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名滥用惹反感

原标题:联名滥用惹反感

“1+1=2”,这是常识;“1+1 2”,这是时尚。

近段时间,跨界联名风靡市场。有“美酒加咖啡”,让人很上头,日销破亿元;有“奶茶加音乐”,大打情怀牌,上线即售罄。当然,也有“酱香大床房”,本没联名强蹭热点,还没喝上就“翻车”了。有人玩嗨了,有人玩脱了,场面倒是都热热闹闹。

万物皆可联名,足以形容当下。品类之盛,只有想不到,没有联不到。奶糖与香水、鸡尾酒和墨水、沐浴露与薯片,甚至还有痔疮膏牵手了口红……各家公司为打通“次元壁”所做的尝试,直让人大跌眼镜。商家使出浑身解数“组CP”,无非是希望通过跨界合作、相互借力,以期实现产品价值、商业价值的同步提升。再不济,这些意想不到的组合,多多少少能产生一些化学反应,给消费者以不一样的刺激。甭管真火还是“黑红”,只要有人关注、赚了眼球,甚至还能冲一把热搜,那就不算亏。

可联来联去、左右横跳,这“名”也有点被玩坏了,人们也开始变得“无感”。更重要的是,在实际体验中渐生反感,掏了双倍的钱,却没有享受到“ 2”的服务。而且看似五花八门的包装之下,太多的“联名”已经在事实上陷入同质化、低劣化、套路化。要么玩噱头、贴标签,要么东拼西凑、粗制滥造,要么一味求奇求异、设计低俗,早不复其当年横空出世时那般新奇。

联名,本为突破常规之举,玩的就是脑洞大开、创意无限。如今却多沉浸于复制,就好比那位缘木求鱼者,以没创意的方式追求创意,岂能成功?

“1+1”,闹半天加的都是同一个“1”。不止于联名跨界的商家,相当多的文创作品,近年似乎也患上了跟风病症。眼见着“先行者”分到了一杯羹,后来者也都铆足了劲儿,但送到客人手上的,依然无外乎各色形状的雪糕、印着地标的布兜或是大同小异的盘珠手串等等。从满目“湘绣”“苏绣”“蜀绣”,到家家都有银器、镯子、梳子,再到各色各样的胶带、书签、冰箱贴,大多数产品都撞了款。大江南北,物华丰盛,各有意趣,最后却被塞进同一个“套子”。

联名也好,文创也罢,背后都关乎文化的再造。而凡是讲求文化的东西,最忌炒冷饭。这让笔者想起清代画家郑板桥,他自幼爱好书法,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哪怕勤学苦练,专注临摹各家字帖,都没有太大进步。正苦恼不已,他的夫人一语道破,“人各有一体,你体是你体;人体是人体,你老在别人的体上缠什么?”郑板桥幡然顿悟,立足自己,力求创新,开创了“板桥体”。诚然如是,“人各有一体”,每个商品都有自己的竞争点。所谓的“1+1”,应当是挖掘各自的个性,基于文化厚度与情感温度的创新表达。

不知道是谁说过,第一个形容女人如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材。不去琢磨自己的独特禀赋,哪儿热闹往哪儿凑,跟风信奉“只要我跨界联名得足够快,那么过气就追不上我”,只能说很傻很懒很天真了。(唐棠)

来源:北京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8

标签:物华   反感   板桥   布兜   蜀绣   炒冷饭   如花   创意   形容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