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龙头“三峡能源”,利润稳定增长,为何股价长期横盘?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说到“三峡能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三峡大坝”。

其实三峡能源不但跟三峡大坝没关系,跟水电也没太多关系。

公司全名叫《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里面的关键词是“新能源”。

截止到2022年,三峡能源的水电装机只有21.52万千瓦,而且并没有新增。

同时三峡能源又属于三峡集团的子公司,所以只能说跟水电没太多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家名字容易有歧义的公司,到底是家什么公司,又有什么竞争力?

一、公司

三峡能源成立之初,也是为了做水力发电,一直留存的水电业务就是这样来的。

时间也比较早,1980年成立“水利部水利工程综合经营公司”,主要经营水电站。

后来脱离水利部,直接受国务院管辖。

到了2008年,被并入三峡集团,成了“长江电力”的兄弟。

这是一个转折点,因为后面新能源兴起,各大传统电力公司,都纷纷扩张新能源业务。

三峡集团既然有了长江电力这个水电巨无霸,把三峡能源拿出去做新能源,当然是最合适的。

所以就有了下图的成就。

风电和光伏两手一起抓。

这一类公司,没有创业这个说法,甚至不能说含着金钥匙出生,是抱着金山出生的。

从开展业务的第一天起,就不缺钱,不缺资源,也不缺项目。

不管是股改,还是混改,都只是响应国家号召,结构层面的正常调整,丝毫不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三峡能源创下了新能源领域很多项第一。

2017年的“响水海上风电”项目,这可是国内单体最大的项目。

建成后,55台风电机组每年大概可以发电5亿度,足够20万户家庭用一年。

而且响水海上风电场还建成了亚洲第一座220千伏海上升压站,这可是为后面进入海上发电企业做出了示范。

2019年“格尔木光伏”项目,这可是我国第一个大型平价上网光伏项目。

就是上图这个地方,我去实地看过,是真的很大。

在昆仑山下面,海拔3000米左右,四周看起来很荒凉,属于高原戈壁。

这个项目意义非常重大,在此之前,国家其实是并不清楚,光伏到底有没有“平价上网”的可能性。

三峡能源这个格尔木光伏项目,被称为“光伏领跑者”,总装机规模500兆瓦,占地771公顷,是我国一次性建成的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项目。

项目正式运营后,提供的一系列数据发现,光伏完全可以平价上网,这才是所谓“领跑者”的意义,带着其他光伏企业跑步前进。

准确数字是当时这个光伏电站上网电价平均为0.316元/千瓦时,而当地的火电价为0.3247元/千瓦时,大概还要低1分钱。

可不要小看这1分钱,这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20年的“江苏如东项目”,这可是我国在海上风电建设中首次探索和应用的 400千伏直流海缆送至陆上换流站。

这种海上大型风电,一般距离海岸线比较远,少说也有几十公里,当然用海缆输送电是最合适的。

同样是2020年的年底,我国第一台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

这可是亚太地区最大,全球第二大的海上风电机组。

就是下图这个大家伙。

图片上看起来好像不是很大。

实际上机组轮毂中心高度距海平面大概115米,如果按照普通楼层高度2.4米以上来算的话,至少有40层楼以上那么高。

这个高度已经超过了城市里面大部分的高楼。

还有那三片风叶轮,组成的直径185米,可能大家还没什么概念。

这样的风机叶轮,在地上平扫的话,大概可以覆盖4个足球场。

一台风机,就可以满足2万个家庭的用电需求。

这一套设备被验证后,国内外卖得可是很好。

2021年在淮南市潘集区,这个地方以前产煤,但是挖多了之后,造成8.4万亩土地的沉陷。

这么大面积对于当地政府来说,可是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

因为不但影响地区美观,还影响了生态环境。

重点是这么大一片地区闲置,非常浪费。

所以三峡能源在这里建了一个“全球最大的水面漂浮光伏电站”。

照片看起来是不是像一个景区?

这个项目在水面上架设光伏面板发电,下面养育也不耽误。

这么大的面积,建好的时候发电达到一年近2亿度,可以满足11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

2021年6月10日,三峡集团董事长“雷鸣山”和三峡能源董事长“王武斌”在上交所敲钟。

三峡能源的上市,不一般,直接打破A股一项历史纪录。

当天开盘价3.18元/股,报收3.82元/股,涨幅44.15%,市值高达1091亿。

这是当时A股所有新能源上市公司中,市值最高的公司。

抱着金山出生的果然不一样。

这也是新能源央企中,第一家登陆A股的公司。

三峡能源二十几年以来,一直在经历着股改和混改,这次上市,总算是宣告改革完成。

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为后面的新能源央企提供了样本。

广大投资者也都很看好三峡能源,新股申购的时候就很活跃。

根据统计,有效申购账户数达到1619万户,申购股数达到4874亿股,金额更是高达1.3万亿。

这是所有新上市公司所望尘莫及的。

不过这股热情消散得也比较快。

如上图所示,最近一年,股价基本上呈横盘趋势,成交量也一直比较低。

这个里面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三峡能源之前募资200亿,但是大部分投资都用在了“海上风力发电”项目。

