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结婚政府“随礼”对鼓励生育有多大作用

继生育补贴之后,结婚补贴也来了。近日,浙江衢州市常山县印发《优化生育政策的若干措施(试行)》,除了辅助生育补助、育儿补贴、托育补贴等,还推出初婚补贴:奖励女方25周岁及以下初婚夫妇1000元。至于为何规定女方年龄要在25周岁及以下,当地婚姻登记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主要还是为了优化生育——年龄越小,肯定生小孩的风险系数也就越低。

检索可发现,新人结婚,地方政府“随礼”的,常山县并非首创:成都、绍兴等地都有类似举措,只不过这些地方送的是价值不等的礼包,而非送钱。当然,相比于礼包,真金白银无疑更显诚意。毕竟,礼包可能还存在适配性的问题。

地方政府对初婚夫妇给予补贴,确实能带给人一定的新鲜感。奖励结婚,其最终目的,自然还是为了鼓励生育。至于这一创举,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如果单独寄希望于一个初婚补贴,就能让生育适龄人口“放心生娃”了,这未免有些不切实际。不过,把初婚奖励放到政府为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等所采取的一揽子措施中去观察,结论可能又不一样了。

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人口出生数73年来首次跌破千万,导致总人口比上年减少85万,这也是我国人口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为啥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生小孩了?原因不尽相同,但其中最核心的问题,还在于生育成本太高。

相关的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家庭养育一个孩子到18岁的平均成本为48.5万元,生育成本相对于人均GDP的倍数,仅次于韩国,居世界第二。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难道少花一点不行嘛?很多70后、80后都有这样的经历,当年几乎就是被放养长大的,一锅南瓜汤可能就养活了几个兄弟姊妹。而如今的孩子几乎都成了“吞金兽”,这背后,其实涉及一个抚养观念的问题。

不难发现,以前养育小孩,玩的是一个赔率游戏,具有较大的容错空间。简单来讲,一对父母生养了数个小孩,只要其中的一个可以“冒”出来,能够光宗耀祖,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几乎就可以改变一个大家庭的命运,继而拉高一众人生活的预期。至于其他大多数的子女,只要平安顺利,相对平庸一点也没关系。

但在当下的语境下,尤其是二孩政策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生育成了一个胜率游戏,几乎没啥容错空间,必须尽可能保证下一代的成材率。由此,鸡娃和内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在孩子身上的投入越来越多,慢慢地也就成了社会主流,并且深刻地影响了年轻人的抚养观念。即便在多孩政策实施以后,由于强大惯性使然,这种观念依旧占据主流,甚至走向极端:一些人因为对养育孩子不自信,甚至产生了生育恐惧,宁愿选择不生。

正因如此,在抚养观念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降低生育、养育、教育等的综合成本,就成了提振生育率的务实之举。就此分析,提高个税扣除标准、扩大普通高中学位供给,都可以视为缓解育儿焦虑所做的努力。给初婚夫妇发钱,与提倡给岳父岳母送养老保险,以全部或部分替代彩礼的举措一样,当然也属于这些努力的一种。单项的改变,或许难以改变大局,但降成本的各种举措集合在一起,效果或许就较为明显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初婚补贴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值得肯定与赞赏的一种可贵尝试。

文l胡一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常山县   初婚   礼包   女方   举措   夫妇   观念   成本   作用   新人   孩子   政策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