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功能正常,卫气充足,便可抵御外邪,使人体免受侵害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个小小的“关注”,方便您阅读其他优秀文章,也方便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分析

本研究476例DU患者中以脾胃虚弱(寒)症最为多见,与多位学者研究结果相同,其次为脾胃湿热症、肝胃郁热症。人体气血的生成都是由胃中水谷化生而来,脾胃健运,气血充足,则身体康健。

“脾主卫”,这“卫”是指机体抵御外邪的功能,脾胃功能正常,卫气充足,便可抵御外邪,使人体免受侵害。反之若因各种因素导致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而致气血不足,肠络失养而萎废不用,黏膜屏障功能减退而发为此病。

因此DU患者也会有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等虚相。再者脾胃位处中焦,为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脾失健运则清阳不升、胃失和降则浊阴不降,气机失畅,故会见胃脘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因此脾胃虚弱是本病的发病基础。除脾胃虚弱(寒)症之外,症见最多的为脾胃湿热症与肝胃郁热症,可见“湿”和“热”是导致DU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中医认为溃疡为各种原因的导致“肉腐”,而热盛为中医学中“肉腐”最直接的原因。

脾胃虚弱,水谷运化失常,日久生湿,郁而化热,湿热相合;或过食肥甘厚味,酿生湿热,蕴于中焦,灼伤肠道黏膜导致DU的发生。性别、年龄对 DU中医证型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除脾胃虚弱(寒)症之外,男性患者多见脾胃湿热症、肝胃郁热症,女性患者多见肝胃郁热症和肝胃不和症;青年患者以脾胃湿热症最为多见,中老年患者则以脾胃虚弱(寒)症最为多见。

这依旧与男性日常不良生活习惯相关,当代青壮年肆意进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之品,致使湿热内盛;“女子以肝为先天”,女性好着急生气,郁怒伤肝,致肝气郁结,日久化火;肝失疏泄,全身气机不畅,脾胃运化功能受损,导致本病发生。

有人用疏肝解郁方治疗96例PU患者,发现疏肝解郁法治疗 PU能提高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学会调肝之气,泻肝之火,调畅情志,保持心情愉悦,药物中适当配伍主归肝经之药,调畅气机,往往能收到不错的治疗效果。

有人认为脾胃虚弱是本病的病理基础,益气健脾、固本扶正是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的关键。在临床治疗中,对于此类患者,有人会以健脾益胃为主要治疗原则,药物中适当加入归脾胃经的补虚药。

此类药物味多甘,能够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改善脏腑功能,消除机体虚弱证候,改善消化,以达扶正祛邪的目的。根据人体不足之处,此类药物可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药。

中医证型与内镜像相关性分析

DU各中医证型与溃疡部位、数目、大小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 DU的中医证型与其部位、数目、大小之间可能无明显关系,暂不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依据。但有多位学者研究发现溃疡的面积会影响到中医证型分布,这可能是我们的统计指标不同的影响。

DU中医证型与溃疡表面覆苔的厚薄及苔色之间进行统计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厚苔以脾胃湿热证最为多见,薄苔以脾胃虚弱(寒)证最为多见。溃疡表面覆苔苔色主要以黄苔和白苔为主,其中黄苔以脾胃湿热证最为多见。

白苔以脾胃虚弱(寒)证最为多见。中医认为白色主虚证、寒证,黄色主湿证,脾胃虚弱或虚寒,中阳不振,无以化生气血,不能荣养机体,无力推动血行,故溃疡表面覆薄白苔,湿热内蕴,泛溢溃疡表面表现为厚黄苔。

DU中医证型与溃疡出血、球部是否变形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将计学意义(P 0.05)。我们可以看出476例 DU患者中 434例(91.18%)有黏膜充血水肿,与“痈”的红、肿、热、痛的临床表现相似,因此也称 PU为“内痈”,84例黏膜糜烂的 DU患者中。

证型多见的为脾胃湿热症与肝胃郁热症,因此“热”是糜烂的主要病理因素,治疗时应采用清热解毒、祛腐生肌的治法。有人认为浊毒内蕴是本病重要病机,《丹溪心法》有“浊主湿热”,《金匮要略心典》认为“毒,邪气蕴结不解之谓”。

