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走路有利于血管健康吗?提醒:过了60岁,以下3件事要放心上

文|郭玉哲

编辑|大宇


前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走路成了人们眼中最好的健身方式。每天早起,植物园和广场的跑道上,都会有很多人在走路健身,晚上也是如此。

他们都认为长期走路对血管健康有益,能加快血液循环,避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长期走路确实有益于血管健康,但并不能把所有血管疾病扼杀在摇篮中。人坚持走路,坚持散步,能加快血液循环,加快身体新陈代谢。

还能让人体内的皮质醇下降,防止胆固醇升高。但人一次走路时间超过半小时,也会增加皮质醇的分泌。

它数量增加以后会让身体内合成大量的脂肪,血糖也会随之升高,血管压力增加,这时的血管发生病变的风险会特别高。

坚持走路能增强体质,加快身体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对血管健康有益,但心脑血管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它与遗传和饮食习惯以及基础病的控制都有很大的关系。

婆婆就是一个喜欢坚持走路的人,但也没能逃脱得脑出血的厄运。她的发病与家族遗传和个人性格有关。

婆婆有三高的家族病史,她的妈妈在50多岁就得了脑出血,后来病情恶化,生活不能自理,瘫在床上十多年。

婆婆50岁退休时就查出了高血压和高血脂,她害怕血管发生病变,担心和自己妈妈一样得脑出血,就坚持天天去走路,锻炼身体。

每天早上和晚上都去植物园,每次都走一个小时才回家。

开始的时候,婆婆在植物园走三圈就会大汗淋漓,呼吸急促,时间长了以后,走的很快,走个十圈八圈一点问题也没有,有时和她一起走,根本追不上她。

平时上下楼,带孩子也是精力十足。但春节后的一天,婆婆与公公因为一些小事,吵了起来,她特别生气,吵着吵着婆婆就说不出话来了,站立不稳,直接瘫在了地上。

整个人陷入了昏迷,赶紧送到医院,结果被确诊为脑出血。

住院治疗了20多天,回家又恢复了两个多月,才能慢慢的自己活动,现在的她再想去植物园走路也不行,平时能下楼需要人扶,走路也要推着小车。

她本身患有高血压和高血脂,平时不注意血压血脂的监测,又特别爱生气,瞎操心,与公公吵架成了她发病的导火索。

这也说明人超过60岁要从多个方面去养生,只是坚持天天走路,不能取得好的养生效果,三件事最好放心上。

第一,按时去体检,退休以后就进入了老年,这时身体会发生很多变化,各器官的机能也会随之下降,坚持走路,能放慢身体老化的速度,但无法阻止病变的发生。

超过60岁的老人,最好能定期体检,这样能及时发现身体内潜在的危险因素,能把一些疾病消灭在潜伏期。

特别是有家族病史和患有三高的老人,定期体检更为重要,能及时了解血管功能与健康状态,发现血管异常还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降低血栓、心梗、脑梗和动脉硬化的发病率。

第二,进入老年以后情绪非常重要,婆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她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是那么爱生气,可能就不会出现脑出血。

早在很多年前,就有研究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情绪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在生气或者发脾气的时候,心率会明显加快,血压也会快速的飙升。

容易把脆弱的血管冲破,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过了60岁,要保持乐观,改掉自己爱生气的坏毛平凡,还要学会调节情绪,释放压力,经常告诉自己莫生气莫生气。

做到这点比天天坚持走路的养生效果还要好,身体发病的风险会明显降低。

第三,喜欢吃咸,喜欢吃甜,喜欢吃肥肉和油炸食品的人,在60岁以后,也要做出改变。

如果不改变自己的饮食结构,依然我行我素,经常吃这些对血管有害,危害身体健康的食物,就会增加身体的患病风险,即使坚持天天走路,也于事无补。

超过60岁的老年人,要保持清淡饮食,低脂低糖低盐。

对老年人来说,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是最重要的,经常吃甜食和高脂食品,容易出现高血糖高血脂,也会增血管压力。

平时尽可能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与水果还有五谷杂粮,适量喝豆浆和脱脂牛奶,还可以吃瘦肉和鱼肉,保持食物多样化。

这样既能让身体吸收充足营养,又不会让老人因为缺少某种营养而诱发疾病。

老年人坚持长期走路是好事,是很安全的健身方式,对血管健康有益。

但坚持走路不能预防百病,想要身体健康还要从多方面入手,最重要的是控制好自己情绪。

保持健康饮食,按时体检,发现疾病信号尽早干预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对自己健康负责!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血管   皮质醇   健康   脑出血   植物园   婆婆   心上   生气   情绪   身体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