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说科幻②丨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吴季:当更多人进入太空旅行,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格局

“我希望未来除了宇航员、科学家,还能有更多的人进入太空,比如可以让作家、艺术家去太空旅行,在太空进行创作,那他们的视角和格局会完全不一样。”吴季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谈到了他对未来人类进行太空之旅的梦想。

吴季,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常务理事,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美国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

除了这些头衔,吴季还是一名著作颇丰的科幻小说作家。他所写的《月球旅店》中,似乎给出了一种实现普通人前往月球旅行梦想的“计划书”。

吴季 受访者供图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即将开幕,吴季作为嘉宾也将到蓉参会。日前,红星新闻记者专访了吴季,共同探讨未来更多普通人进入太空探索的可能性。

——01——

缘何从事空间探索?

因为一代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红星新闻:人类进入太空已经有60多年的时间了,您一直在从事着空间科学探测等方面的工作,最早进入这个领域学习的缘由是什么?是什么契机让您对太空探索产生好奇并最终决定从事这份职业?

吴季:我在大学学习的时候,刚好是改革开放初期大发展的阶段,国家非常需要各类工程师,需要科技人员。我们作为大学生,都觉得中国要发展、要追赶世界的脚步,靠谁?就靠我们这一代人。当时校园里到处都是背英语的人,图书馆里也是昼夜钻研的学生,这份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我们这一代人所特有的。

至于我进入空间科学领域从事学习和研究,是因为当时偶然有出国学习的机会,我也就一直在这个领域开始了深耕。但重要的是,我们这批人无论之后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与初心都是一样的、不变的。也是因为符合国家发展的大局,我们才有机会做相应的工作,如果没有国家经济实力的高速发展、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也无法发挥所长,为科学卫星系列的发展研究做出贡献。

红星新闻:您觉得自己以及周围同事,对空间探索的动力来自于哪里?是什么推动着您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在您多年的工作经历中,有哪些时刻让您印象最为深刻、最触动自己?

吴季:其实我们每次发射,包括深空探测器和科学卫星第一次把科学数据传输回来、拿到我们科研人员手里的时候,心情都是挺激动的。

在火箭发射现场,能感觉到火箭起飞的那个震撼,会给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人类能够通过科学研究,利用科技突破地球的引力进入太空,去探索更遥远的地方。而火箭发射成功了,如果探测器、卫星等没有能够正常工作也是不行的,所以当探测器、卫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开始向地面传输数据的时候,也是会非常高兴的。因为很多任务从设计到最后发射会经历几年的时间,能不能成功,在仪器正常运行前都是未知数,所以这个过程也是比较忐忑的。

——02——

太空探索的意义在哪儿?

我国的科技发展应该从跟随到引领

红星新闻:我国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已经正式运行,根据相关报道,未来国家太空实验室将围绕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空间微重力物理、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空间新技术与应用四个研究领域进行布局。对很多普通人来说,或许觉得这样的研究和自己的关系比较远,请问这些研究更深远的意义是什么,会从哪些方面改变人类的生活?会有哪些实际的应用场景?

吴季:我国早期的卫星发射,受到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主要还是集中在国防和应用上,尤其是一些和老百姓生活相关的方面,比如天气预报、卫星通讯等等,后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开始逐渐发射科学卫星,包括近些年我们发射的悟空、墨子等科学实验卫星。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三号02星发射升空。据视觉中国

至于我们做这些探索的意义,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现在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物理、化学等基础内容中,几乎所有的原理都是来自于外国人,几乎都是欧洲人在十六、十七世纪进行的探索,而18世纪之后的现代科技发展进程中,中国人所做的推动人类进步的科学成果也是非常少的。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我们的经济体量这么大,我们也应该为人类的科技发展做些贡献,这是一个责任。

另外,我们的科技发展也应该从跟随到引领,只是跟随别的国家的脚步是不够的,我们的科学技术不能总是跟着别人学,而是要超越别人,要为人类做一些贡献,这就必须要有科技领域的创新和突破。

红星新闻:今年9月21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进行了新一轮的“太空课堂”,事实上,目前上太空的航天员已经不止航天员,还包括载荷科学家。如果是您在“太空课堂”授课,会选择什么样的试验,让年轻学生们对于太空有更深刻的理解?

吴季:很多年轻人最后选择走上科研道路,可能就源于他在上小学、上中学时候的一个科普故事或者科学实验,所以“太空课堂”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对全民太空知识的普及,特别是青少年的太空知识科普起到促进作用。

我国的空间站刚开始的时候主要是在建设阶段,需要克服很多技术问题,现在空间站已经基本搭建完成,那么下一阶段就是空间站如何更好地应用,而空间站的应用最主要的是做科学实验,所以光有宇航员就不够了,还需要有具备专业知识的载荷科学家进入。所以,我们也看到神舟十六号首次搭载了我们国家的首位载荷科学家桂海潮进入太空,我相信之后会有更多的载荷科学家进入空间站从事科学研究。而如果我自己以后有机会进入空间站的话,我可能会从事一些天文观测方面的研究。

——03——

为什么希望更多人上太空?

