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手机实现重大突破! 消费电子市场或将得到修复

Mate 60 Pro上线不足一小时就售罄,多方跑速显示其网络速度已达到5G水平,相比上一代产品Mate 50,卫星通信功能也得到明显升级。

胡楠/文

没有任何征兆,8月29日,华为突然在官方商城上线了华为Mate 60 Pro。有意思的是,官方并未公布其SoC参数和通信制式,但据科创板日报,从硬件角度看,Mate 60 Pro芯片型号为麒麟9000s,拆解的SoC芯片上显示华为海思Logo;从下载速度来看,手机界面上未显示4G和5G信号的标识,但实测下载速度普遍超过了500Mbps,这表明其网络速度已经达到了5G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除麒麟芯片9000s之外,卫星通信功能的提升也是此款手机的一大亮点。其实,华为于2022年9月发布的Mate 50就已经具备了北斗卫星消息功能,不过仅支持发送北斗卫星消息,并不能接收信息,而Mate 60 Pro卫星通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即使在无地面网络的情况下,Mate 60 Pro也能拨打和接听卫星电话、自由编辑卫星消息,并可选择多条位置信息生成轨迹地图,随着卫星通信产品的普及,消费电子市场或将有所修复。

携5G重回市场

5G功能缺失是华为手机最大掣肘,据Canalys数据,华为曾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头部企业,其市场占有率曾位居国内第一。2019年,华为智能手机国内出货量为1.42亿台,占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约为38.50%,而当年Apple在国内市场份额仅为7.50%。

然而,2020年第四季度,受美国限制对华为销售5G芯片影响,华为、荣耀合计出货量仅为1880万台,市场份额也由上一季度的41%下降至22%,并逐渐从手机出货量排名中消失,甚至一度被归为“其他”。

稍感庆幸的是,2020年至今,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持续低迷,这也给了华为手机业务得以喘息的机会。根据IDC的统计,2023年第二季度,在中国手机市场需求偏弱的环境下,华为国内手机出货量已进入了前五,获得了13%的市场份额,而2022年同期,其市场份额仅为6.80%。

8月29日,市场期待的华为Mate 60 Pro凭借“5G功能”回归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招商证券研报显示,Mate 60 Pro的平均下行速度达到436.66Mbps,上行速度达到70.26Mbps,按照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全国移动网络质量监测报告(2022年第三季度)》数据,全5G网络下行和上行均值接入速率分别为352.09Mbps和76.98Mbps。

从数据来看,Mate 60 Pro的网速下行速度超过、上行速度接近上述数据,华为方面并没有明确表明Mate 60 Pro为5G手机,但从数据来看,其已经拥有5G功能。对此,华泰证券认为,如果确认5G芯片回归,将利好国内从事射频前端产品研发与销售的企业。

根据Yole Development的预测,2025年,全球移动射频前端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54亿美元,其中射频功率放大器模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9.31亿美元,分立射频开关和LNA,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6.12亿美元,连接SoC芯片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3.95亿美元。

据Choice显示,国内相关企业包括唯捷创芯、卓胜微等企业。具体来看,唯捷创芯主要从事射频前端芯片研发、设计与销售,主要为客户提供射频功率放大器模组产品,同时供应射频开关芯片、Wi-Fi射频前端模组和接收端模组等集成电路产品,华为旗下哈勃投资持有其3%股份,为公司第六大股东。

卓胜微主营业务与前者略有不同,其主要向市场提供射频开关、射频低噪声放大器等射频前端芯片产品,并提供IP授权,应用于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其射频前端芯片应用于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联想等终端厂商的产品。而且,据山西证券研报,卓胜微是华为Mate 50系列射频前端的供应商。

需要指出的是,相较于国外厂商,国内企业市场占有率较低。目前,美系、日系厂商依旧占据全球射频前端市场主导地位,据Yole Development数据,2019年度,前五大射频器件厂商合计占据了全球射频前端市场份额的79%。