任何能造成人体阴阳失调、气血失衡的因素都可称为“毒”,而造成本病的即为狭义的“湿热”之毒。湿热之邪内蕴,入里化腐聚浊,变生胃腑浊毒,伐残脾胃之气,致使本病发生。在平日临床治疗中。

对于热相较重患者,导师多会加入清热燥湿药,如黄芩、黄连、苦参、龙胆等,此类药物味苦而寒,整方中寒凉药物一定要多于温补药物以治疗湿热内蕴之症。而对于热相不明显,而湿邪较重患者。


多会适当加入化湿药物,例如厚朴花、砂仁、茯苓等,这类药物气味辛香,性偏温燥,主入脾胃经,辛行气,香通气,同时温燥能燥湿健脾,可通畅中焦气机,以解湿邪困脾之症。

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分析

阳虚质、湿热质、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是 DU的 5个主体质,占总人数的88.87%,接近 90%,阳虚质最为多见,占总人数27.73%。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是阳虚质形成的主要原因,元气不足,中焦虚寒,脾胃不得温养,气血无以化生。

当湿热之邪侵袭,入里内蕴,热盛肉腐发为本病。将年龄、性别与体质类型进行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患者湿热质最为多见,女性患者阳虚质最为多见。中青年患者湿热质最为多见,老年患者阳虚质最为多见。

这依旧与当代年轻人,尤其是男性患者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及不良嗜好相关。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脏腑机能逐渐衰退,本身阳气就呈现不足的状态,正虚不足以抗邪而发病。

1、体质类型与内镜像相关性分析

DU体质类型与溃疡部位、数目、大小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体质与溃疡部位、数目、大小之间可能无明显关系。体质类型与溃疡表面覆苔的厚薄及苔色之间进行统计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其中厚苔以湿热质为多见,薄苔以阳虚质为多见,覆白苔者以阳虚质为多见,覆黄苔者以湿热质为多见,依旧说明阳虚和湿热是影响溃疡表面覆苔的主要因素。DU体质类型与溃疡出血、球部是否变形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将其与周围黏膜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体质类型与黏膜充血水肿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黏膜糜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84例黏膜糜烂患者中,湿热质最为多见,可知湿热是影响糜烂形成的主要因素,因此调理体质,可有效降低黏膜糜烂的产生。

2、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

不同体质类型的患者,其症型分布有显著差异(P 0.05),5种主体质中,湿热质以脾胃湿热证和肝胃郁热证为主,阳虚质以脾胃虚弱(寒)证为主,气虚质以脾胃虚弱(寒)证为主,气郁质以肝胃郁热证和肝胃不和证为主,痰湿质以脾胃湿热证和肝胃郁热证为主。

脾胃虚弱(寒)症和脾胃湿热证为本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阳虚质和湿热质为本病最常见的体质类型。通过对476例DU患者体质类型和中医证型分布的统计学分析显示,DU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胃阴不足证和阴虚质相关,脾胃湿热证和湿热质相关,胃络瘀阻证和血瘀质相关,肝胃不和证和气郁质、气虚质相关,肝胃郁热证和平和质、特禀质、痰湿质相关,脾胃虚弱(寒)证与阳虚质、气虚质相关,湿热质患者易发展为脾胃湿热证。

气虚质、阳虚质易发展为脾胃虚弱(寒)症,这也进一步证实了脾胃虚弱为本病的发病基础,湿热为最常见的病理因素。体质是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心理活动等方面相对稳定的整体状态特征,而证是在疾病状态下一定阶段的病机及病理概括。

本研究湿热质、阳虚质是最常见的两种体质类型,湿热质患者是以脾胃虚弱加之过食肥甘厚味等原因致使出现脘腹痞闷、呕恶纳呆、便溏不爽等湿热内蕴表现,阻碍脾胃运化功能,水谷精微失于疏布,日久郁而化热,则表现为脾胃湿热证。

阳虚质患者素来体内阳气不足,温煦功能失常,日久出现腹痛喜暖、大便稀溏等脾阳不足之症,因此阳虚质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脾胃虚弱(寒)症。胃镜的普及以及胃镜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好的辅助了我们的临床治疗,胃镜的镜下望诊拓展了中医传统的望诊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脾胃   郁热   黏膜   湿热   统计学   虚弱   体质   溃疡   充足   患者   中医   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