显然海上风浪有点大!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陆上风电由于装机相对容易,早就是泛滥成灾。

我分析过很多与新能源产业相关的公司,曾多次说过,我国电网能够承载的新能源电力是有限的,解决方案要么是电网升级,要么是储能发展起来。

因为电网的波动不能过大,不管是光伏还是风电,都有着明显波动性。

谁知道明天太阳有多强,也没人知道今天风力有多大。

但是为了响应碳中和的号召,2020年国内的风电企业联合一起弄出一个《风电北京宣言》。

也就是喊口号,核心思想是2025年之前,平均每年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2025年之后平均每年新增装机6000万千瓦。

总目标是2030年达到8亿千瓦,2060年达到30亿千瓦。

此宣言一出,真是各方势力闻风而动,好像风机的叶片真能刮出钱来。

这就导致一个不太妙的后果,总容量是有限的,装那么多风机,用不完怎么办?

无奈之下,只能把“风”给浪费掉。

没错,“风”原来也是可以浪费的,专业名词叫“弃风”。

三峡能源倒是另辟蹊径,可能天生就跟水打交道,眼看着陆上风电已经乱成一锅粥,就把目光盯在了海上。

三峡能源发力发展海上风力发电项目是不得已之下的选择。

不过虽然海上风电成本虽然高一点,但是海面吹过来的风跟陆地不一样,首先是风力更大,然后稳定性也高一些。

然而当海上风电各项基础建设工作越来越完善后,财政部发了一个通知:

“告各风电企业,从2022年开始,就不再给你们补贴了”。

于是海上风电抢装潮就发生了,那一年的海平面尤其热闹,以往一望无际的大海,到处都是海上工作平台,一根根铁柱钉入海里,一辆辆大风车转动起来,漂亮极了。

这道靓丽的风景,来源于各大风电企业的争先恐后,都是钱打造出来的。

推动风电行业发展的同时,竞争自然也不断升级。

雷鸣山在2021年年初的时候说,未来5年,三峡的目标是新能源装机实现7000万至8000万千瓦的水平。

华能表示要压一头,到2025年,新增新能源装机8000万千瓦以上,就他家最高。

同样级别的还有国家能源集团,也提出确保实现新增新能源装机7000-8000万千瓦。

华电集团也不甘示弱,表示力争新增新能源装机7500万千瓦。

中广核要小很多,目标只有平均每年新增装机400-600万千瓦。

还有一个巨无霸“龙源电力”,原本是国家电力下面的风电公司,从2015年开始,就是“世界第一大风电运营商”。

这可真是“巨头共舞”。

这种热闹的情形,自然难以控制成本,让本就占弱势的海上发电,给思考比较深的投资者蒙上一层阴影。

去年三峡能源大幅度增长“计提资产减值”,主要就是成本没能控制下来。

当然计提的三个项目都不是海上风电项目,而是山地项目。

原理是一样的,最便宜的方式当然是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基建完善的项目。

山地项目造价跟海上项目一样,成本比较高,一旦当地的“风儿”没那么听话,产生的效益自然要打折扣。

而且这三个项目没能赶在2020年的年底全容量并网,所以补贴还不一定下得来,资产自然就需要减值。

这也是导致2022年利润表现不如营收的原因之一。

下面我们继续来看业务情况。

二、业务

三峡能源只有三大业务,风电、光伏和水电。

水电只是历史遗留,我们不讨论。

1、风电

风电是公司第一大业务,2022年营收169亿。

这个业务又分为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

根据前文我们知道,三峡能源可是海上风电的“引领者”。

截至2022年底,公司海上风电并网装机总规模487.52万千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6.01%,新增获取海上风电资源215 万千瓦。

不过陆上风电依然还是占大头。

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592.22万千瓦,占全国风力发电行业市场份额的4.36%。

从发电量来看,2022年风电发电量339.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97%。

前两年的新启动项目,表现果然不错。

从发电效率上来看,风电平均利用小时为2262小时,较上年减少52小时,可利用率为98.28%,较上年减少1.09个百分点。

看来去年很多地方的“风”,不大啊!

三峡能源的市场份额并不算大,因为巨头太多了。

不过从市场潜在规模来看,进步空间还是很大的。

上图是我国风电的累计装机容量,每年都在提升。

累计风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1.2%。

如果从全球来看,2022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7.6GW,其中海上风电新增装机8.8GW。

预计到2024年,全球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将首次突破100GW。

到2025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将再创新高达25GW。

但是我国风电增长速度,表现有所下降。

2022年风电新增3763万千瓦,同比降低21.0%,其中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505万千瓦,同比也降低70.1%。

当然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达到3046万千瓦,同比增长15.4%,这个是不错的。

说明未来海上风电依然是主战场。

再怎么说,未来周边那些大大小小的岛屿,总归都是要装一些大风车的。

那么“抢装潮”的后遗症过去后,行业也将回到正规。

2、光伏

三峡能源对光伏好像没那么上心,只做大项目,2022年营收也才65亿。

而且光伏企业太多太多了,大大小小数不清。

公司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1028.40万千瓦,占全国太阳能发电行业市场份额的2.62%.

