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问心》,我又开始思考生死观了

追医疗剧《问心》,几乎每天都能收获一个扎心又现实的“难题”。

上天似乎很喜欢折磨好人,护士长与赵主任期盼已久的孩子却在孕检中发现问题,因为孩子先天发育不良,夫妻俩很难保住这个幼小的生命。

但,两人也不是毫无机会。

想要让孩子顺利诞生,林逸与周筱风合作,加上学习方教授曾经成功过的临床经验,如果护士长夫妻选择冒险一试,仍旧有一定概率可以成功。

然,如果选择这个方案,不仅孕妇要冒险,孩子生下来后,也极大概率会终生与先天疾病做斗争,甚至,很可能活不到成年。

为了不让妻子面临风险,赵主任一度选择隐瞒这一方案,但护士长发现可以给孩子争取一线生机后,非常渴望能够为孩子拼一把。

渴望孩子却更担心妻子安全的丈夫,与无法接放弃孩子的母亲,罕见产生了分歧,要不要让母亲冒着生命危险生下孩子?

要不要挽留一个未来注定难有高质量生活的生命?

这是夫妻俩人的矛盾点。

亦让“局外人”周筱风与林逸产生了分歧。

从小与母亲分离的周筱风,希望护士长这种为孩子拼尽全力的母亲能如愿以偿,加上对病人意愿的尊重,他更倾向于帮护士长保胎。

身患家族遗传疾病的林逸,却有不同看法:为孩子冒险的父母很伟大,可你们有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这样的孩子,他们是否希望自己被生下来?

无论极大概率可能与先天疾病同行,还是活不到十八岁的风险,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能一笑而过的处境,甚至,可能会让他们短暂的生命充满痛苦。

即使有导师爱护、有天才实力、有强势性格的林逸,先天疾病,也是他迟迟解不开的心结,他要忍受亲人被病魔折磨,要面对可能发病的风险。

生活中心全部围绕生病的家人,不敢恋爱,骄傲又压抑……

带着先天疾病出生的孩子要面临什么样的压力,林逸比任何人都清楚。

正是因为清楚,才希望拒绝,他以“孩子”的视角拒绝被父母的爱裹挟着诞生,而周筱风,则因看到护士长夫妻对孩子的爱,希望达成他们的意愿。

谁对谁错?

不同观众可能有不同答案,七话其实不想讨论林逸和周筱风谁对谁错,更不想讨论护士长夫妻的决定,到底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爱孩子。

只想讨论讨论,生与死的不同选择。

客观来说,如果时间倒退20年,周筱风与林逸的争执可能都不会在影视作品里出现。

这个故事的走向,大概率会是歌颂伟大的护士长夫妻拼尽一切留下(或者说“拯救”)他们先天不足的孩子。

即使《问心》最后的结局仍旧是伟大的父母拼命留下孩子,剧情变化也明显存在,当下创作者与观众一样,可以抛开传统价值观,更理性的面对生与死。

在传统价值观,或者在感性思维里,拼尽一切“挽留生命”,肯定是正确答案。

但理性角度,“挽留”,有时候也会成为“伤害”。

先天不足的孩子,注定要比普通孩子付出更大的努力去拥抱生活,他们不仅要面对疾病的折磨,还要与各种外在的压力和解。

比如,父母的压力与愧疚。

身患先天疾病的孩子辛苦,他们的家人同样辛苦,更糟糕的是,彼此之间还容易产生化不开的愧疚。

父母常常认为没能给孩子健康的人生,孩子也常常觉得自己拖累了父母。

再比如,家庭的窘迫,治疗成本,同样能让家庭不断下沉。

就像新病人小彩云,如果不是遇到热心负责的瞿医生,她的人生,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如果爱一个孩子的方式就是让他们比其他人多带了一重枷锁出生,似乎不仅对孩子不公平,对家庭的未来,也不是一个理智的选择。

而且,林逸情绪上头时的“指责”,其实也客观存在。

《三悦有了新工作》中有一个案例。

老年病人癌症晚期,现行治疗手段对他来说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且过程极为痛苦,备受病魔折磨的老人,早就想选择姑息治疗。

也就是侧重于“临终关怀”,让病人最后一段路,走得尽量不那么痛苦。

剧中的子女纠结许久终于同意尊重父亲意愿,但眼看着老人病危,他们又“后悔”了,在明知道老人不希望继续治疗的情况下,仍旧坚持治疗。

现实中,七话身边的人,其实也面临过类似的抉择,无一例外都选择了剧中子女的做法,可有时候,我一直在想,这种选择,是对是错?

又到底是为了谁呢?

最终结果是没有答案,很多时候,再多理性,都抵不了感性诉求。

然,“为了谁”却有答案。

如果病人本身的生死观便是再痛也要拼到最一口气治疗,那么这个选择肯定是病人优先,但若如剧中病人只想临终少点痛苦,强留,显然不是为了他。

而是为了子女。

他们感情上接受不了父亲离开,亦无法面对放弃治疗父亲的痛苦。

很多时候,病人到了一定阶段,已经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家人而活。

正如《问心》中的护士长,只要有一线生机,哪怕可能留下的是一个拥有先天疾病的孩子,她也舍不得放手,更接受不了自己放手。

放弃了,她下半生可能都会无法原谅自己,坚持下去,再苦也想忍着,有时候,真的很难分清,被挽留的孩子,是一个独立个体,还是让父母活下去的信念。

但,对不同选择有所疑问,并不是七话觉得此类就应该被盖章为“自私”,无论子女还是父母,当他们选择“挽留”时,基底都源于爱,而不是私欲。

只不过,在生死观上问题上,或许大众也可以拥抱不同的观念与想法。

看过吴彦姝、奚美娟电影《妈妈!》的观众,应该都对结局印象深刻,当时很多认为结局是个悲剧,母女两人都太惨了。

我同样哭了,却并不觉得这个结局是“悲”,反而觉得温暖,因为这位母亲,做了帅气又“完美”的选择。

她可以选择把女儿留下,可身患阿兹海默症老年女儿独身一人在世,真得比和母亲一起奔向她们热爱的大海幸福吗?我不觉得。

当我们为他人的人生做选择时,也许,不“勉强”美满,也会是不错的结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生死观   护士长   概率   先天   病人   结局   痛苦   父母   母亲   疾病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