004年4月,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正式成立。

从酝酿建设到前期工作全面启动,从正式开工到大桥全面通车,走过了35年的时光。大桥通车后,年逾八旬的胡应湘感慨道:“没有今日之中国,港珠澳大桥永远是个梦想。”

彼时的圆梦,为更远大的梦想插上了翅膀。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人头攒动。南方+记者 钱文攀 摄

02

这是一座同心桥。

10月2日,港珠澳大桥出入境车辆首次突破1.4万辆次,刷新港珠澳大桥开通以来的最高纪录。

其中,“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成为口岸通关主力。数据显示,“双节”假期经珠海公路口岸出入的香港旅客超过22万人次,香港单牌车超过1.6万辆次。

今年,港澳单牌车“北上政策”相继落地实施,为粤港、粤澳“双城生活”提供了另一种选择,更加拉近了三地居民心与心的距离。

“港珠澳大桥的通关效率非常高!”澳门居民傅先生,周末常常约上朋友一起到珠海旅游。

“‘港车北上’开通,一脚油门就到老家了。”有香港市民说,每逢节假日,一家五口人开车回中山探亲,省时又省钱。

在这一背景下,今年以来,经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港澳居民超过702.1万人次,是2019年的1.7倍。

不断刷新的数字背后,除了逐步放宽的大桥通行政策,还有与时俱进的通关政策。

大桥开通前,“三地三检”的口岸查验模式,解决了“一国两制三地”带来的复杂难题。

正式开通后,各项通关改革政策,赋予互联互通新的活力。大桥公路口岸出入境客车、货车,全程只需“停一次车,提交一次资料”;大桥收费站对供港运输车辆实行“云验放”,提升供港运输车辆的通行效率……

以水产品行业为例,以往从珠海通过虎门大桥到深圳通关,耗时6—7个小时;而现在,走港珠澳大桥到香港只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这条经贸新通道,为跨境物流和跨境贸易带来了许多新机遇。

截至今年10月,五年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口货物总值突破7000亿元。目前,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口货物收发地实现对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覆盖,市场涉及国家(地区)由2018年的105个增加至239个。

软硬联通,三地同心。

“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这里有了愈发生动具象的体现。

10月23日,香港司机使用“一站式”通道驾车通关。图源:新华社

03

这是一座自信桥。

2015年,英国《卫报》从全球即将竣工的建筑物中,选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创下400多项新专利、7项世界之最的港珠澳大桥位列其中。

这一“自信之桥”,堪称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巅峰之作。它是当今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也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自信,源自建设时的勇闯“无人区”。

想当年,近7000米的外海沉管隧道曾是一座难以跨越的高山。面对“卡脖子”与外界的质疑,全体建设者从零开始,先后攻克深水深槽、强回淤、大径流等世界级难题,并在伶仃洋水下50米深处,将33节钢筋混凝土沉管严丝合缝成功对接。每一个数字,背后是两千多名建设者无数次的极致探索。

高燃!CG还原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

自信,源自管理时的创新不止步。

南海多台风,为港珠澳大桥的运维带来一定的挑战。工作人员通过“5G+北斗+传感器+边缘计算技术”,可实时采集风速、大桥的振动等情况,进行监测预警。

日常运维中,工作人员还会借助无人船、无人机帮大桥做“体检”,在有效提高监测效率的同时,降低人员安全风险。

这张“中国名片”,在国际上更是获誉无数。比如,2020年,港珠澳大桥凭借在技术创新、材料创新、美学价值、环境保护以及社会效应等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荣获第37届国际桥梁大会(IBC)“超级工程奖”。

现今,港珠澳大桥已经成为许多外国考察团的学习打卡地,他们由此真切地看到了中国的基建能力和技术水平。“港珠澳大桥反映的是中国对创新的注重,为世界树立了典范。”

龙腾湾区,屹立世界。

网友从空中拍摄的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及延伸出的桥体。

04

这是一座复兴桥。

在港珠澳大桥第一高塔青州航道桥上,一个个“中国结”图案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特别的“彩蛋”承载着无数国人的期待:三地共创粤港澳大湾区美好未来。

路通则人通,人通则财通。这条“黄金通道”将重点城市串珠成链,为大湾区建设“铺路搭桥”。

今年,粤港澳大湾区又迎来了重大机遇,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迈向“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以港珠澳大桥为典范,大湾区综合立体交通网越织越密——

黄埔大桥、南沙大桥、广深港高铁等屹立于海上,深中通道、狮子洋通道等加快建设,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有轨电车“四网融合”,世界级机场群布局进一步完善……

基础设施“硬联通”加速,规则机制“软联通”亦不断深化——

今年4月,粤港澳三地在深圳共同公布110项“湾区标准”,涵盖食品安全、交通出行、教育医疗、跨境电商等25个领域,以标准的“软联通”推动实现大湾区的互联互通。

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持续推进,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引擎——

短短两年时间,大湾区重大平台接连“扩容”,横琴、前海、南沙、河套携手共进,各展所长。

“桥”见未来,湾有引力,风光无限。

撰文 |话题研究员 辜继漫 李赫 袁佩如 肖文舸

策划 |胡良光 张梦圆

来源: 南方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大桥   南沙   珠海   香港   口岸   中国   港澳   通道   公路   粤港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