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遇秋多忧愁?原来是“悲秋综合征”作祟!

【来源:中国气象】

立秋以来,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就诊人数增加了20%左右。对此,有医生提醒:秋季是抑郁症等“情绪病”的高发时段,公众要注意识别不良情绪,警惕“悲秋综合征”发生。难道真的是自古遇秋多忧愁?

其实悲秋并非现代人的专属情绪,古人常有,在诗词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如:

鱼玄机《愁思》

落叶纷纷暮雨和,朱丝独抚自清歌。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韦庄《章台夜思》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赵翼《野步》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王勃《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而中国文字的“愁”也是由“秋”和“心”组成。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草木凋零,由繁盛而萧瑟,令人感伤惆怅的季节。从“愁”字的演变不难看出,古人一直把秋和表达内心感伤与忧虑联系在一起。

来源:说文解字

为什么会出现“悲秋综合征”?

入秋后,随着气温的下降,植物渐渐变黄、飘落,有些动物开始向南迁徙,或者减少了活动,准备进入休眠期。正由于这种萧瑟的景象,使人不自觉地产生了凄凉、苦闷的感觉,甚至会有焦虑、抑郁的情绪。另外由于临近年底,许多人工作压力大,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等。

黄昏时的燕群如凝烟掠过大地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拍摄:周超

“过去,深秋是精神科最繁忙的时段,近两年峰期有所提前,立秋后接诊人数就开始‘抬头’了。”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陈红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秋季是抑郁症等“情绪病”的高发季节,因而此时情绪问题引发的一系列健康问题又有“悲秋综合征”的说法。

陈红梅提醒,“情绪病”高发时段,公众要提高自身对抑郁等不良情绪的识别能力。“光照与褪黑素等激素分泌息息相关,入秋后光照减少,导致人体激素分泌、睡眠节律出现变化。”抑郁症或抑郁情绪早期最明显的特点是出现失眠或嗜睡等睡眠问题。睡眠问题侧面反映了情绪的波动,也可能导致精神消沉、思维迟钝、倦怠乏力等身体症状。

来源:网络

此外,频繁出现烦躁情绪,“看什么都不顺眼、不顺心,喜欢挑毛病”,也可能是“情绪病”的前奏。

如何平稳情绪呢?

专家建议: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出去多走走。既接受光照、调节激素分泌,又能欣赏美景、转移情志。”适量增加运动量也能平静情绪、缓解压力。

来源:网络

面对巨大的生活、工作压力,可以为自己列下清单,将待办事项分轻重缓急排序处理。“状态实在不好时要允许自己停下来,以免把‘弦’绷断了。”要学会“借力”,向亲人、朋友倾诉、寻求帮助,必要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

此外,已经确诊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秋冬季节尤其不要擅自调药、停药,要遵医嘱治疗。

辽宁本溪如画的秋色 拍摄:赵美玲

虽然 秋季注定是衰败的季节,但不缺豪迈乐观的人,就像诗人杨万里《秋凉晚步》所写:“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诗中,他看到的是秋天的舒适和美丽,也看到了秋天萧瑟背后蕴含的新希望。所谓结束亦是新的开始,乐观面对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0

标签:综合征   秋后   萧瑟   激素   时段   中国   秋季   忧愁   情绪   季节   来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