比风电的市场份额小多了。

太阳能发电平均利用小时为1410小时,较上年增加25小时,发电利用率99.86%,较上年增加0.03个百分点。

看来去年的阳光明媚,不像风走了八千里,缺了52小时。

其实如果从行业总量来看,光伏和风电规模相差并不大。

如上图所示,截止到2022年累计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3.93亿千瓦,同比增长28.1%。

发电新增8741万千瓦,同比增长60.3%。

这个发展趋势要比风电去年的表现好很多。

有时候你不得不感叹我国突破一个产业后,发展速度之快,真是令人咋舌。

2022 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突破1.2亿千瓦,达到1.25 亿千瓦,连续三年突破1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

全国风电、光伏发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达到1.1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

你看这动不动就过亿、过万亿的,谁搞得过我们。

三、业绩

三峡能源2021年IPO,股价冲高回落之后,连续两年时间横盘。

但是其业绩却是稳定增长的,为何?

先说结论,公司在电力板块的估值,上市后并不算低,当前的业绩增长正在逐渐消化掉上市时的高估值。

而未来,随着利润的持续释放,公司的估值下移,将会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介入机会。

可以看到,从2021年6月份上市以来,公司的估值就一直处于下移的状态。

2022年公司累计发电量48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2%。

其中,风电、光伏、水电、独立储能累计发电量分别为339.5、134.4、9.2、0.4亿千瓦时。

风电、光伏、水电分别同比增加49.0%、41.5%、17.8%。发电同比大幅增加驱动了业绩同比高增。

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238.1亿元,同比增长45.0%,其中风力发电业务营业收入168.9亿元,同比增长56.5%;光伏发电业务营业收入65.4亿元,同比增长26.4%;水力发电业务营业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36.0%;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1.6亿元,同比增长11.1%。

在建工程方面:

2022年公司新增核准/备案项目容量16.3GW,在建项目计划装机共12.2GW,计划在建项目储备丰富。

三峡能源新项目所在区域风光资源是非常优质的,作为全国布局的公司来讲,背靠三峡集团这棵大树,公司资源优势非常突出。

另外,三峡能源正在积极布局上下游,目前已具有新能源勘测设计、投资开发、装备制造、建设运维全产业链集成能力。

因此在提升电站建设运营效率同时降低发电业务成本的同时,多维优势巩固公司龙头地位非常明显。

四、总结

老规矩,分几个点来讲。

① 一季度,业绩继续高速增长。

2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68.53亿元,同比增长18.39%;归母净利润约24.34亿元,同比增长7.50%。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为2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4%。

公司今年一季度发电量同比增加18%,其中海上风电同比增加22%、陆上风电同比增加20%、光伏发电同比增加13%。

② 增量。

(1)2022年末在建风电/光伏装机容量为4.22/7.94GW,这些工程军工之后,将会在2023年陆续投产。

(2)2021-22年公司累计获得风电/光伏指标6.6/20.45GW,资源储备持续增厚。

③ 海上风电引领者,在手项目充足。

根据三峡能源之前的公告,2022年公司新增获取海上风电资源215万千万,上海、海南、天津相继实现“零”突破,沿海区域布局覆盖更广。

此外,2022年山东首个海洋牧场与平价海上风电融合示范项目-山东昌邑项目(30万千瓦)下海半年内实现全容量并网,山东牟平海上风电项目(30万千瓦)开工建设。

总体来讲,作为三峡集团新能源业务重要的战略实施主体,公司计划“十四五”期间每年新增装机规模不低于500万千瓦,并保持增长趋势。

2022年,公司克服光伏组件价格上涨等问题,新增光伏装机容量187.22万千瓦。

InfoLinkConsulting预计2023年全年组件价格平均为1.673元/W,相对2022年平均1.929元/W有明显跌幅。

按照当前的光伏趋势,随着光伏组件价格持续下探,光伏装机规模应该会快速提升。

三峡能源围绕“风光三峡”和“海上风电引领者”的战略目标,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的背景下,未来维持20%左右的业绩增速,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如果按照我上面的计算,相当于未来三年的平均净利润平均额在100亿左右,取15倍的中间值计算的话,当前的股价已经不算高。

当然,如果把市盈率下移到10倍,那么意味着理想买点就会做对应的下调才会合理。

但是新能源电力比传统的热电更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会享受更高的市场估值。

另外,未来的现金流,需要等资本开支趋于稳定之后,才有可能大幅释放。

我做了下面这张《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表,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的龙头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可以私信。

所有分析过的公司都会在上面这个表里更新数据,每周的周末,会把本周分析过的公司做一个汇总,也会和表格放在一起。

点赞关注持续更新内容,能为你规避很多风险。

一起探索企业基本面的研究,收获必然巨大。

小拇指,发财手点个赞......

#投资# #金融# #财经# #光伏# #风电# #新能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能源   发电量   装机容量   陆上   新能源   股价   海上   水电   龙头   利润   稳定   业务   项目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