站在太空回望地球,能获得更开阔的格局

红星新闻:您曾经多次提过“太空旅游”的概念,2021年被称为“太空旅游”元年,您如何看待未来的太空旅游发展?普通人进入到“太空旅游”能带来什么改变?

吴季:人类去月球旅游,我觉得不光是一个技术问题。其实很多技术问题都早已解决了,现在面临更多的是技术经济问题,因为太空旅行一定要涉及到成本,要用一个成本低的技术,而不是只谈技术。所以现在大家在做的,就是通过何种方式能够将太空旅行的成本降低。

我之所以希望更多人能够进入太空甚至月球旅行,是觉得那会给人类带来一个更大的格局。就像登山一样,为什么会有人愿意花几十万块钱去登珠穆朗玛峰呢?因为当他站在珠穆朗玛峰的顶端,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从山上下来以后,他可能在思想上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就可能改变了自己的格局,变成一个格局更大的人。就像我们站在太空的角度去看地球,你也看不到任何国家的边界。当然自己国家利益也很重要,但是在处理自己国家和外国关系时,需要站在人类角度上考虑,要格局更大一点。

资料配图 据图虫创意

红星新闻:未来您希望科幻在启迪人们对科学的兴趣、科学发展进步中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您觉得我们的科幻作品创作还需要哪些努力?

吴季:我们国家现在的科幻作家也比较多了,好的科幻作品是能够起到激发人们对太空探索兴趣的,不过现在很多科幻作家的科技知识储备不够,这会导致很多作品是胡思乱想的,并没有太多的科技作为作品的支撑。

我觉得无论在政策还是舆论上,都应该进一步去鼓励科幻作家,同时专业的科幻作家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一方面是科学知识,一方面多进行深刻地思考,这能站在人类的角度,因为科幻描写都是人类未来,所以他们如果能站在人类的大视角,就能够对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一些正确的判断。所以我也希望我们的科技工作者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和科幻作家进行交流,未来甚至能够让科幻作家真正飞向太空。

现在全世界只有600多个人上过太空,我觉得这还不够,我的一个梦想是假如太空旅游能够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有成百上千的人、甚至成千上万的人进入太空,那么它对人类带来的影响可能就非常大。

——04——

普通人何时能月球旅行?

再过十年,进入太空的普通人会越来越多

红星新闻:您本身也是一名科幻小说作家,在《月球旅店》中,您的畅想是到2042年人类实现月球旅行。您觉得现实中,人类月球旅行会在多久实现,会如何实现?

吴季:我国已经宣布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我也相信中国人登陆月球会按照这个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很快实现。不过国家任务和商业旅游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其中一个就是国家任务的登月人数会比较少,而如果一旦能够实现商业化,那进入太空旅游的人就会比较多。

我写《月球旅店》,主要想传达的思想是希望能够让大家发现,去月球旅行这件事在技术上其实是可行的,只要通过商业航天等的模式,技术上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障碍,主要是经济性的问题,而钱通过商业融资的办法、通过市场的办法能够解决的话,让普通人实现月球旅行的梦想是可行的。所以很多人也说我这部小说也像是一个设计报告,我也希望通过用这样的结构来传达,月球旅行的可行性,给大家提供一个探索的方向。

国内外现在在太空旅游方面其实都在做很多探索,如果这个技术经济问题得到解决,我相信再过十年左右,进入太空的普通人会越来越多。

9月26日,2023上海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上展出的中国空间站模型。据视觉中国

红星新闻:科幻作品的意义是什么?您平时是否还关注其他科幻作品,有没有自己喜欢的科幻作家?

吴季:科普是非常重要的,而科幻作品当中其实也有很多科普的内容,科幻其实也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在进行科普,不过要想把这个故事讲好,需要有一定的科学积累。此外科幻作品需要传达什么样的思想也很重要,是人类最终走向了灭亡,还是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可续进步、相互帮助去摆脱困难,所有这些都是作品的思想主题。

我比较喜欢刘慈欣,他的创作想象力很丰富,“脑洞”和创作格局也很大,我比较佩服。不过我对他的宇宙社会学中的“黑暗森林”理论存在一些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地外生命如果能到地球来发现我们,那一定是很高级了,那么应该有一个更文明的阶段,就像我们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一个更文明的阶段,而不应该技术进步了,文明发展却还停留在中世纪的“丛林法则”上。

红星新闻记者 付垚 吴阳 实习生 王泓鑫 北京报道

编辑 何先锋 责编 邓旆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科幻   红星   人类   空间科学   旅行   国家   空间站   月球   研究员   太空   科学家   格局   作家   未来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