另外,凭借在资本、平台、研发等方面的优势,美、日厂商占据了中国射频前芯片的高端产品市场。面对头部厂商的竞争压力,对于性能相似的产品,国内厂商普遍采取为客户提供更佳性价比的策略获取订单,这导致其盈利能力普遍偏低,为了缓解同业竞争以及提升市场竞争力,国内公司急需在中高端市场实现更大的突破。

政策支持

除麒麟芯片9000s之外,卫星通信功能的提升是Mate 60 Pro的一大亮点。自华为Mate 50成为全球首款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的大众智能手机以来,华为手机卫星通信功能不断升级。2023年上半年,华为P60再次全球首发第二代卫星通信技术,实现北斗卫星短消息发送、接收功能。

据中泰证券研报,Mate 60 Pro是全球首款支持卫星通话的智能手机,用户可在无地面网络信号的情况下拨打和接听卫星电话,其卫星通信功能依托中国天通一号卫星系统实现。需要指出的是,Mate 60 Pro实现手机直连卫星意味着中国卫星通信C端应用场景逐步趋于成熟,这将进一步打开卫星通信、互联网产业发展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卫星互联网可弥补5G网络的短板。具体而言,低轨卫星互联网与5G移动网络的融合可以引入先进的蜂窝网络技术到卫星通信领域,有效地解决卫星通信面临的容量、工程部署和移动性等难题。另外,低轨卫星互联网可以通过卫星链路扩大5G基站在空间的部署范围,降低建站成本和占地空间。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2021年,中国卫星通信行业市场规模为758亿元,2015-2021年的复合增长率为8.70%。

同时,华经产业研究院估计2022年中国卫星通信产业市场规模将接近800亿元。而据SIA统计,2021年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规模约为292.50亿元,预计到2025年产业规模将升至446.92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11.2%。

为了推动产业的发展,2016年以来,政府相关部门出台多项关于卫星互联网的支持政策。顶层设计上,《“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空间互联网的部署;《“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提出推动高轨卫星和中低轨卫星协调发展,推进卫星通信系统与地面信息通信系统深度融合,初步形成覆盖全球、天地一体的信息网络。

而且,2020年4月,卫星互联网被国家发改委划定为“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之一,卫星互联网与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一并列为新基建中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消费电子有望修复

卫星通信产业链包括三大环节,上游主要以原材料为主,包括金属材料、推进剂、芯片、电源、板卡、天线、加工设备及服务等;中游则为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制造以及卫星运营等;下游主要为卫星通信具体的应用场景,包括卫星电视、卫星广播、通信服务、航空航天等。

从上述信息来看,卫星制造、卫星发射部分应是整个产业链价值最大的部分,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根据Euroconsult、SIA统计,卫星通信产业链的价值主要集中在应用端,应用端价值占整个产业链总价值的比重为84.60%。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也对其SIA统计给予了验证,2021年,中国卫星通信市场细分领域大众消费通信服务市场规模为614.9亿元,卫星固定通信服务市场规模为113亿元,卫星移动通信服务市场规模为29.8亿元。

目前,智能手机卫星通信功能的计费方式普遍采用订阅制,即要求用户按月或年订阅功能,除了基本的紧急求救功能之外,用户还可以订阅分享位置、发送信息等附加服务,相应的费用也更高。

据国盛证券研报,在各类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应用场景中,智能手机的市场规模占比最大,高达31%,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也曾在2023年3月14日发文称,华为克服了技术难关,在手表上也实现了“向上捅破天”的突破性应用,让用户通过手表与世界相连。

随着通信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或将逐步搭载卫星上网、卫星电话等功能,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厂商的业绩也将有所改善。

与之相应,以华力创通为代表从事卫星通信基带芯片、模块生产与设计的上市公司也会从中受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华为   卫星通信   手机   射频   智能手机   中国   芯片   厂商   功能   国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